江苏文艺网
评协概况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
名家
锐评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
协会动态
专栏 | 江苏文艺名家晋京 罗周编剧作品展演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承办的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展演系列活动将于4月13日至21日在北京举办。
[详细]
专栏 | 电视剧《北上》
根据徐则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北上》正在热播中,主要角色包括夏凤华、马思艺、谢望和、邵星池、周海阔、陈睿等一批朝气蓬勃、闪闪发光的“90后”,它以京杭大运河为叙事载体,通过多维度的时空交织与人物群像塑造,构建了成长叙事与地方叙事双重主题的深度融合。
[详细]
康伟 | 令人难忘的质感和美感
“罗周风格”中,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有基于古今中西探寻的敞开性,有强烈的文学性和诗性,有戏剧艺术强烈的美感,有充满想象力的编剧艺术,有丰盈的现代性和主体性,有对人的深刻书写和呈现,有艺术创造的历史自觉。这些,在昆剧《世说新语·谢公故事》中均有生动体现。
[详细]
赵哲群 | 风筝引线处,翰墨未终篇
越剧《织造府》不是对《红楼梦》故事的又一次转述,它更像是对“为何还要讲《红楼梦》”这一艺术命题的重新凝视与谨慎回应。
[详细]
张霄 | 观越剧《织造府》有感
作为南京越剧团“金陵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织造府》以独特的诗性叙事完成了对《红楼梦》母题的现代性转译。全剧以曹雪芹“入书寻梦”为起,在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辩证中构建起一座贯通古今的美学桥梁,展现出传统戏曲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
[详细]
王茸茸 | 无字碑上的人性镌刻
在乾陵无字碑的投影中,秦腔《无字碑》以四折戏的凝练结构,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的传奇人生浓缩成一场关于权力、人性与历史的、充满现代性思辨的大戏。
[详细]
王志雷 | 观秦腔《无字碑》有感
秦腔《无字碑》展现了一个被历史尘埃覆盖却又充满人性温度的武则天。
[详细]
王馗 | 罗周的“建设性”与“破坏性”
2010年罗周以昆曲《春江花月夜》的成功创作,开启了作为专业编剧的艺术生活。在此之前,她已经有过十年的小说写作和十多部戏剧的积累;在此之后,她广泛涉猎话剧、歌剧、舞剧等艺术门类,尤其在戏曲创作领域佳作迭出,15年间上演的作品超过110部。
[详细]
王鹂 |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这是你从未见过的《红楼梦》,但又是第无数次的相逢。”当越剧《织造府》以曹雪芹为引,将《红楼梦》的未竟之章化作织造府中虚实交织的梦境时,这出本是故人重晤的旧景,却又生出别样的红楼故事。剧中,曹雪芹化身宝玉行游书中,历经四季更迭,与书中儿女共品悲欣,最终在风雪中作出“不续写”的抉择。试问:当笔下的角色成为活生生的命运共同体,作者又如何忍心亲手终结他们的人生悲欢?这一命题的孤绝,在舞台上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曹雪芹的生命体验化作他创作的“血肉”,他又...
[详细]
汪人元 | 罗周戏剧创作的意义
周的贡献是巨大的。她创作了一百多部戏剧作品,大部分都是优秀作品,惠及了全国各地,当然江苏尤甚;近若干年来,江苏各类重大艺术活动及评奖中,获奖作品排在前几名的几乎都是罗周编剧;而罗周担任院长的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通过大量培训、辅导、孵化工作培养和影响了一批青年编剧人才,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活力和潜力的创作群体;近年在全国戏剧界被人关注和议论的“江苏现象”其实也是与“罗周现象”密不可分;包括江苏日渐上升的文化输出也是以罗周为突出标志的。这些都是...
[详细]
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文艺著作权维护中心
苏ICP备080113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