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徐惠泉:与时舒卷 “艺”路同行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2024年10月23日17:42
气韵绵柔的苏城闺秀,豁然抒怀的竹林隐士,潇洒豁达的维吾尔族小伙……金秋十月,一场精美绝伦的笔墨盛宴“与时舒卷——徐惠泉艺术作品展”在淮安市美术馆正式开幕,徜徉于不同时期、不同形式、不同类别的145幅人物画作之间,极富温柔、生气勃发的意蕴扑面而来,淳和流畅的徐式画风可以带你走进一段“水墨”到“彩墨”再到“墨彩”的艺术创作之旅。

气韵绵柔的苏城闺秀,豁然抒怀的竹林隐士,潇洒豁达的维吾尔族小伙……金秋十月,一场精美绝伦的笔墨盛宴“与时舒卷——徐惠泉艺术作品展”在淮安市美术馆正式开幕,徜徉于不同时期、不同形式、不同类别的145幅人物画作之间,极富温柔、生气勃发的意蕴扑面而来,淳和流畅的徐式画风可以带你走进一段“水墨”到“彩墨”再到“墨彩”的艺术创作之旅。

“众家说线在徐惠泉的彩墨画中具有重要的‘网络’作用。”著名美术理论家、艺术教育家邵大箴曾如此评价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惠泉的画作。作为当代墨彩创作大家,如何在交融色墨工写、折衷中外古今的同时,顺应现代文化的潮流发展,是徐惠泉一直探索的课题。日前,徐惠泉接受“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专访,与记者分享其艺术创作的初心,剖析艺术生命的美学价值以及探寻人物画创作“写意”“写神”“写心”的现代艺术境界。

荷韵 68cm×69cm 纸本墨彩 2000年

艺术与乡土碰撞别样火花

出生于苏州寒山寺旁枫桥镇的徐惠泉,自小就在氤氲着艺术气息的江南水乡。母亲劳作之余兼做苏绣,父亲则从事石雕石刻,得益于“吴门画派”的渊源滋养,幼时便在徐惠泉心里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在人生的不同际遇得到贵人相助是一件幸运的事,在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很单纯很美好,很多前辈看到你的闪光点会不自觉地引导你带动你。”早年,徐惠泉就读于苏州工艺美校,凭借过人天赋和孜孜以求的学习态度,在校期间,便斩获多个奖项。

东风一曲桃花香 102cm×68cm 纸本水墨 2015年

直到1988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专修水墨写意人物画后,徐惠泉的水墨画创作得到了质的提升。“在美院的学习,有幸深得顾生岳、冯远、刘国辉、吴山明等诸师的悉心指导,让我进入到了创作的爆发期,也正是这些作品,让我成功举办了人生中第一个个展。”

1990 年11月,在文艺界著名人士艾青支持鼓励下,“徐惠泉画展” 在北京王府井中央美术学院开幕,展出的50余件各类探索性人物画作品,引起学术界、新闻界广泛关注,也正是此次展览开启了徐惠泉彩墨人物画的创作实践和学术探索之路。

忆及过往,徐惠泉感言:“当时才29岁的我,能得到这么多前辈大家的关怀厚爱,始料未及,也受益颇多,他们的言行举止也为我后来的艺术发展树立了榜样。”

“色墨交融”中“蜕变升华”

如果以“水墨”“彩墨”“墨彩”来体现徐惠泉三个时期的艺术造诣,那在“水墨”时期,他的作品更多是借拿意之石攻工笔之玉,将写意画的功力和修养,以及呈现的潇洒、气韵、动思之妙融入工笔画中,使得他的工笔画具有写意的特点又体现出绘画的现代性,进而形成了淳和流畅、隽秀诡谲、逸韵飘然的画风。

徐惠泉 谷雨 178cm×96cm 纸本设色 2022年

“在首次个人展上,前期与我仅有一面之缘的卢沉大师给予了我很多实质上的支持鼓励,也正是他的几句点拨,我也逐渐开启了‘彩墨画’的创作之旅。”提及从“水墨”转向“彩墨”的阶段,徐惠泉与记者回忆起让他感动至今的一段往事。90年代前后水墨画非常流行,当时为了弥补个展上水墨视觉的单一,徐惠泉就有意识地补充了几张重彩风格的作品参展。在请来自己崇拜的“偶像”卢沉大师参观后,卢沈鼓励道:“做足色彩文章,形成自己的风格,既有传统意识,又有现代色彩。”听到卢沉大师的点拨,徐惠泉如雷贯耳,由此进入了彩墨创作的“喷发期”。

为进一步画好彩墨画,徐惠泉对绘画材质和表现手段都进行了艰苦探索与反复实践,在大量运用色彩手段的同时呈现出水墨画的独特意蕴,也正是在这种“色墨交融”中,形成了他鲜明的美学品格。经过不懈探索,徐惠泉的彩墨画,也被业界普遍评价为“既有水墨写意的神韵,又有工笔重彩的严谨;既融合了西画的长处,又保留了国画水墨传统的精髓。”

温馨港湾 212cmx170cm 纸本墨彩 2019年

艺术回归 润物无声

进行了20年的彩墨画创作后,《文学家朱自清》《回望》《苏绣》等作品的诞生,成为徐惠泉人物画图式语言的第二次突破。

“如果把当时探索彩墨创作的状态比作往容器里加东西,直到把它加满,那到一定时期,就要作相应的减法。”徐惠泉解释道,如果以西方色彩为主的重彩作为规则的话,那么大众一定是以西方理论来解读作品,而如何更好体现中国性,还是要以墨为主、以彩为辅,中和温韵。

花之梦 168.5cm×178cm 纸本墨彩 2009年

于是,徐惠泉开始调整自己创作研究的基点,从“彩墨”的研究,提升为“墨彩”的探索。在着力于墨与色的交融、工与写的协调时更加注重墨的传承、笔的运用、线的意义,更加关注作品的 “意味”,看似是一种回归,实则是一种飞跃,受到业界广泛称道。

苏绣 188cm×178cm 纸本墨彩 2014年

数以千计的手稿与作品见证着徐惠泉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如今徐惠泉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仍在执着探索。把目光聚集在身边的普通人身上,带上画笔走遍祖国大好山河:毛沟村的东乡族村民、草原上驱马归来的维吾尔族小伙、雄安新区工地上的吊车司机、训练场上的消防战士、中石化南化厂的女工程师、姑苏镇湖的刺绣艺人……透过繁杂的生活表层,将每个人物故事以及复杂情感跃然纸上、定格永恒。

我的写生日记——劳动者之歌 235cm×216cm 水墨纸本 2022——2024年

“人物画创作需要我们走出去,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真正用眼睛用双手去触摸这个世界。”徐惠泉感言,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时刻谨记“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创作理念,坚持笔墨跟随时代,不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语式。

责编:李笑林 张妍妍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