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市文联依据本市乡村文化资源实际,以 “金陵艺术村落” 项目为核心,开展文艺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聚焦文化传承与创新、村民参与和意识提升、品牌建设与推广三大目标,通过文艺志愿和文化惠民活动引入优质文艺资源,探索艺术与乡村发展的契合点,点亮并活化乡村文化,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培育打造地方特色艺术村落。
“金陵艺术村落”启动仪式
协同联动与精准规划
文联系统与农业农村部门协同推进 “金陵艺术村落” 项目实施,形成多级联动机制。共同挖掘乡村历史文化特色,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提升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能力。同时,市文联高度重视前期调研与规划工作,邀请专家作为“乡村辅导员”,深入乡村文化调研,从规划设计、高校智力支持及高效宣传等方面,帮助村落挖掘文化资源、制定发展规划、策划特色活动,形成一村一方案闭环,确保文艺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精准对接乡村实际需求,实现个性化发展。
溧水书法特色村
六合农民画特色村
村民参与与长效共建
市文联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村民参与艺术乡建积极性。开展艺术培训课程提升村民艺术素养,培养本土艺术人才;鼓励村民参与民俗演出、乡村村晚等活动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自我价值感。例如,在溧水蒲塘村的纳凉戏曲曲艺晚会中,市剧协、市曲协为当地戏曲曲艺爱好者提供文艺辅导,助力人才培养;在溧水诸家村的书法主题活动中,书法名家与当地书法爱好者互动交流提供辅导,为诸家村擦亮“书法特色村”文化名片注入动力。
村落摄影展
“一村一月一主题”活动是项目特色亮点,市文艺家协会与美术馆与 8 个村落结对共建,根据村落自然禀赋、文化底蕴量身打造特色活动,建立“主题月活动+常态惠民”双轨制,实现艺术村落活动常态化开展。如响堂村的山谷音乐会、桦墅村的亲子魔术秀、浦塘村的纳凉戏曲、六合石柱林的田野画展、佘村的古风新韵粽香佘村活动等,将田野、山林、古宅转化为艺术场域,实现“农业景观+艺术创作”叠加价值。该活动促进了文艺家与乡村深度合作,为艺术村落长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确保项目可持续性,让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效果显著。
文化空间与产业融合
积极推动乡村文化空间建设,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文艺会客厅、文艺家乡村驿站、村落美术馆等特色文艺家服务空间。引导艺术家驻村,利用服务空间为村民提供培训辅导、艺术交流、特色展览等活动,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同时,注重挖掘乡村文化基础和发展潜力,鼓励建设文艺家乡村实践交流点,组织艺术家采风创作,引导文化企业和创业人士与村落合作,将乡村故事、传统技艺融入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助力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如,组织宁、伊两地美术家走进浦口赵湖村开展联合采风创作活动,并为当地美术爱好者提供公益辅导;启动佘村乡村空间创业计划,开放村内闲置空间作为创业孵化交流点,鼓励村落文艺新业态主理人创业,为学生文艺活动提供场地支持。
浦口赵湖村开展采风创作
资源供给与品牌提升
市文联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组建文艺志愿服务队深入乡村开展帮扶,助力打造 “一村一特色”文艺品牌。同时,推出“乡村文化菜单”,供村民个性化点单自选,构建精准文化惠民“供应链”,提高村民参与文艺活动积极性和满意度。在品牌建设与推广方面,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金陵艺术村落”项目,结合乡村旅游将艺术村落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吸引游客体验艺术乡村魅力,提升项目知名度和影响力。
专家调研响堂村
南京市文联以“金陵艺术村落”项目为抓手,持续推进文艺赋能乡村振兴。在文化层面,乡村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活化利用,传统文化焕新活力,乡村文化氛围浓厚。在社会层面,村民主人翁意识和审美能力提升,乡村社会和谐稳定,活力激发。
2025文艺赋美乡村——“金陵艺术村落”惠民菜单
本项目以全年规划、主题定制、长效共建为支点,市文艺家协会与美术馆将与8个村落形成结对共建,根据各村落自然禀赋、文化底蕴量身打造特色活动,建立"主题月活动+常态惠民"的双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