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张锦妹 | 读“花襄盛世 李云飞中国画作品展”
来源:江苏文艺评论   2023年07月21日10:49
春花传大雅,神韵耀九州。一种惊世之美被时代刻录了下来,她就是当代青年书画名家李云飞笔下清雅华贵、灵动精致的水墨意象符号——“大运之花”。五月底,我有幸于扬州美术馆与创作者一同观看了“花襄盛世 李云飞中国画作品展”。

融古今之变 圆大运之花

——读“花襄盛世 李云飞中国画作品展”

张锦妹

春花传大雅,神韵耀九州。一种惊世之美被时代刻录了下来,她就是当代青年书画名家李云飞笔下清雅华贵、灵动精致的水墨意象符号——“大运之花”。五月底,我有幸于扬州美术馆与创作者一同观看了“花襄盛世 李云飞中国画作品展”。

展厅内陈列着画家十多年来近百幅构思精巧的花鸟作品。按题材内容不仅有以《南湖春早》《丝路丰华》等为代表讴歌时代的重大主题创作;有以省艺术基金美术创作项目“墨韵烟花三月时”为代表的花鸟创作;还有画家日常采风、写生所得的花鸟及山水小品。雍容淡冶、气息温润,尽显运河沿岸里下河地区草木生灵之丰茂。文人书卷气与宋元静气氤氲;海派金石气与八怪遗韵应和;传统语言与当下流行元素共存,这是我对此次画展的总印象。

“大运花”美组图之一的《绣球》(此图2022.5发表于线上推介 扬州市国画院画家——李云飞 扬州市美术馆)为斗方画幅。花冠丰盈,以线造型。大捧在风中颔首的花球占据了画面近半的位置;清灵的叶披于石侧,藏于叶后的蝶倏地飞出一道弧线,落在画面右下方;蝴蝶上方是两列古拙而独特的款字,钤印似两方飞石垂坠。

“渡口发梅花,山中动泉脉。”古诗中关于扬州风物的描写在展览中皆有所见。绣球、菡萏、玉兰等花型饱满、姿态婀娜。红鱼、天鹅、鸳鸯等天人合一、万物并育,它们或闻香逐水,或整羽唳天,或啄苔翘足。浑圆丰满的小鸟是其作品中最为经典的水墨形象,上腹施以淡朱砂,白色提染,萌宠之态与精秀的花枝呼应。它是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于一体且带有里下河地区地域特质一个艺术化了的鸟的形象,这种水墨符号为李云飞独创,在我的体认里它就是“云飞鸟”。

《南湖春早》(此图2020.10入选省宣传部 省文旅厅 省文联 美协的“小康颂——第三届江苏美术奖作品展”)为建党百年而作。浩渺的南湖上金色的迎春花肆意绽放,一艘古雅的红船泊于春意盎然的碧波之上。湖岸怪石壁立,空中霞光万丈。背景花枝由画面右上角斜曳,与左侧花枝呼应。花瓣以藤黄、朱砂点染,船舫淡墨设色,劲挺的线条昭示天下,这是一条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时代之船。

《丝路丰华》(此图2018.9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2019.5发表于国画创思 不媚 不俗、入世、怡情 中国书画报 )是以石榴为主题歌颂“一带一路”的创作。大型作品由三条屏加一张六尺整拼合而成。繁密的安石榴经由丝路而来,千百年来早已在祖国这片乐土根深叶茂、硕果累累。那半立体、半透明的石榴籽儿朱线勾勒,淡红赋面,显然画家在追求一种“似与不似”之妙境。此幅作品正以花之语道出时代之风华。

展品中不见大红大紫,赋色最深度为胭脂、煤黑。即便采用对比之效,反差也不那么截然。画家善用灰色与补色降低色彩的纯度,使画面色调柔和而统一。聪慧的画家拾宋画之意趣,取传统浅绛山水之调,多施淡赭、花青,作品给人清丽、古雅之感。其尤擅荷花题材。《荷塘清趣》浑然的画面营造一种荷蒲熏风之境。金秋荷塘丰盛繁华,荷叶田田,碧杆亭亭,茎下花实相依,荇藻数点,风动莲香,波光流转。特写荷叶大笔泼墨挥就,松灵的笔触勾脉,浅绛、汁绿着色;藕花骨气丰满,柔中带刚;莲蓬淡紫赋彩、清墨相彰。画面留白给人以无限遐想。

六尺斗方《阳春三月》(2022江苏省美术奖入选作品)采用满构图再现春和景明盛世之景。满树繁密却疏朗的红玉兰与水畔深色水禽相得益彰,饱满的花头缀满梢头的丰盈与浓烈,令人沉醉于那摇曳生姿的灵动和仿佛会随风化去般的轻柔娇弱。花树下的禽鸟追逐前行,顾盼成趣、悠然自得,身处如此惊艳之景竟浑然不知。一湖碧水,满树繁华,野凫水禽,大自然的生命力是那么蓬勃,又是这般激荡人心。画面诗般的意境渲染出运河之滨春深时一种明媚且典雅的格调。花冠硕大饱满,再现宋画之静气与八怪之遗韵;枝干以书入笔,顿挫曲折间尽显海派金石之气。经营位置时,主体物象鸟排于前,细枝置后,让水面产生空间感,同时有细腻的光影处理。作者在传统水墨语言的基础上渗入西画的表现手法,在笔与墨、光与影、色与彩、块与面的交融中烘托出主次、轻重、疏密、虚实,传达美的极致与崇高。

此次展览更有几幅技法开创性的作品,它们以暗色入画,整版浸染,在降低色彩饱和度的同时,使画面色调柔和统一,《芙蓉图》便如此。绢画的质感使画面柔和平静、和谐统一。插画语言的借鉴让作品散发出一股温润、清雅的现代轻奢风。展览中还有好多作品体现了画家近年来在画幅形式的探索。《丝路丰华》与《锦绣图》(2022 天府风情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中国美协)由条屏切换重组,册页虚实排列而成,它们是既可分割、又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绣球》册页融入现代构成之拼贴模式,以蒙太奇的手法多角度展现粉绣球的丰盈与喜悦。

生于北方而定居江南的青年画家李云飞通过对大自然的描摹,抒发其对生活和对扬州的热爱。如他在序中所言:“四季更迭兴衰,在我这里都作了定格,保持着最沉着旺盛的姿态,红梅小雀、荷花蜻蜓、水仙蜜蜂,我尽力让每一种物象散发出他们最放松、最自在的美。”生命极美,这朵开在运河名城、好地方扬州,沐浴着党恩的盛世之花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开得愈发华美。

画家简介

李云飞,1981年生于河北,200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扬州市国画院专职画家、二级美术师(副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兼职硕导、扬州市文联委员、扬州市美协副秘书长、扬州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扬州市青年美协副主席、扬州市政协书画会理事、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

作者简介

张锦妹,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专职美术教师,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市作协会员。十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获奖、发表,其中“拉根线条去散心”于2014年9月获运河杯一等奖,“让纹样发时代之声”于2016年11月获江苏省第十一届新世纪园丁论文二等奖。每年辅导学生近百幅美术作品在省、市、区获奖、发表。曾荣获“扬州市2018教育新闻人物提名”奖,邗江区2021年度师德先进个人、教育宣传先进个人、突出贡献奖。国画创作“藤图”于1990年10月参加“迎亚运”省展;“诗满小金山”于2021年3月发表于《扬州传》;“铁炮无言”于2022年6月为史可法纪念馆收藏;国画作品“祖国之春”“风动莲香”分别获2016、2017市“运河情”教师组一等奖。近五年来四十多篇散文、文艺评论、报道稿登载“学习强国”“新民晚报”“中国改革报”“江苏文化艺术 繁荣周刊”“人民日报社 中国经济周刊官网”“扬州晚报”“扬州发布”“拾味扬州”等媒体。

责编:李笑林 张妍妍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