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赵建新 | 《烛光在前》对革命伦理的新表达
2023年03月13日09:37
“舍小家顾大家”是人们对很多英雄英模人物美德的集中概括,它经常作为一种精神感召力量,在民族危亡之际鼓舞人们舍私为公,为国家大义牺牲自我。进入现代社会后,这种传统道德规范不但没有因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而显得过时,反倒在20世纪激进的社会变革中更强化为一种新的革命伦理表达,反映在艺术作品中,便经常体现为英雄人物处于理性政治追求和个体情感矛盾纠葛时,其价值取向最终要以政治理想为第一标准,以阶级大义超越个体情感。这种创作方式在宣传了革命理想、颂扬了政治信仰的同时,也经常因为对个体情感的关注不够、抒情方式的简单直接而导致人物形象的符号化和概念化,使作品显示出美学的贫困。其实,英雄之所以为英雄,恰恰是因为他们能够超越凡人的个体世俗情感而献身于信仰大义,所以无论是作品主题立意的需要还是单纯的剧作法要求,都势必要让英雄人物做出“舍小家顾大家”的戏剧行动以升华作品的主题。

“舍小家顾大家”是人们对很多英雄英模人物美德的集中概括,它经常作为一种精神感召力量,在民族危亡之际鼓舞人们舍私为公,为国家大义牺牲自我。进入现代社会后,这种传统道德规范不但没有因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而显得过时,反倒在20世纪激进的社会变革中更强化为一种新的革命伦理表达,反映在艺术作品中,便经常体现为英雄人物处于理性政治追求和个体情感矛盾纠葛时,其价值取向最终要以政治理想为第一标准,以阶级大义超越个体情感。这种创作方式在宣传了革命理想、颂扬了政治信仰的同时,也经常因为对个体情感的关注不够、抒情方式的简单直接而导致人物形象的符号化和概念化,使作品显示出美学的贫困。其实,英雄之所以为英雄,恰恰是因为他们能够超越凡人的个体世俗情感而献身于信仰大义,所以无论是作品主题立意的需要还是单纯的剧作法要求,都势必要让英雄人物做出“舍小家顾大家”的戏剧行动以升华作品的主题。但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如果编创者轻易否定掉个体情感欲求的价值,让英雄人物在“公”与“私”、“家”与“国”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以“公”灭“私”或以“国”代“家”,让英雄仅仅成为国家和群体利益的单向度代言人,就势必会弱化个体性的世俗情感,从而导致英雄形象的失真、失信。近些年来,很多优秀的创作者认识到了这种创作倾向的局限性,不再对个体情感的欲求予以简单地排斥和否定,而是在承认和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努力挖掘英雄英模人物在“家”与“国”、“公”与“私”之间的两难处境而最终予以升华,使其不是简单的“大公无私”,而是在守护“私情”的前提下最终仍要选择“大公”,在“爱家”的无限温情中仍要选择“为国”,只有这样方能以情动人,达到真正的审美效果。锡剧《烛光在前》在这方面做出了较为极致的探索和努力,形成了对革命伦理的新的美学表达。

在题材开掘方面,《烛光在前》浓彩重抹人伦亲情,以一豆灯火“点亮”四次别离,显得别具一格。主创用张太雷家人来写张太雷精神,用张太雷和孩子们与陆静华的四次别离来写主人公的革命精神对家人的感召,四场戏各有起伏,场场精彩。第一场“剪信”,由二女儿张西蕾的离开引出张太雷的秘密;第二场“议去”,写大女儿张西屏欲去还留;第三场“掷衣”,写张一阳离别时与母亲见与不见间的复杂情感;第四场“烛光”则寻根朔源,追述张太雷当年和陆静华分别时在儿女私情与革命大业之间的去留撕扯。四场戏有两场写母女情,一场写母子情,一场写夫妻情,触及的全是人间至亲的人伦情感。四场戏中,每一个孩子的离去母亲既没有断然阻止,也没有欣然鼓励,而是先极力挽留,后尊重其意愿,决意让他们去参加革命;先挽留是尽到了一个母亲应尽之心,而最后送他们离开则是因为她是张太雷的妻子,而孩子是张太雷的孩子。亲人的去留在“掷衣”一场里处理得最为淋漓尽致,儿子担心母亲伤心,于是躲在船舱内不露面;母亲不忍儿子难过,故而假装视而不见。母子两人舱内舱外,咫尺天涯;欲见不见,不见却胜似相见,轮番对唱,感人至深。主创竭力渲染描摹的是亲人之间在奔赴革命之前的离愁别绪和百般不舍,与慷慨决然的奔赴革命相比,这种百转千回的亲情挽留更加动人心魄。在锡剧艺术家的精彩演绎下,那些柔肠寸断的生离死别不但没有成为阻碍主人公献身革命的牵绊和拖累,反倒因为有了它们,让革命者最终选择的信仰和大义更趋深沉和厚重。

常言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两全”肯定不是戏,“不全”才最有戏。关键是如何展现这样的“不全”。简单的用“忠”取代“孝”,认为代表革命大义的“忠”比代表世俗人伦的“孝”具有更高的道德价值,未免失之简单粗暴。人伦亲情和革命理想同是人类都应珍视的美好情感,英雄英模之所以能最终选择后者而放弃前者,不是因为前者的道德价值低于后者,而是因为英雄英模在做这样的选择时已经超越了世俗价值的标准而进入了信仰层面。只有精神信仰才能让人不计功利得失,才能舍生取义。在《烛光之前》中,第二场“议去”是最特殊的一场。在这场戏中,张太雷的大女儿张西屏最终放弃了革命,在“姆妈的路”和“爹爹的路”之间,她最终选择了“姆妈的路”。“姆妈的路”自然不是超凡脱俗的革命,而是成家、生子和尽孝,是默默地“熬”和“忍”,这和张西蕾和张一阳为代表的“爹爹的路”截然相反。但是,观众对张西屏的这一选择在情感上不但没有产生任何拒斥和反感,反倒寄予了可能比张西蕾和张一阳两人更多的同情和理解,因为或许只有这样的张西屏才代表了最大多数的普通人的选择。在滚滚的革命洪流中,时代自然需要英雄英模挺立潮头一呼百应,而无数默默付出的平凡人也同样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来源。于是,在这样一出以弘扬革命先烈牺牲精神的红色戏曲剧目中,那些并不具有革命色彩的“熬”和“忍”也被主创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颂歌。是的,这样的“熬”和“忍”虽然看上去听上去不那么“革命”,但其本身蕴含的牺牲和奉献却丝毫不逊色于真正的革命本身,甚至可以说,没有革命者身前背后的这些普通人的“熬”和“忍”,革命者的胜利甚至都无从谈起。这些看上去并没有闪耀着革命光辉的世俗人伦情感,犹如坚实深厚而宽阔无垠的大地,托举起了那些高山一样的革命者,让他们扎根于斯、滋养于斯。

无论是“舍小家顾大家”,还是“忠孝不能两全”,锡剧《烛光在前》都没有做简单的价值判断。很多时候,人性是禁不起这种孰重孰轻之衡量的,而“戏”就是要表现这种“禁不起”,而英雄的戏更是要超越这种“禁不起”。写好了这种“禁不起”,戏便有了情感的张力。无论是“姆妈的路”还是“爹爹的路”,都是伟大的路;无论党性还是人性,都是至情至性。笔者认为,这便是锡剧《烛光在前》所要努力传达给观众的革命伦理。

责编:李笑林 张妍妍 省文联办公室
2024
2024年江苏省文联系统迎春大展
2023
由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江苏省第九届新人美术作品展览于南通美术馆华丽启幕。这是江苏美术新人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美术新人表达艺术理想的一场视觉盛宴。
2023
2023年4月28日上午,由江苏省文联、江苏省美协、淮安市委宣传部主办,淮安市文广旅局、淮安市文联承办的“首届江苏综合美术大展”在淮安市美术馆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