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回暖了,鱼儿、虾儿像是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簇拥着,欢腾着,弋游着,呼朋引伴地迎春产卵。暖暖的春潮,缠绵地轻吻着松软的双山岛江滩。江滩滋润了,温婉了,把初开的情窦融入在这一湾春水中。
有了春江水暖的滋润,“长江慢岛、沙上绿洲”的双山岛又绿了。早春去双山岛踏青,摘马兰,挑荠菜,挖芦根,亲近大自然,便成了一项饶有兴趣的户外活动。脱下一冬棉衣的束缚,走出钢筋水泥的羁绊,我们挎上竹篮,拿起小锹,踏着绿色,雀跃般地扑向春天的堤岸,走进大自然天籁悦耳的呼唤中。
春风吹皱了一池春水,江面泛起了粼粼的波光。“春江水暖鸭先知”,旱了一冬憋得慌的鸭子,兴奋地迈着短壮的双脚,伸着扁圆的长嘴,乐颠颠地跳进了江水,亲近久违的水面,收复失去一冬的领地。鸭子欢快地拍打着翅膀,“嘎嘎嘎”地扯着嗓子直叫,仿佛在告诉人们春水已经和暖。岸边桃树上的蓓蕾透出些殷红的眉眼,令人生出“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无限幻想。
蠢蠢欲动的芦根,早已按捺不住,感应到了春江水暖,迫不及待地从滩涂里钻出尖尖的脑袋,睁开睡意朦胧的眼睛,腼腆地接受春风的轻抚。新生的芦芽绿了,淡淡的,浅浅的,带着星星点点的鹅黄色,若有若无,飘忽不定,给滩涂铺上了一层朦胧的诗意。
在滩涂上边挖芦根,边听春水新涨的声音,是件快乐的事。小伙伴们各自拿着小锹,循着滩涂水洼而去。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芦苇,在滩涂上肆意生长,野外透着芦苇返青、野菜满坡的早春气息,混和雨水滋润、大地苏醒的清新气味,缕缕幽香划过耳边,在心扉慢慢弥漫。
芦根并非芦苇的根,而是芦苇蔓延在地下的茎,盘根错节,纵横交错,在它每个节上,都长着嫩芽,在春风中破土而出,长成新的芦苇。我们在滩涂沟渎靠水处寻找,那些被江水常年冲刷淘空泥土的地方,就会挖到传说中的芦根。我们在芦荡残枝败叶中搜索,每每发现了一茎一茎的芦根,都要高声大叫,引着同伴一起采挖。“咕——咕——”几只被惊飞的野鹜,扑棱着翅膀急速地飞向蓝天白云,仿佛是在呼醒春天的脚步。
马兰更是无孔不入,见缝插针地混迹于滩地、堤坝上,像约好了似的,“呼啦”一下子突然冒出来,密密麻麻,东一簇,西一丛,比肩而立,倚风自笑。拨开不知名的杂草,一簇纤细的马兰羞怯地躲在岸堤陌头,卵形的嫩叶绿润温软,绛红的茎匍匐在地,鹅黄色的小花点缀其间,如一群窈窕村姑,身着绿裙,在和煦春风中翩翩起舞。我用小锹紧贴地皮轻轻一铲,一棵马兰便温顺地躺在脚边,一会儿工夫就能挑上满满一篮。
“春在溪头荠菜花”,岛上的岸坡、沟头、水洼、田埂旁冒出了一簇簇鲜绿的荠菜,有的带着露珠,有的顶着泥土,有的刚钻出地面,挤在枯草嫩苗丛中,放着星星点点的白花。当我还沉浸在“春在溪头”的诗意之中,小伙伴们手脚麻利,早已行动,只见小铲刀一挖,一棵荠菜连根挑起,抖去泥土,放入竹篮。
孩子们可没耐心,挖了几棵野菜后,无拘无束地在田垄上玩耍。田野上空,几只纸鸢放飞,在天空摇曳着身姿,晃晃悠悠,忽高忽低。“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隐约间,飘过孩子们欢快的歌声。似乎受了歌声的感染,我们这些成年人挖着挖着,便“忽发少年狂”,坐在绿草地上玩起儿时挑野菜的游戏。闭上眼睛,恍惚又回到了儿时,嗅到了扑面的春色,撩人的春香。
早春去双山岛上踏青,对于我们而言,既有户外活动的小小乐趣,又有收获成就的小小满足感。站在堤坝,远眺江面,拥抱春风,给生活一次松绑,让心情一次飞翔,感觉自己就是破土而出的春芽,在春风中荡漾,心田的阡陌早已繁花似锦、春色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