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吴晓波 | 丹阳羊肉面
2021年12月06日10:00

在江宁寒冬腊月,只要和横溪丹阳的同事朋友打个电话聊个天,最后对方都会带上那么一句“有空来咱们丹阳吃羊肉面啦”,真诚友好,听了浑身暖暖的。

丹阳羊肉面是流传在丹阳民间有数百年历史的一道传统美食,老少皆宜,有口皆碑,提及丹阳,必会想到羊肉面,馋得让人流口水。

作为外地人,首次品尝丹阳羊肉面,还是数年前了。那一次和丹阳文友的聚会,至正午,文友盛情邀我们吃丹阳羊肉面。在丹阳街面上一家餐馆坐定,一会羊肉面就上来了,满满的一大浅平铁锅,羊肉混着面条,上铺一层香芹、青蒜、木耳等辅料,架在一木炭火炉上烧,羊肉都是熟的,等炉子开了,就可以吃了。店家给我们每人身边都配了一碟酱、一碗醋、一碗高汤,颇有仪式感,看来,吃丹阳羊肉面还是挺讲究的。

炭火在下频频发力,煮得羊肉冒着气泡拱着面条扑扑直跳,浓郁的香气也出来了。夹一块羊肉,在酱醋里轻打个滚,放入嘴中,鲜嫩细滑,轻嚼即化,一口的天然纯香;面条放入碗中,染上一层清爽酥黄的羊油,根根如玉,丰盈如葱,吃起来韧性十足。边吃面条,还可以来一口高汤,鲜、甘、绵、淳。斯文抵不住肚中馋虫的催促,大家也就不客气了,一碗下去接着一碗,一个个吃得是双颊酡红,面露微汗。

健谈的文友见大家吃得开心,也打开话匣子,自豪地向大家介绍丹阳羊肉面的来历。

这丹阳羊肉面用料极为挑剔,非得选自本地食草的山羊方可。丹阳就是丘陵多,非常适合散养山羊。散养出来的山羊精壮膘肥,肉质鲜美不膻不腻。

这羊肉面的面条也非得纯手工制作,双手大力反复揉搓,以致于水分完全渗透进淀粉内,从而有了“不折不挠”的韧劲。面条先在开水滚个七八成熟,再用食用油调拌,这样再下锅时就不会粘锅了。相传这一手艺还是由一明代郎中发明的,留传至今。

丹阳羊肉面做法简单,类似火锅。先取大块羊肉切成小块红烧,剔下来的羊骨正好用来熬制高汤。吃时,将红烧好的羊肉取定量放入铁锅内,加入面条,根据喜好,再铺上鱼圆、鹌鹑蛋等作为“盖头”,少许八角、香叶入料,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羊肉面就可以上桌了。

自那以后,每至丹阳,我都要尝一尝丹阳羊肉面,也叫做入乡随俗吧。

“一天不吃羊肉面,浑身就不自在”,这是流传在丹阳民众中的说法。丹阳羊肉面即可主食,也可主菜,以其务实敦厚的地气,当然倍受百姓喜爱。

丹阳羊肉面最大的妙处在于冬日闲饮了。彤云密布,大雪封门,约上三五友人,就一盏红泥小炉小坐,分享丹阳羊肉面沸沸扬扬的味道,那是最美不过了。世事如窗外飞雪,一切尘埃落定,无关风云,静听腊梅暗香,雪落玉声,慢慢品,细细嚼,仿佛整个时光都香透了,抵达的是内心的清明与平和,收获的是浮世的恬适与清欢。

饮至微熏,再踏雪寻梅,整个冬韵都在一条羊肉飘香的丹阳老街里,每一个日子都如那青石牌坊、悠悠小桥、斑驳石径一样宁静平实。

责编:王紫荆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