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杨治钊 | 五色丝绳
2021年06月15日10:54

小时候,过端午节,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插艾草、挂菖蒲、赛龙舟、缝荷包、吃粽子,还有戴五色丝绳。

每逢端午节的这天早晨,母亲便早早地叫我起床,然后用五色丝绳系于我的手腕。系绳时,母亲不让我开口说话,要我在心里默默地许愿。并告诫我,戴上了就不可随意剪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的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让水冲走。

看着这条花色艳丽、细细寥寥的丝绳,我便问母亲为何要戴?母亲说:“端午是五月初五。五月自古即被称为毒月,五日亦是恶日。所以,端午这日,我们认为是五毒尽出的日子。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得求平安,禳解灾异。系五色丝绳便是其中一个法子。你从小体弱多病,在这个节点上,就更应该要戴了。”

我听了,似懂非懂。那时因为年幼,根本没有理解到五色丝绳应有的文化涵义,只是纯粹觉得稀奇好玩。戴在手腕上确实也挺好看,相当于一个类似于手镯的装饰物。看见周围的小朋友都有戴的,我也就听母亲话顺从地戴上了。

后来我慢慢长大,读到古诗词等文献当中,早就有了许多关于五色丝的记载,印证了母亲的说法。古时端午节,妇女儿童皆佩五色丝缕,避邪,祛病,祈长命百岁。同时在粽子中,糅以五色果丝,或送人,或自食,以示祝祷。五色丝,象征五色龙,系之,食之,以降服妖魔鬼怪。

五色丝绳,即把“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结而成绳索,或系手腕,或悬门首,或戴颈项,或挂蚊帐,或置摇篮。汉·应劭《风俗通》载:“五月五日,以五绥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又说是彩丝“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五色丝,一名朱索,又有条脱等,组织杂物,以相遗赠。”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记:“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清人顾禄《清嘉录·五月·长寿线》记:“结五色丝为索,系小儿之臂,男左女右,谓之长寿线。”南朝梁人王筠《五日望采拾》:“长丝表良节,命缕应嘉辰口。”

为啥要用这五色呢?古人崇拜“青赤黄白黑”这五种颜色,并以此为吉祥色。在中国古代服饰中尤其是官服就见证了对五色的一种原始崇拜。从阴阳学说上讲,“青赤黄白黑”与华夏始祖的“金木火水土”五行理论有关,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之方向,蕴涵着五方神圣之力量,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

幼年时光,已去甚远。如今我已年过半百,回忆如同过节的烟花,转瞬流走。但多年下来,小时候过的端午节,却依然有一些生活细节会沉淀之后烙印于心,慢慢地发酵变成一种美好的记忆。或者,在端午节,所谓对系五色丝绳之记忆,即这一种不经意间见于微处的铭刻与反思。

农历五月,正值仲夏,气温渐渐升高,瘟疫厉疾流行之时节,戴五色丝绳真的就可以避邪吗?当然不能,只不过是古人的一种生活风俗,其实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和对健康的期盼,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