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涂启智 | 凋零是另一种繁华
2020年12月07日10:54

冬天来了,树梢几片孤零零的黄叶,于风中摇摆,扑闪着留恋与不舍。树叶终将凋零腐烂,化为土地的养分。在生命的轮回中,它们以香消玉殒泽被万物。树木,亦在形销骨立中,等待来年的枝繁叶茂。

曾经拥有的东西,一朝失去,着实令人怅惘、失落与伤感。然而,站在一个恢宏的时空视角观察,许多失去是不必计较的。

北宋苏轼在官场始终不得志,一生中数度遭遇贬谪。他在仕途上的失去,抑或说不成功,却换来文学创作的“独步天下”。苏轼在文、诗、词等领域成就极高,尤其对于宋词的贡献可谓风华绝代。文章憎命达,自古文人在官场多受排挤,苏大学士也不例外。豪放浪漫如李白,内心亦充满苦恼失望,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只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苏东坡不一样。尽管一再经历坎坷,但他能主动为内心松绑,随缘自适,并把这种气质胸襟转化为激情飞扬而又流光溢彩的文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些温情、温馨、温暖的表达,不但抚慰他自己的落寞,而且绽放永恒的灿烂,让无数同时代人以及后人走出郁闷晦暗,看到前路的通畅与光亮。

苏轼在仕途未能登临高位,而且由于“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不断地“丢官”,北宋充其量只是少了一个政治家或者政客,但是北宋文坛、中国文坛却出现一位至情至性、鲜活灵动、魅力无穷的博学大儒,一处令无数人痴迷与探究的文化坐标。苏轼的词犹如一轮千古明月,让世世代代人们沐浴清凉的菩提。

或许因为远离尔虞我诈的权力漩涡,苏轼才得以静心读书、思考和写作,迎来生命一波又一波的春暖花开,构建了不朽的艺术风景。他在官场仕途上的失去,铺就他走上文学艺术巅峰的基石。

有一些“一无所获”的耽误时间,其实也是有意义的。比如说垂钓。我不愿意去钓鱼场,那里人多闹杂,失却修身养性韵味;鱼儿争着咬钩,不费吹灰之力,也少有垂钓乐趣。我喜欢一个人,或者邀约一两个钓友,翻山越岭,寻找一处几近荒废的堰塘,或者一条偏远河流的转角。静静蹲守,浑然忘我。体验鱼漂儿静止不动的淡定、下沉上浮的紧张,还有野生鲫鱼、鲤鱼上钩的惊喜……即便三两个小时乃至大半天连一只小虾都看不见,亦能收获青山绿水过滤心田、洗去尘世庸碌的愉悦清欢。

曾经,我与一只栖息枝头梳理心情的白鹤经久对视,我羡慕它的悠闲自在。它羡慕我独钓一潭春。

多年以前,我依靠勤奋攻读“跳农门”,成为乡亲们眼中“一步登天”的人。十六年前,因为一场改革,工作努力、成绩出众的我竟然丢掉“铁饭碗”。素来足不出户的我,不得不南下找工作,重新开启人生。而今,“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失去了一扇窗,命运牵引我去寻找一扇门。假如总是停留徘徊于过去,跨不过人生的沟壑,就无法看到山那边广阔的天地。

有些失去,当时忧伤,经年以后化为福音,比如塞翁失马。有些失去,是为了打开新的美好,比如丢失安逸生活,谱写扬帆逐浪的精彩。失去夜晚繁星,晨曦诗意降临;缤纷花事退隐,硕果跃上枝头。凋谢是另一种繁华。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失去”好像冬天的原野,一片冷清寂寞与无聊。而“不计较”仿佛一阵春风,让漫山遍野重现生机勃勃,草长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