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唐红生 | 探幽紫金山
2020年06月22日10:32
“梅子黄时雨”,江南的梅雨如约而至。此时,天气忽雨忽晴,虽空气湿度大,温度却不高。一旦出梅,则进入炎炎夏日。我所在的户外群利用这时节组织登紫金山,吸引了50多人参加。

  “梅子黄时雨”,江南的梅雨如约而至。此时,天气忽雨忽晴,虽空气湿度大,温度却不高。一旦出梅,则进入炎炎夏日。我所在的户外群利用这时节组织登紫金山,吸引了50多人参加。

  包车前往,一小时的车程即到。行走在栈道上,一边是高大的明城墙。只见青苔布满,藤萝附着,石缝中草色青绿。偶见墙砖剥落,在苍劲的雪松映衬下,金陵古韵扑面而来。

  转道踏上石板路,四周静谧,只有脚步声,仿佛正在叙说山的前世今生。紫金山自古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有“金陵毓秀”美誉。古称金陵山,汉代称钟山,东吴时一度称蒋山。因山之北坡有含云母碎片的紫色砂、页岩,旭日东升或残阳斜照时,紫气升腾,变幻莫测,故东晋时始称紫金山。

  一段上坡后忽然开朗,白马湖静卧在山间。清澈纯净的湖水倒映着葱茏的山林,几只野鸭在水中自在游动,见到我们便下潜,过会儿已在远处浮出水面。

  天堡城是我们此行第一个要征服的高度。有步道可以直达,我们则拐进野道。

  林间满目苍翠,深绿、浅绿、墨绿、嫩绿泼洒在草木上,肆意地流淌,仿佛我们也被染绿。“好汉坡”横在眼前,只见山势险要,十分陡峭,有数十米之高。石头已被雨水冲刷得光滑,只能手脚并用,小心攀登。有时需要横向移动,才能找准踏脚点。几次小憩后,终于到达山顶,个个也成了“好汉”。不久登上天堡城,它是太平天国时期修建的重要军事要塞。虽只剩遗迹,隐约见其筑于悬崖之上,壁垒森严,仍能感到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气势。

  向着北坡峡谷方向继续前进,这一段是步道,相对轻松些。一路上竖立着各种遗址的文物保护单位标志,其中有块“钟山定林寺遗址”引起了我的兴趣。六朝时期,这里曾是佛教胜地,梵宫寺宇林立,钟磬之声相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时期著名文人刘勰曾三次在定林寺留居,前后长达20年。如今定林寺早已不复存在,而刘勰和他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永载史册。

  从此处向第一峰进发,在乱石中穿行。途中遇见好几支户外队伍,由于道窄,只得小心避让。走过这段即转入更为陡峭的山坡,沿途不时有巨石突兀,奇形怪状,树根裸露,如虬龙盘绕,散发出幽深的气息。

  终于站上山巅,大家欢呼着,喜悦之情随山野的风四处飘散。只见巨石犬牙交错,鬼斧神工。山峦高低起伏,绵绵不断,犹如龙蟠虎踞,气势非凡,无怪乎诸葛亮发出“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之赞叹。放眼望去,长江如练,数座大桥飞架南北。玄武湖畔,高楼林立,紫峰大厦展现窈窕身姿,山水城林浑然一体,都市风貌尽收眼底。

  途经东峰,由老虎洞下山。老虎洞其实不是山洞,而是一排巨石如卧虎横卧山坡,虎头由五块石叠加,中间有个洞如虎口,故称老虎洞。此处起伏不大,如同走在虎背上。密林中时不时发现圆柱体和长方体碉堡,上方有通气口,周围有射击孔,有的保存完好,有的钢筋裸露,残垣断壁,战壕依稀可见,不禁想起那段烽火岁月。紫金山自古就是军事要冲,乃兵家必争之地。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南京保卫战打响。守卫在此的将士们与日寇浴血奋战,但没几天就被日军攻下,牺牲无数。这些斑驳的碉堡,沉淀了历史的记忆,刻录了侵华日军的罪恶行径,也记下了中国军人奋勇杀敌的场景。

  棕红色的绿道在山间缠绕,犹如一条飘逸的彩带,一直连到山脚下的体育公园。沿着绿道行走,凉风徐来,十分惬意,原先的疲劳感全消。公园绿草如茵,一望无垠,一条条小径像一组组五线谱,石榴如火、月季吐艳、枇杷初黄、香樟松树郁郁葱葱,宛如一节节跳动的音符,和着鸟的婉转歌声,正奏响夏的乐章。人们三三两两,踢足球的,野营的,散步的,也有垂钓的,或强体健身,或愉悦心情。而我登山除了这些,还有寻古探幽。

  回望紫金山,黛色横陈。虽历经沧桑,巍巍青山依旧,正以龙蟠之势,饮霞吞雾,屹立在天际,见证新时代奋进的步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