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许薇 | 四季江南好风景
2019-03-21 14:17:00
大型民族舞蹈诗剧《节气江南》作为紫金文化艺术节的参演剧目在秋风乍起、寒露初现的金陵上演,全剧以舞蹈诗为体裁,将节气、江南作为创作的两大主题进行舞蹈语汇的编排,引领观众在脑海中建立起江南“微雨众卉新,一雷起惊蛰”的春,“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的夏,“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秋,“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的冬。《节气江南》舞蹈语汇运用属于江南一方的肢体语言向观众展现着二十四节气下各色景别的江南。

  ——评民族舞蹈诗剧《节气江南》

  大型民族舞蹈诗剧《节气江南》作为紫金文化艺术节的参演剧目在秋风乍起、寒露初现的金陵上演,全剧以舞蹈诗为体裁,将节气、江南作为创作的两大主题进行舞蹈语汇的编排,引领观众在脑海中建立起江南“微雨众卉新,一雷起惊蛰”的春,“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的夏,“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秋,“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的冬。《节气江南》舞蹈语汇运用属于江南一方的肢体语言向观众展现着二十四节气下各色景别的江南。

  自《节气江南》构建前期的调研、论证始,到作品整体舞蹈语言的创作编排,再至如今面向紫金文化艺术节的观众已然跨过三个春秋。作为江苏省艺术基金扶持的舞蹈艺术项目,在舞蹈诗创作理念研讨之初由南京市文联牵头,邀请项目所涉及的各个领域的专家前来参加研讨会,着重讨论和研究作品创作理念的合理性、舞蹈诗剧结构的可行性,以及舞蹈诗剧表现内容的丰富性,历经多次磨合、探讨造就了如今的舞蹈诗剧《节气江南》。全剧在南京市文联、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以及江苏演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三方的大力支持下最终得以成型并面向广大观众。

  舞蹈诗剧的体裁决定了《节气江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别于其他舞剧。舞蹈诗剧作为一种内容更加丰满、结构更加自由的舞蹈表现方式——如同文学中的诗——在形式上遵从“形散神不散”的架构,它天生带有淡化情节的艺术特征帮助观众抽离于故事表演,更为纯粹地欣赏舞蹈语言所带来的震撼。

  《节气江南》内容的风格性建立在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和人文条件之上。“节气”、“江南”包含了气候与地理的双重意义,作品以中国传统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为刻画主体同时向观众展现江南的人文景观,编导着重刻画了一年四季中对江南人重要的节日或场面,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穿插融合在作品编排过程中成为最佳选择。

  四幕舞蹈分别涵盖了四季不同的意象。编导选择的意象不仅仅局限于江南的地域风情,而是将作品面向更广大的群体,在塑造 “普遍性” 舞蹈意象的同时打造江南元素的 “特殊性”。这种创造局限又同时打破局限的编创方法正呼应了舞蹈美学理论所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舞蹈创作中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四时四季呈现在舞台上的意象各有其独特的含义春天的雨、夏天的荷、秋天的月亮、冬天的雪是编导精心挑选出最能代表江南四季同时也是万物世界的四时意象。

  从《节气江南》的内容来看,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是它创作的基石与灵魂,四个时节的意象表达是作品创作的血肉,而表现形式则是全剧创作的骨架。《节气江南》作为一部以抒情写意为主要审美特征的舞蹈诗剧,选择性地向观众展现了二十四节气中江南的情致画面,在编排中运用“托物喻意”的技巧,舞蹈肢体语言地表达与道具的隐喻相融交织,以相对抽象的表达方式营造极大的意象空间。

  全剧结构的创作编排也充满了巧思。首先是全剧的逻辑结构,舞蹈诗剧《节气江南》分为四个篇章,分别是“望雨——春之期盼”、“听风——夏之渴望”、“追月——秋之情愫”、“迎雪——冬之憧憬”,章节以四时节气排序并饱含情感指向;其次是作品的情感结构清晰且张弛有度,显示出编导对剧作结构“动”、“静”的掌握以及对演出节奏和观众情感的把握;最后是舞蹈的主线结构,主线任务的安排让原本“形散”的舞蹈诗剧有了核心和时间轴,人物的成长与四季交替呼应,《节气江南》演绎的是江南的二十四节气也是人生的二十四节气。

  三度春秋、无数日夜才搬上舞台的大型民族舞蹈诗剧《节气江南》在紫金文化艺术节完美的落幕,付出心血和汗水的主创团队、舞蹈演员和工作人员不仅是编创旅程的体验者、江南风景的创造者,更是人生四季的当局者。《节气江南》致敬的不仅是周而复始、四季轮转的自然万物,更加是致敬顺应天时、岁月流转的人生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