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如懿传》:“抄抄”还是“炒炒”?
来源:章剑华人文空间   2018-08-29 12:01:00
近日盛传,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人们期待已久的由周迅和霍建华等一批明星主演的《如懿传》,今晚就要在腾讯视频全网独播,也有说在东方卫视同步播出,这都未曾最后证实。今晚即可见分晓。

  章 剑 华

  近日盛传,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人们期待已久的由周迅和霍建华等一批明星主演的《如懿传》,今晚就要在腾讯视频全网独播,也有说在东方卫视同步播出,这都未曾最后证实。今晚即可见分晓。

  而在传出今晚播的同时,又传出作家“匪我思存”再次指控《如懿传》小说作者抄袭的消息。一年前她曾PO出截图,点出《如懿传》有抄袭之嫌,与自己作品同样的部分中连错别字也照抄不误,如当中一句“双鬟鸭雏色”其实是作者打错字,应该是“鬓”,没想到这个字句出现在《如懿传》时,竟错得一模一样。这次她为了捍卫自己作品的原创性和知识产权,再度发声,写下小虾米与大鲸鱼对抗的无奈心酸。

  对此,我也感到无奈与心酸:究竟是真的抄袭了呢?还是又是用来炒作的呢?我实在无法甄别。因为经验告诉我,大凡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的播出,都会大肆宣传造势,甚至不惜传出一些负面消息,用以炒作。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通常在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播出前,网络上、报刊上就会出现主演这部戏的明星的绯闻啦、离婚啦、打架啦、吸毒啦、被抓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以此吸引眼球,大造声势,拉升人气,达到提高票房和收视率之目的。这种做法有时真能达到某种目的,但我认为极不可取。

  “炒作”是我们这个时代发明的一个词,一种做法,是一种非常规的新型传播模式,也是一种不断翻新的商业技巧。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用假新闻、负面消息来炒作,就是一种不当的、恶劣的行为,有冲击道德底线的嫌疑,甚至造成恶果。

  我们不反对正常的宣传和炒作。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在播出前做适当的宣传,一方面可以广而告之,让观众早知道,以便及时观看,不会错过机会;一方面也可对观众的观看起到导读、提示、引导作用,帮助观众更好地加以欣赏。但如果一味过度宣传、大肆炒作,往往会混淆视听,真假难辨,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其效果适得其反。长此以往,人们便会失去对宣传炒作的信任度,产生厌恶、抵触的情绪,也会大大影响对文艺作品的审美情趣,影响文艺界和文艺家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乃至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

  其实,好酒不怕巷子深。有些电影与电视剧,并没有作过多的宣传炒作,照样播得很好。如早前上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上映前并没见到轰炸式的宣传炒作,排片也不甚给力,但上映后凭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高超演技,博得好评,观众口口相传变为自来水,成为逆袭影院的黑马,创造了票房神话。相反,有些大肆宣传炒作的东西,观众并不买账,市场反应平平,票房与收视率始终上不去。

  如今,有许许多多的“社会病”,有些还很严重。大肆宣传、过度包装、恶意炒作就是“一病”,且病得不轻。因此,我们必须对此加以有力遏制,代之以正确的宣传引导,正常的文艺批评,构建风清气正的文艺市场和文艺环境,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前不久,范冰冰、冯小刚的负面消息铺天盖地,我原以为又是为《手机2》做宣传炒作,现在看来不太像。但愿这次《如懿传》抄袭风波并非是《如懿传》的播前炒作,让我们的观众和网友在正常的环境下,静下心来好好地欣赏这部翘首以盼的电视连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