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戏剧家协会>戏剧评论
吕靖波 | 赓续传统,致敬经典
来源: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2023年12月05日16:02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及时组织评论家围绕本届评奖的门类撰写评论文章,并将相关文章陆续在协会公众号予以转发,与广大网友分享。

编者按:江苏省文艺大奖是省文联设置的各艺术门类最高奖项,多年来为展示江苏文艺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激发各艺术门类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本届文艺大奖对戏剧、电影、音乐、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杂技、文艺评论等8个艺术门类开展了评奖工作,参评作品2113件(人),共评出获奖作品270件(人)。为促进“做人的工作”与“推动文艺创作”有机融合,发挥文艺评论在解读评奖标准、作品内涵和引导精品创作方面的独特作用,为江苏打造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展示地,更好地贡献文艺评论的力量,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及时组织评论家围绕本届评奖的门类撰写评论文章,并将相关文章陆续在协会公众号予以转发,与广大网友分享。

赓续传统,致敬经典

——观2023年江苏省文艺大奖·戏剧奖大赛有感

文/吕靖波

人们常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比作“视听盛宴”,用多了却不免有些俗套。然而,2023年江苏省文艺大奖·戏剧奖大赛的演出盛况,非用此不足以形容之,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说,它是近年来江苏少有的一次戏剧赛事的“视听盛宴”。江苏省文艺大奖·戏剧奖是江苏戏剧专业最高奖,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十一届。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戏剧家协会、扬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扬州市戏剧家协会承办的本次戏剧奖终评,已于2023年10月27日至31日在扬州戏曲园剧院成功举办。这次赛事尽管结束一段时间了,但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

本次入围决赛的节目有121个,戏剧剧种包括京剧、昆剧、锡剧、扬剧、淮剧、黄梅戏、越剧、淮海戏、梆子戏、柳琴戏、话剧、滑稽戏、歌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此外还有器乐个人与集体的演奏,如此之多的剧种和表演内容同台竞技,从组织到评审,都存在不小的难度,需要精心谋划和巧妙安排。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下江苏戏剧生态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包容性。

整体看来,此次江苏戏剧大赛具有如下三个鲜明特征:

一是注重传统。我们常提“守正创新”,这个概念是有其前后逻辑的,没有“守正”,“创新”便成无源之水,也容易跑偏。那么,究竟何为“正”呢?窃以为,戏剧(戏曲)艺术领域的“正”,即为优秀的表演传统。它有两层含义,首先是优秀的剧目,那些在舞台上长演不衰的经典剧目,一定是在人物塑造、剧情结构、戏剧冲突和唱词对白等方面有其特异之处。本次赛事中的剧目包括昆剧《燕子笺·狗洞》《牡丹亭·惊梦》《玉簪记·偷诗》《铁冠图·别母》《牧羊记·望乡》《绣襦记·莲花》《狮吼记·跪池》等,京剧《打龙袍》《悦来店》《女杀四门》等,锡剧《玉蜻蜓·劝娘娘》《双推磨》《梳妆》等,淮剧《赵五娘·苦命人》《莲花庵·见丈夫》等,扬剧《野猪林》《单下山》《鸿雁传书》《拾玉镯》《蜈蚣岭》等,梆子戏《樊梨花·休妻》、黄梅戏《女驸马·洞房》等,无一不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它们在四天内轮番演出,仿佛大型的戏曲“串烧”,足以使得老戏迷过足戏瘾,又让平时不怎么看戏的观众一饱耳福眼福。其次是优秀的表现形式,包括音乐、舞蹈、唱腔、身段、步法和表情等。由于剧目多为经典折子戏,其表演手段作为艺术的结晶早已代代相承,参赛选手在舞台上以认真的态度去展现,从比赛的角度,也是检验选手基本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一个好的艺术传统,一定善于处理“新”与“旧”的关系。纵观整个中国戏剧发展史,始终贯穿着“新”与“旧”的冲突和互鉴,而一种能够延续至今的所谓的“旧传统”,肯定存在某些特别精彩的因素,大到一个剧情、一种唱腔,小到一段唱词、一个身段,都是吸引观众之所在,这样的“旧传统”,我们不能不珍视。如果说历史悠久的昆剧、京剧中保留的“旧传统”多一些的话,那些近代以来经过舞台考验业已获得观众认可的江苏地方戏,就成为了一个“新传统”,像淮剧《赵五娘》、扬剧《芦花荡》等,这次也在舞台上得到了很好的演绎。“传统戏”的内涵正因此而不断得到拓展,今年戏剧奖展演的便是这样清一色的传统戏,其用意自然是希望青年演员练好基本功,筑牢基础,将守正创新的第一步走踏实。对新旧传统的礼敬,是此次大赛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也唯此方能深刻把握“守正创新”的要义。

二是参赛选手的年轻化。在今天打小即重视语数理化生科目学习的教育理念下,我们无法复刻过去的戏曲科班的培养模式,一个戏剧演员的艺术成熟年龄自然要比过去大一些,所以在国内不分年龄的戏剧赛事中,获奖选手的年纪一般会稍大,这是完全正常的。然而,本次大赛获奖选手的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最小的才18岁,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高级别赛事中,如此众多的年轻人能够脱颖而出,这是非常可喜的,意味着江苏戏剧表演事业后继有人。一切的艺术,能不能发扬光大,关键都在于是否能够争取到年轻人。年轻的演员和年轻的观众是同样重要的,没有年轻的演员,传统艺术的传承就是一句空话,许多经典剧目里男女主角的人物设定本就是青年,我们不可能一直让老演员在舞台上拼命,注重培养年轻的演员——此乃戏剧界早已达成的共识,但是效果如何则见仁见智,在这方面,江苏无疑是成功的。无论唱段、念白,还是表演、功架,年轻的江苏戏剧演员们都表现不俗。

当然,既然年轻,就会存在经验不足的地方,像有些年轻演员在某些表演细节上尚未做到炉火纯青,甚至出现失误的情形。对此,我们大可不必讳言,戏剧作为一次性舞台艺术,演员的每次演出都会有不同状态,一些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也常常在回忆录里心有余悸地谈起自己舞台生涯中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江苏戏剧事业而言,年轻人是后备军,是最重要的力量,需要的只是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

三是积极弘扬江苏地方戏文化。从古至今,江苏的地方戏都是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能够熔北方的粗犷壮美与江南的娇美细腻于一炉,本次戏剧奖决赛,除了京剧和昆剧是全国性剧种外,进入决赛的100多种剧目当中,锡剧、淮剧、扬剧等江苏本土剧种的剧目就占到了半壁江山,这充分体现了江苏地方戏的雄厚实力。江苏方言各异,四方之音不同,它们同时在戏剧舞台上争奇斗艳,以致于一时间南腔北调,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再加上各种地方戏主奏乐器的集中展示,对于弘扬江苏地方戏文化而言,没有比这效果更好的了。

但是,如何让今天江苏的地方戏走向全国,受到更多关注,还是需要戏剧界人士深入思考的。当然,归根结底,离不开艺术上的创新。百戏之祖——昆剧的发源地就在江苏,这是江苏戏剧人得天独厚的优势,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反复提及自己从昆曲中受益良多,大赛的评委裴艳玲女士在点评时也主张要继续向昆曲学习。怎样使地方戏的艺术水准更上新台阶,与昆曲的结合是一条康庄大道,当然在这过程当中要特别小心,不能丢掉本身受到群众欢迎的那部分。

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一代有一代的戏剧。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和观众,一场戏剧赛事,可以帮助大家认识演员、认识戏剧和认识江苏,它的落幕,也许正是点燃更多的人们看戏热情的开始。

作者简介

吕靖波,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省艺术评论学会副会长,徐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研究方向:中国戏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