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艺网
剧协概况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
下载专区
戏剧评论
戏剧名家
名家名作
演出信息
江苏省戏剧家协会
>
戏剧评论
柯 军 | 昆曲印
我与篆刻结缘,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逾四十年。当初戏校才毕业,刚刚与隐雷谈恋爱,岳父见过面之后让内子传话,“人不错,字不好。”一句话激发了我学书法的热情,就跟戏校的冯怀根老师学习书法篆刻。那时昆曲处境低迷,年轻演员工资也很低,我跟着冯老师一度在南京涉外酒店设篆刻摊位,常常开夜车为外宾赶刻印章,收入可观贴补家用,是我当时学篆刻的强大动力。
[详细]
李小菊 | 昆剧《瞿秋白》:古典昆曲的现代自信
昆剧《瞿秋白》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创排,编剧罗周,导演张曼君,主演施夏明。这样朴实无华的介绍,也难掩该剧主创团队耀眼的光彩:青年编剧罗周创作个性鲜明独特,她的“新昆曲折子戏”创作,既立足传统又具现代意识,高产且高质,是当代出类拔萃的戏曲编剧;导演张曼君更是以“新三民主义”的创作手法、鲜明而强烈的导演风格以及长期在戏曲现代戏领域的深耕,在当代中国戏曲的发展中引领着新潮流。她们合作创作昆剧《瞿秋白》,可以说是强强联手。
[详细]
孙红侠 | 以表演艺术激活历史资源
不久前,江苏省淮剧团新编历史题材淮剧《范公堤》作为“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参展剧目,上演于首都舞台。此剧以历史文化资源与当代舞台形式进行碰撞,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淮剧的新气象,是江苏省淮剧团持续扩大全国视野之内影响力的又一个全新的起点,是一次继《小镇》《小城》的成功实践之后的再出发。
[详细]
刘旭东 | 化陈腐为神奇
看了江苏省昆剧院新编昆曲《蝴蝶梦》后,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观后感:“庄周试妻,妻试庄周。一台好戏,谐趣横生。夫妻忠贞,男女对分。古今共情,人性永恒。人少戏满,最难功成。祝贺昆曲《蝴蝶梦》大获成功!一台戏可以养活一个团。”
[详细]
江洪涛 | 推动滑稽戏更好回归传统
要推动滑稽戏传统风格回归,吸引更多观众来关注这门艺术的传承发展,我们还任重道远,必须从现在开始,咬定青山不放松,保优势,补短板,着眼长远,从上述多个方面一点一点攻坚克难,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滑稽戏拥有更加光彩的明天。
[详细]
葛 逊 | 云蒸霞蔚映山红
一路走来,歌声为伴。一次次千人剧场的鲜花和掌声,将成为余玲玲最美好的回忆。
[详细]
梅 爽 | 去高校寻找戏剧之根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京剧《骆驼祥子》、昆剧《世说新语》、锡剧《刘胡兰》、苏剧《太湖人家》、越剧《李清照》5部大戏陆续走进江苏几十所高校,在春天的校园里上演一幕幕精彩与感动。
[详细]
潘讯 | 为传统戏曲现代化探索新路
从2000年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上演算起,中国小剧场戏曲已经走过了23年的历程。小剧场戏曲已经成为传统戏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先锋地带。小剧场扬剧《千里江山》由流行IP《千里江山图》青绿长卷起兴敷衍,以“四折一尾声”的精巧结构,环环相扣,悬念丛生,营造出哲理与诗意交相辉映的舞台空间,堪称一部小剧场戏曲的佳作。有“现象级”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高峰在前,小剧场扬剧《千里江山》如何做到另辟蹊径、出奇制胜?
[详细]
许其兵 | 走向盛春的江苏小剧场创作
3月15—30日,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二届)在南京成功举办,吹皱一池春水,有效激活南京小剧场戏剧市场,使得小剧场戏剧一时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详细]
扬剧《千里江山》:那无垠山水又相招
流传千古的名画《千里江山图》,到底出自谁之手?世人都知晓为王希孟。事实上,王希孟之平生,不见于史载,起初甚至连“王”这个姓也不为人所知。这位留下传世名作的画家,身后只留下“希孟”这个模糊的影子。
[详细]
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江苏省文艺著作权维护中心
苏ICP备080113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