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戏剧家协会>戏剧评论
许其兵 | 深植基层大地 高扬时代精神
——新时代江苏乡村题材戏剧创作掠影
2022年11月15日09: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戏剧创作旺盛,成绩斐然,四获国家文华大奖、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被业内人士誉为“江苏现象”,其中乡村题材戏剧创作因其量丰质高而分外引人瞩目,成为新时代江苏戏剧创作版图中“高光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戏剧创作旺盛,成绩斐然,四获国家文华大奖、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被业内人士誉为“江苏现象”,其中乡村题材戏剧创作因其量丰质高而分外引人瞩目,成为新时代江苏戏剧创作版图中“高光部分”。

乡村题材戏剧涉及剧种众多,几乎江苏现有剧种均有所表现,获得国家文华大奖的话剧《枫树林》、淮剧《小镇》和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滑稽戏《陈奂生吃饭问题》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些剧目风格各异,多姿多彩,个性鲜明,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艺术特征,那就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特别是以淮剧、扬剧、淮海戏为代表的地方戏曲剧目,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非常接地气、有生气。

这些剧目之所以能够为基层群众喜闻乐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的编剧、导演、演员等主创人员大部分都“生于斯长于斯”,始终扎根农村基层,真正贴近群众生活,将人民群众日常的所作所为、真正的所思所想“原汁原味”地搬上了舞台,才使得这些剧目能够具有江苏风貌、反映基层生活、符合群众审美。

而话剧《枫树林》、淮剧《小镇》、滑稽戏《陈奂生吃饭问题》等一批剧目,则以更阔广的戏剧情景和大跨度的戏剧时间,宏观地探讨广大乡村的时代变迁及其带来的影响,深入挖掘乡村人民的精神世界,具有更厚实的密度和更细腻的质感。

蓬勃发展的社会实践为舞台艺术创作提供了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新时代江苏乡村题材戏剧创作始终紧跟时代步伐,立足当下,聚焦现实,生动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触手可及、摇曳生姿的“舞台乡村”。

从反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话剧《枫树林》、京剧《向农》、淮剧《首乌花开》《留守村长留守鹅》、淮海戏《胖婶当官》,到描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淮海戏《孟里人家》《荡湖船》、淮剧《大喇叭开始广播了》《村里来了花喜鹊》、扬剧《小花旦当官》,再到聚焦农村环保建设的柳琴戏《矿湖情缘》、淮剧《村官八把手》以及探究乡村治理改革的淮剧《十品半村官》,新时代江苏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均在舞台上得到充分体现,全方位、立体式、多层面地构建起一幅江苏乡村的盛世繁华图景。

新时代江苏乡村题材戏剧创造了众多富有时代特点、充满人格力量、蕴含艺术魅力的艺术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用他们在舞台上的喜怒哀乐,映射和弘扬的是江苏乡村人的时代精神。

话剧《枫树林》中的村支书向南,用生命最后九十天的故事,向我们诠释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和高贵品格;扬剧《亚夫新传》取材于真人真事,不仅将“时代楷模”赵亚夫的形象成功树立在舞台上,更有力弘扬了奋斗、为民、创新、付出的“亚夫精神”;以淮剧《鸡村蛋事》《留守村长留守鹅》《村里来了花喜鹊》“村官三部曲”为代表众多反映村官事迹的剧目,塑造出了投身乡村建设、带领农民致富、敢于担当作为、各具性格特征的江苏基层村官新形象;话剧《索玛花盛开的地方》、锡剧《追梦路上》、锡剧《追花》等剧目塑造了江苏对口支援外省贫困地区的志愿者、干部、教师的动人形象,展现了江苏人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新时代江苏乡村题材戏剧展现的这些生动故事、塑造的这些戏剧人物以及他们身上体现的思想深度和精神高度,是艺术家们创造的结果,更是江苏新时代乡村建设者生活和思想的真实写照。他们来自于广阔深厚的江苏大地,活跃在全省全国的舞台,更深深地印在了观众们的脑海,也必将久久地留存在历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