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戏剧家协会>戏剧评论
重温越剧《白兔记》
作者:王飏   2019年09月23日18:03
中秋佳节,应景的戏曲有很多,其中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影视部等摄制的电视戏曲片《白兔记》便是其中之一。虽然时隔20多年,它的艺术性、思想性在今日看来仍然毫不逊色。

中秋佳节,应景的戏曲有很多,其中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影视部等摄制的电视戏曲片《白兔记》便是其中之一。虽然时隔20多年,它的艺术性、思想性在今日看来仍然毫不逊色。

一、 唱词情真意切,简明通达。戏曲是一门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等多种表演方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最直接切入人心的无疑是曲调和唱词。该剧中唱词情真意切、简明通达。如刘知远在李三娘兄嫂家受到欺凌,不禁怒火中烧,三娘婉言劝道:“英雄莫叹出身低,困龙腾空有时机。”三言两语,集鼓励、期待于一体,将一个弱女子的柔情和坚韧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刘知远痛斥李洪信夫妇:“十六年摧残胞妹无人道,鱼塘杀子不用刀。无中生有谎报信,三尺磨房作监牢。”字字血泪铿锵。这样精到的唱词剧中有很多,或娓娓道来,或犀利深刻,令观众沉浸其间,感怀不已。

二、 剧情冲突不断,高潮迭起,扣人心弦。该剧以细腻的人物心理刻画助推剧情进入高潮。如小将军刘承佑在李家村偶遇李三娘,听说她的遭遇后,愿为其代书信回彬州寻夫,李三娘万般心绪涌上心头,挥笔题字如风雨急速不能自遏,那场景令人心惊。再如:刘知远听闻儿子诉说偶遇李三娘的情形,才得知她并未改嫁而是苦等自己16年,不禁失声喊道:“啊呀!”这一声里饱含了多少心痛、悲伤和遗憾……这些种种的高潮迭起,增加了戏剧性,扣人心弦。

三、 依托现代影视技术以增强剧情感染力。电视戏曲艺术片《白兔记》以影视技术的方式呈现,比舞台剧更富有代入感。例如:剧中用了多种切换手法,将现实和回忆相穿插。又如,镜头拍摄以多角度展示,突破了舞台平视的局限。剧中影视技术的运用虽然没有当今影视效应的华丽纷呈,却以点睛之笔,恰到好处地给予观众切近剧情的代入感。

四、 凸显“情”“义”“理”的情感指向和教化意义。该剧借跌宕起伏的剧情,表达了忠君爱国、夫妻情深、母慈子孝等中华民族最深厚伟大的情感。如刘知远当年欲回村找寻李三娘,却“怎奈军令如山,东征西讨,关山万里路迢迢”,将忠君卫国置于儿女私情之上。又如在刘承佑得知生母的悲惨遭遇后,不仅悲愤交加,斥责自己的父亲:“为人要讲情和理,你为何端来米饭忘糠秕?你为何坐上帅位丢了妻?不忠不孝是孩儿,不仁不义便是你。”再如,帅妻岳氏得知真相后深明大义,表示愿将孩子的生母接回,并宽慰丈夫道:“论什么府中名和位,合家和美最珍贵”,全剧以戏剧方式阐明了“忠”“孝”“和”的社会、家庭伦理道德。

当然,该剧并非毫无瑕疵,从历史角度来看,它有思想上的封建性,比如李三娘虽然饱受欺凌,却仍然只能依附于恶兄嫂,被动等待丈夫的拯救。剧情上也有不合理之处,如刘知远明知三娘意志坚定,却听信其兄之言,以为三娘已经改嫁并另娶他人……这些表达既有时代的局限,也有为了符合剧情需要的改编删减,但并不影响该剧整体的审美和教化意义,从全局来看,无论剧情编排,还是演员表演,都支撑起一部非常难得的优秀曲目。

《白兔记》作为我国元代著名四大南戏之一,曾被改编为多种剧目,剧中将白兔作为母子重逢、夫妻团圆的牵引者,剧末是古代戏曲常见的大团圆结局,符合中国人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因此《白兔记》成为中秋节常演的经典剧目之一,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