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协会动态
全国人大代表柯军:传统文化刻在中国人的DNA里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来源:江苏省戏剧家协会   2024年03月13日10:58
“国潮”的风吹到了年轻群体,还紧紧抓住了他们的心。“国潮”为何能频频出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两会我来问”栏目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柯军为大家解析。

近几年,一些传统戏曲段落或加入了戏曲元素的歌曲频频登上热搜,很多戏曲演出一票难求;汉服、马面裙等传统服饰成为时尚单品,年轻人不管是出游还是上班都要穿着它;还有各大博物馆推出的取材于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纷纷成为了爆款……“国潮”的风吹到了年轻群体,还紧紧抓住了他们的心。“国潮”为何能频频出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两会我来问”栏目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柯军为大家解析。

传统文化本就无圈,它刻在我们的DNA里

“大家都在讨论‘国潮’出圈,其实它本就无圈。”全国人大代表柯军说,过去年轻人觉得欣赏传统文化有门槛,它们是爷爷奶奶那一辈才看得懂、听得懂的,离自己很遥远,但其实传统文化的种子一直在。他用到了网络中很“潮”的一句话来解析“国潮”的流行——年轻人喜欢说“文化血脉的觉醒”。不过柯军认为,这不是觉醒,而是传统文化一直刻在每个中国人的DNA里。

当传统文化走出书本、走出剧场,走进大众生活,是否意味着“阳春白雪”变为“下里巴人”,欣赏传统文化的门槛变低了?柯军并不这么看,他说:“不是传统文化的门槛变低了,而是青年人的审美、见识升高了。”他觉得,是互联网给了传统文化更广泛的传播渠道,让青年人更容易接触到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对上眼”“接上气”,从而“一见钟情”。而传统文化也因为有了青年人的喜爱,而变得更加青春、更加有活力,这样的“双向奔赴”,一定会让传统文化变得越来越好。

到园林方知春色如许 传播与传承同等重要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是昆曲《牡丹亭》中的一句念白,柯军说,传统文化正和那园林中的春色一样,首先要进入这道门,才知道其中的精彩。因此他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同等重要,“只有将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让大家对传统文化有热爱、有呵护、有崇敬,传统文化的传承才更有价值。”

柯军说,传统文化如果固步自封、孤芳自赏,不走进大众中去,就得不到滋养,无法进步。传统文化的传播不能是“你需要我,我才很努力”,更不能是居高临下地俯视潜在受众,而是要“放下身段、托起观众、平等交流、共同进步”。

江苏省演艺集团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就做了很多“走进大众”的尝试:书籍、讲座、实景演绎、博物馆演出、高校演出,不少青年演员通过直播或者录制Vlog的形式分享戏曲台前幕后故事,成为粉丝无数的“网红”……去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牡丹亭》还在法国巴黎蕾博拉戏剧院上演,现场座无虚席,演出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演员7次谢幕。柯军说,这就是传统文化不分年龄、国界,令人无法抵挡的魅力。

创造和创新,让传统文化从过去走向未来

3月7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江苏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在回答记者提问环节,柯军现场清唱原创昆剧《顾炎武》选段,短短20多秒的精彩表演惊艳全场,并很快走红网络。

在之后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柯军表示,临时被主持人点名现场展示一段,他脑海中闪过很多曲目,最终选择了《顾炎武》,这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视察江苏时,要求大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其中就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除此之外,《顾炎武》是昆山成立当代昆剧院后排的第一部戏,顾炎武是由柯军首创的昆剧角色,在他看来,这正是体现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在于创造和创新。

柯军告诉记者,包括《顾炎武》在内,近年来江苏省演艺集团制作了昆剧《诗宴·唐才子传》《梅兰芳·当年梅郎》《瞿秋白》、锡剧《苏东坡》、京剧《张謇》、民族歌剧《桃花扇》等原创戏剧作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也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传统文化来自于过去,传承于今天,只有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创造创新,才能走向更好的未来。”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