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文艺评论理论人才研修班 | 【课程综述3】苗怀明:江南文脉与江苏文学
来源:江苏文艺网   2025年10月25日11:50
2025年10月19日下午,由江苏省文联主办、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2025年江苏省文艺评论理论人才研修班”邀请到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为学员授课,题为《江南文脉与江苏文学》。苗怀明从江苏地域发展及历代小说的演变出发,结合大量文学案例,论述了江南文脉的源远流长、江苏文学的历史脉络及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他为大家解读了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充分理由及长远意义。授课主要内容如下
2025年江苏省文艺评论理论人才研修班

  【课程综述3】苗怀明:江南文脉与江苏文学

  【专家简介】苗怀明

  苗怀明,1968年生,河南平舆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gudaixiaoshuo123)创办人和主持人。出版有《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话说红楼梦》《梦断灵山:妙语说西游》等学术专著。

  2025年10月19日下午,由江苏省文联主办、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2025年江苏省文艺评论理论人才研修班”邀请到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为学员授课,题为《江南文脉与江苏文学》。苗怀明从江苏地域发展及历代小说的演变出发,结合大量文学案例,论述了江南文脉的源远流长、江苏文学的历史脉络及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他为大家解读了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充分理由及长远意义。授课主要内容如下:

  (理论授课现场)

  江南不仅是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是中国经典的文化地理符号。江南文脉源远流长,涵养出光辉灿烂的江苏文学。江苏文学是江南文脉的载体,是江南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透视江南文脉的一个窗口。从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可以得出,江苏之所以涌现如此多的小说作品,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

  一、江苏小说在江南文化中孕育发展

  江苏地跨长江、淮河下游,东临黄海,境内水网密布,湖泊众多,大运河纵贯南北,沟通了中原与吴越地区,连接起内陆与海洋。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物产丰富,是中国最为宜居的地区之一,因而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江苏地区真正意义上的系统性开发与文化地位的初步确立,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东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迁都建业(今南京),不仅着力经营东南地区,更实施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基础建设,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对江南水系的整治与运河的开凿。他致力于打通南向的水路交通,加强都城与富庶的吴会地区(今苏南、浙北一带)的联系,这为后来江南地区经济的深度开发奠定了基础。自六朝至隋唐时期,近六百年的时光里,尽管王朝更迭,但以南京为中心的东南区域,其经济与文化的重要性持续上升。特别是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举措,更是将江苏地区置于全国交通与经济命脉的核心位置。至唐代中期以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已成大势所趋,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地理格局。历经宋、元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到明、清两代,江苏科举鼎盛、文人辈出、书院林立、藏书风行,书画、戏曲、工艺等艺术形式高度繁荣。在这一过程中,一种底蕴极为丰厚、气质独具一格的“江南文脉”得以最终形成并趋于成熟。它崇尚文雅,重视教育,追求艺术化的生活,同时又与市民社会、商品经济紧密关联,呈现出雅俗共赏、兼容并包的特质。这是江苏文化的根基,江苏的小说正是在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中孕育发展的。

  二、江苏文化的发展演进

  作为独立文体,中国小说从汉代开始发展。江苏文化的发展演进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步伐大体同步。六朝时期是江南文化的奠基期,同样也是中国小说的形成期。这一时期江苏出现了葛洪、刘义庆等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家,代表了当时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且各具特色。

  丹阳人葛洪的《西京杂记》多记载前代逸闻趣事,如王昭君、司马相如、匡衡等人的故事,颇为生动,流传很广,成为后世小说戏曲改编的依据。徐州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六朝时期世人小说的代表作,以小见大,文笔简洁,三言五语,写尽士人百态,成为六朝文化的重要体现,其编排方式及写法后世多有模仿者,以至于形成了一种世说体。人们所熟知的《阳羡书生》(出自《续齐谐记》)讲述的是宜兴人许彦奇遇书生,其中套娃式的奇幻情节可以看作是江南文化与异域文化碰撞产生的绚丽火花。淮安人吴承恩的《西游记》中斗法变身等情节也印证着那时江苏地区就与异域文化互融互鉴。

  唐宋时期江苏地区经过数百年的开发,成为真正的鱼米之乡,是中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因而成为不少小说作品的故事发生地。丹阳人吴淑的《江淮异人录》具有自觉的地域意识,将故事地点限定在“江淮”这个区域,该书也可以看作是第一部江苏小说集。与《枕中记》齐名的《南柯太守传》,故事就发生在具有梦幻色彩的扬州,确实只有在扬州这样的繁华都市中经历过奢华之后,才能真切体会人生如梦的奇幻感。《元无有》《胡媚儿》《僧珉楚》等小说也将故事地点放在扬州,洪迈《夷坚志》里的《扬州茅舍女子》篇甚至将天下举子榜单的织造作坊设在扬州。江苏的风物文化也对不少外地人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费衮《梁溪漫志》中的《东坡卜居阳羡》就记载了苏轼江苏终老的佚闻。代表一代文学之胜的唐传奇,有不少杰作出自江苏作家之手,苏州人沈既济的《枕中记》《任氏传》、宜兴人蒋防的《霍小玉传》皆是唐传奇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枕中记》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现实人生的深层思考,《任氏传》则一改人与妖的对立,将人妖之恋写得浪漫缠绵,对《聊斋志异》等后世作品产生重要影响。《霍小玉传》写负心故事,反映了爱情小说的另一面,增加了唐代小说的深度和厚度。

  明清时期江苏地区的经济文化走向繁荣,明清小说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四大名著都与江苏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国演义》东吴的故事大半发生在江苏;《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故事发生在江苏;《西游记》作者是淮安人吴承恩,江苏的蒲菜、豆腐、面筋等美食在取经路上都出现过;而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南京的故事,“金陵十二钗”完全确认了故事的地理位置。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有三部出自江苏作家之手,分别是刘鹗的《老残游记》,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和曾朴的《孽海花》。《喻世明言》《警示通言》《醒世恒言》《封神演义》《杨家将演义》《梼杌闲评》《镜花缘》《野叟曝言》《儒林外史》等小说均与江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江苏古代小说有浓郁的地域特征

  将江苏籍所写小说及故事涉及江苏的作品放在一起,可以对中国小说的地域性获得更直接更深切的感受。

  一是江苏小说故事地点较为集中。小说中相当多的故事发生在扬州、金陵和苏州这三座城市。它们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人口众多,商业发达,文化底蕴丰厚,很自然成为故事的发生地。此外还有不少故事写到宜兴、丹阳、镇江、常州、无锡、徐州等地方,这都是在江苏境内的区域。

  二是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江苏小说作品中描绘的场景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比如江苏多水,船只是常见的交通工具,不少故事发生在水道上,或为河流,或为湖泊。杜十娘的故事就发生在运河上,如《吴堪》所讲述的田螺女的故事发生在荆溪水畔。如陆粲《庚巳编》中《说妖》记载的五通神崇拜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普遍流行的民间信仰,这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特色。明清小说中描写金陵青楼女子的作品更是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三是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风物民俗、名胜古迹出现在作品中。比如《刘元游吴郡虎丘》的故事发生在苏州虎丘,《金山寺医僧》的故事就发生在镇江的金山寺等。

  在江苏小说的地域性特征体现中,南京是集大成者。2019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消息,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是中国第一个而且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这个殊荣的获得和曹雪芹《红楼梦》的世界地位、历史地位紧密相连。南京是一座文学之城。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六朝古都,也是一座名家辈出、佳作纷呈的文学之城。南京1800年的文学传统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足以担当“世界文学客厅”的称号。同时,南京也是一座诗歌之都。从杜牧的《江南春》《泊秦淮》到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从谢肇淛的《五杂组》到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长干行二首》……无不是直接描写南京的文学名篇。因此,在南京,文学史上的名篇不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而是眼前触手可及的迷人风景,可以用脚去丈量,可以用耳朵去听,还可以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嗅,用舌头去尝,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可以说,一部南京史就是一部文学史。

  从江苏地域的角度来观照中国小说很有意义。众多小说家出身江苏,大量的作品故事发生在江苏,描写了江苏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江苏为中国小说的发展演进提供了丰富滋养,这种滋养既有思想层面的,也有内容层面,当然还有文体技巧方面。从江苏地域角度进行观照,恰恰可以对中国小说、中国文学有一个新的认识。

  苗怀明深入探讨了江苏与南京在历史与现代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对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的重大影响,通过对历史人物分析、文化中心南移、科举考试、江苏文化与文学、小说与戏剧的起源与发展、南宋文化、世界文学之都的阐发与具体介绍让学员生动了解了江苏文学,也为江苏人的文学骄傲提供了丰富流畅、脉络清晰的例证。苗怀明还对南京的历史底蕴、名胜典故作了深入介绍,讲述了他给学生布置的“花式作业”,从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着手,让学生对夫子庙、鸡鸣寺、鬼脸城、长干里……有了更多的了解。“从此,名篇不再是文学符号,而是真实的风景。”

  (理论授课现场)

  来源: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责编:李笑林 高仁泉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