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江苏明清私园欣赏
文 | 长北
惊蛰一过,江南便一日美似一日,烟雨中,满目可见娇黄,满眼可见轻绿,一冬未出宅门的我,岂可将江南春轻易错过?3月25日,我从复旦大学做完讲座返程入住东山雕花楼,次日,终于圆了踏访启园之梦。此时的启园,春水荡漾,春枝竞发,美得令人心醉。从此,江苏地望再没有现存明清名园为我错过。归来找出曾写江苏明清园林的文字,将启园置入其中,重新做一次统观回顾。苏州现存明清私园中,建于元末的狮子林以高墙壁立、假山众多著称,只是堆叠成丛而少成峰,可对看而难攀缘。清代沈复《浮生六记》评,“以大势观之,竟同乱堆煤渣,积以苔藓,穿以蚁穴,全无山林气势”,真言无价。拙政园建于明代中叶,以水面开阔、疏朗自然见长,原面积达62亩。园内巧借北寺塔远景,曲廊上方借补园“宜两亭”,花窗、长廊、地穴又使园林各区景色互借,“留听阁”取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诗意,成为调动听觉参与视觉审美的佳例。近年,园区面积大为缩小,杂沓喧哗的游人削弱了此园朴素明净的艺术个性。留园初建于嘉靖年间,同治间改用此名。五峰仙馆将中部原有园林分隔为东、西两园。西园以水景见长,花墙、回廊使大小庭院层层相套,分而不隔,于空间的虚实、大小、明暗、开合、藏露中极见匠心;东园以建筑为主,鸳鸯厅前有冠云峰,左右有瑞云峰与岫云峰,起峰高耸,传为北宋花石纲遗物,惜乎周边空间过于逼仄;两园外花树建筑皆为清末至现代人所增。艺圃,为崇祯间《长物志》作者文震亨私园。入门折向,见窄弄障景,过窄弄,豁然洞开:东路有厅堂三进;西路主厅前凿池叠石,大池小池相通,精巧雅致,占地不大而能得高峻幽深。
图:拙政园,笔者摄于苏州
图:艺圃主景,笔者摄于苏州
苏州现存明清私园多为清代遗构,或于清代重修。网师园初建于南宋,乾隆时重建,大厅对面砖细门楼雕镂精美,为乾隆间原物,园内亭台楼榭无不面水,布局紧凑,陈从周赞为“小园极则”。沧浪亭初建于北宋,清代重建。其巧借园外河道扩大园林空间,园内水石苍古自然。环秀山庄,乾隆间重建于五代金谷园遗址,道光间晋陵叠山名手戈裕良叠石,其以山为主,以水为辅,假山千崖万壑,入山径,景有高远、深远、平远,人可仰视、俯视、平视,洞、壑、梁、涧,变化万千,登临悬崖,令人有身在深山大壑之感,允推为江南园林叠山第一。耦园建于清初,厅堂多进连接东西两园,以楼环水并且巧借园外河道以水环园。东山启园,巧借太湖淡远而无苏州市内园林之局迫,尤擅对景,水榭、洞门将园内池塘曲桥及园外湖山多层次摄入画框,形态各异的太湖石又将园景摄入画框,游人既可驻足留连,又可抒胸放眼。同里退思园,建于光绪年间,水面过半,环湖建筑如贴水面,令人感觉十分亲切,花窗嵌字为其特色,二楼复道平直,不及扬州何园复道上下交通,回环精彩。常熟燕园,始建于乾隆间,小而明净,园内戈裕良叠石“燕谷”蜚声南北。苏州值得一提的园林还有:木渎严家花园,建于晚清,中路为厅堂,东路水景能得开敞,西路以长短曲折的游廊分割出数十景区,空间变化而不局迫;木渎虹饮山房,传为乾隆行宫,厅堂轩敞,庭院宽阔,戏台飞檐高翘,园区湖石高峻,惜乎空间了无变化;怡园,同、光间在明代遗址重建,因在人民路,入门如入闹市,庭院较少隐藏,主景山水尚属可观;听枫园,建于同、光间,绕过漏花屏门方见水池假山,小门折向厅堂,厅前丘壑幽深,自成一方幽静院落;曲园,晚清俞樾私园,狭长能得清幽,半亭悬镜巧遮狭长之弊,恍若镜内别有洞天。笔者游此园时,见退休教师围坐于石凳,依次吟诵《将进酒》,真有“山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之感。
图:环秀山庄叠石,笔者摄于苏州
图:启园对景,笔者摄于东山
图:退思园,笔者摄于同里
图:曲园,笔者摄于苏州
如果说苏州明清园林婉约似吴娃,扬州明清园林则雅健如名士。清代扬州由盐业带动,经济文化臻于鼎盛,加上康、乾各六次南巡,使“扬州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乾隆间李斗《扬州画舫录》引刘大观语云,“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瘦西湖两岸,湖上园林如冶春诗社、西园曲水、小洪园、倚虹园、净香园等,巧借河道,点缀天然。在钓鱼台圆洞门看五亭桥和白塔,建筑轮廓形成弧线松紧变化的奇妙组合,景色相对,断而不隔,互相呼应,互相映衬。始建于乾隆年间的平山堂西园,如今犹能得其自然。城市山林如个园、何园、小盘谷磨砖“地穴”“月洞”“门景”等,比苏州尺度大,线脚和转角较苏州刚中有柔,简洁利落;“洞窗”磨砖为窗宕,“漏窗”于窗宕内用青砖连搭几何图案,叹为佳绝!苏州园林漏窗常用蝴蝶瓦堆砌曲线图案,花窗则多用铁骨裹以麻丝,糊以灰浆,堆塑松、柏、鹤、鹿等图画,很少用水磨青砖镶砌窗宕。扬州园林不取堆塑花草、树木、鸟兽的“花窗”,洞窗、漏窗水磨青砖拼缝严密,打磨细腻,工艺考究,甚至一面墙壁列洞成行,“透风漏月”。
图:烟雨中的瘦西湖
扬州个园建于嘉庆年间,四季假山名闻遐迩:“春山”系地穴门前花坛上新篁间以石笋,状如万杆竞发;“夏山”以太湖石堆叠,主峰分明,次峰辅弼,池内铺设步石,洞内透入天光,山顶架起飞梁,上下盘旋,曲折相通,山山藏洞,屋、洞相连,清泉滴响,深得“夏”之意境;“秋山”以黄石起峰高峻,石磴道通向峰顶琴室,红枫交映,状如秋光烂漫;“冬山”以宣石堆叠,状如石上积雪,背景墙上磨砖砌出一排排圆形洞窗,风过飕飕作响,愈增冬之意境;宜雨轩作为主体建筑,楼上长廊连接夏山、秋山。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建于光绪年间,以磨砖漏窗区分东、西、南三区。西区蝴蝶厅楼上下复道长廊,绕园又折向屋后小园,长达千余米,与楼下环湖复道长廊呈立体交通,将楼阁、假山等全园景色串连起来。游人可从主园登楼,随复道折向,折向,再折向,从屋后小园假山峰顶沿嶝道下楼。廊下一排磨砖漏窗藏工不露,整饬大气,造型之美、尺度之大、研磨之精、垒叠之巧,实属罕见;一排什锦洞窗,花式各各不同,磨砖亦称精绝。南区片石山房叠石,传由清初画家石涛画此蓝本。小盘谷建于光绪年间,磨砖门洞造型多有变化,游山廊下磨砖窗宕有书卷、亚字诸式,圆窗宕磨砖竟如圆规画出。二分明月楼建于光绪年间,原庭院中假山成林,体大峰高洞深,假山前用碎瓦铺地成粼粼水波,俗称“旱园水做”,新修则零碎太不成格局。扬州清代城市山林尚存:逸圃,建于民国年间;匏庐,建于民国年间。大量清代私园如以四季假山著名的八咏园等,曾被尽数毁坏,但愿扬州逐步修复。
图:个园春山,笔者摄于扬州
图:个园夏山,笔者摄于扬州
图:个园秋山,笔者摄于扬州
图:个园冬山,笔者摄于扬州
图:何园环湖复道曲廊,笔者摄于扬州
图:何园片石山房叠石,笔者摄于扬州
图:小盘谷爬山游廊,笔者摄于扬州
苏州、扬州之外,南京瞻园为明初功臣徐达私园,厅堂轩敞高大,北园开阔,叠石有雄伟气象,为明代遗物,可惜剪影为现代建筑破坏;南园叠石丘壑幽深,为今人刘敦桢补造。无锡寄畅园造于万历间,咸丰时重建,以背枕惠山、巧借自然、冶内外于一炉、纳千里于咫尺而知名江南。无锡蠡园建于民国年间。入小门,原有假山窄弄障景,过窄弄,眼前豁然洞开,宝塔与太湖一静,一动,一竖,一横,一华彩,一淡泊,美得令人窒息!今人不谙障景高妙,将蠡园扩成大园,小园围墙与假山甬道尽拆,宝塔与太湖成了艰难走完空旷绿地之后的尾声,元气彻底涣散,对比美也荡然无存!陈从周说,“一个好的园林管理者,他不但要考查园的历史,更应知道园的艺术特征”;又说,“很多名胜地点,为了扩大空间,更希望一览无余……大是大了,得到的是空”。小园改大园,毋宁说是花钱买破坏。
图:瞻园北园叠石,选自笔者《江南建筑雕饰艺术·南京卷》
图:逸圃内巷中设“卷”并镌石匾额,笔者摄于扬州
江苏现存明清园林是江南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它擅长以空间大小、强弱、藏露、先后的安排和宾主的呼应,形成线形流动、纵深延展的空间序列。线形延展使江南园林像丝弦,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尾声;像国画手卷,移步换景便柳暗花明,不断获得新的美感。大小不一、景色各异的庭园有时相隔,有时相套,有时并列,空间时收时放,虚实相生,墙角屋后皆成图画,使人如游万花筒中。正是在层层相套、旷奥交替、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的空间中,展开线形延展的序列,使山水、花木与亭榭节奏起伏,串联成为灵动有序的视觉空间。合院往往数进房屋数个天井,空间一收一放,一实一虚,形成明显律动;径所以迂回,桥所以九曲,廊所以绵延,都是为了延缓时间流程,强化空间感受。留园妙在用花墙、回廊分割园内空间。隔则深,畅则浅。如果将留园内花墙、回廊尽拆,小园是成大园了,园中景物顿成散沙。可见,江南园林之美,不在各别要素的奇巧变化,而在空间组合的高妙。
图:逸圃内小园一角,笔者摄于扬州
江苏明清私家园林还长于用借景、对景、障景、框景、分景、夹景、添景、透景等手法,使园内空间通透,似隔还连,景色富有层次变化;使园外空间进入园内,打破窄小空间的界限,扩大了观赏视野,从有限伸展出无限。各式洞门、窗宕和花窗,使闭处能透,近处能远,小处能大,隔门或隔窗借景,又使景如镜中花、水中月,如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丰富了园林景观的空间层次,增加了园林景观含蓄的美感。每当明月当空,隔窗宕看一池波光,愈觉得湖边楼台花木迷离变幻。
图:何园内磨砖什锦洞窗,笔者摄于扬州
江苏明清私家园林突出地表现了物境与人情融合的关注。桥做成拱桥或步石,栏杆做成美人靠,建筑构件上雕以花鸟草虫、山水树石等自然纹样,以减少建筑构件冷酷的功能意味。花窗、门景、月洞等富有变化的曲线,使冷漠的墙壁变得风情万种。叠石摹写的是人或动物的生命情态。其造型漏透,孔眼漏透,与周围环境组合通透,可障,可分。雅室陈设比厅堂陈设往往更见精巧活变。总之,江苏明清私家园林千方百计将大自然的不规则线条引入园林,将宇宙万有的生机引入园林。其指导思想正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江南各地园林各自巧借天然形势,有效地避免了无景造园生出的蹇促之感。镇江园林得江山之壮阔,无锡园林得太湖之淡远,杭州园林得西湖之烟波,南京园林有十朝古都的轩昂大气。清人欧阳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呓》言,“江宁濒滨临大江,气象开阔宏丽,北城林麓幽秀,古迹尤多。苏州则以平远胜,所谓山软水温也。太湖诸山非不倩垒,而溪径率不深,惟杭州之西湖,则烟波、岩壑兼而有之,里山尤深邃曲折,四时皆宜,金陵、姑苏不能不俯首矣!扬州则全以园林、亭、榭擅场,虽皆由人工,而匠心灵构,城北七八里夹岸楼舫无一同者,非乾隆六十年物力人才所萃,未易办也”,堪称江南园林解人。
(文章主体部分《江苏明清私园踏访》,收入《长北审美记游》,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9年版)作者简介
长北,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出版著作30余种,发表论文等4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