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协会动态
张 霆 | 以梦为翼 照见自己
来源:江苏文艺评论   2023年08月23日16:29
8月11日下午,由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和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蒋澍作品研讨会”在宁召开,来自省内学界业界近1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评析蒋澍摄影作品,探讨其创作风格、理念、技艺以及在AI领域的创新性实践,并就由此引发的对当代摄影的思考展开了一场生动热烈的讨论。本号将陆续刊发专家的发言文章,以馈读者。

“AI出现后,当代摄影实践该何去何从”“技术与艺术不断博弈,该如何捍卫艺术的尊严”“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技艺和创意哪个更重要”……8月11日下午,由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和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蒋澍作品研讨会”在宁召开,来自省内学界业界近1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评析蒋澍摄影作品,探讨其创作风格、理念、技艺以及在AI领域的创新性实践,并就由此引发的对当代摄影的思考展开了一场生动热烈的讨论。本号将陆续刊发专家的发言文章,以馈读者。

以梦为翼 照见自己

文 |张 霆

摄影的艺术创作是作者内心的映照,是自我发现与情感传递。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作者的思考和情绪,是对世界的敏感触觉。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次旅程,记录了作者与世界的相遇,让内心在影像中得到真实的显现,无声地述说着故事。

正式认识蒋澍老师是在第27届国展现场,《天马入梦》让人印象深刻,大面积黑白的色块泾渭分明,马儿始终游离于两个区域之间。评委会推荐语:“《庄子·齐物论》上说:‘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匹贴近自己理想的马。《天马入梦》作者提炼、定格马儿的特质,镜头下马的不同面——眼睛、尾巴、臀部、鬃毛、马蹄等,总会让人感到一种神奇的魔力……”

蒋 澍《天马入梦》之二《慕》

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能映射到观者内心,从而激发联想产生共鸣,而观者自身生活阅历,审美素养往往有可能产生出不同的理解,甚至背离作者的创作动机,但也正因如此方能体现出艺术的独特魅力。“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文学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但艺术从来都是触类旁通,因此,我所看到的《天马入梦》,是作者以马自喻,表现在生活或是艺术创作中,常常经历正负情绪的快速切换。喜悦和忧愁,爱和恨,希望和绝望,它们如同潮水般起伏不定,难以捉摸。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感觉自己既充满力量和自信,同时又感到脆弱和不安。这种内心的游离感,让我们在情绪的波动中不断挣扎,努力寻找平衡点。人的内心是一个多面体,正负情感在其中相互交织,互相影响。这种矛盾和游离并不是一种弱点,而是人性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更加真实和复杂,也让我们更具同理心和理解力。

艺术创作应该立足于自身,扎根于生活。艺术家可以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观察中获取灵感,将自己的独特视角和内心的表达融入作品中。这点在蒋澍老师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手机迷思》既表现了在现代生活中智能手机便捷的通信、信息获取、娱乐和多媒体、以及社交网络方面的不可或缺,也包含了对智能手机无限的娱乐和社交选择,导致我们倾向于与手机屏幕上的人交流,而忽视了周围的现实社交的忧虑。《看见自己》则是以时间为脉络,用超现实的镜头语言,将过往记忆及当下反思以线性方式在一个个独立空间展开蒙太奇式的叙事,该系列影像既各自成立,又相互呼应。

蒋 澍《看见自己》系列之《艺术之旅》

这些作品中不难发现,蒋澍老师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情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关注,这些具有现实意义和引发观众共鸣的作品,充分说明生活是无尽的灵感来源,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感受与反思来获得灵感。创作过程中保持真实和诚实。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潜心创作不受限于外界干扰。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够深入人心,与观者建立情感连接,并在艺术世界中持久地存在。

“创新的探索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很痛苦、焦虑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为自己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视觉语言,我找到的不仅是一种视觉语言,实际上是在力求找到自己,甚至是塑造了自己。”对于蒋澍老师这番话深有同感,在艺术创作中,要形成独立的风格何其艰难,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习借鉴的是创作思路,为我所用才是成功的关键。创新实质上是在寻找公众体验中熟悉与陌生之间一个平衡点,熟悉的是感情和经历的共同体验,陌生是表达方式和抒情渠道的新颖。结合自身的创作经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技术作为基础,是创作的支撑

近年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AIGC的迅猛发展,对于诸多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视觉影像首当其冲,蒋澍老师作为先行者对此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从胶片时代的暗房、数码时代的PS,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相关知识,但AIGC已经使艺术创作突破了技术下限,人工智能与生成算法的日新月异为艺术创作提供了许多新的机会和可能性。使用AI生成工具使艺术创作更加普遍,普通人也能够创造出独特且绚丽唯美的视觉影像,但艺术家仍然需要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和创意。技术只是工具,艺术创作的核心仍然在于个人的创作灵感和艺术眼光。普通人虽然能够使用AI工具创造美丽影像,但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仍需要不断地探索、发展和表达个人的创作声音。所以有远见的艺术家不仅不会因此受到冲击,反而能使自己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反思自身、社会和文化的话题上,可以为艺术创作带来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影响力。

二、跨越艺术界限,提高艺术修养

艺术家可以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汲取灵感和经验,以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读作品《天马入梦》出现在脑海的诸多关键词中“昆剧舞台”“南柯一梦”“龙马精神”等或隐或显的文化符号,在超越现实表象下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蒋澍老师所言“我所钟爱的小说、诗歌、电影、绘画、哲学、音乐等等早已塑造了我,它们慢慢地成为我思维中的有机组成,成为我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我创作来源的一部分。”与安塞尔亚当斯“我们不只是用相机去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和爱过的人。”本质上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即创作和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且相辅相成的关系,需要超越就摄影论摄影的层面。应该跨越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领域,从而转化为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和更丰富的艺术语言。我们可以借鉴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和美学原则,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和情感。这样的创作方式有助于创造出更富有张力和层次的作品。从86版《西游记》、到近两年涌现出的由美术作品《千里江山图》改编为现代舞蹈《只此青绿》,由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改编为舞剧……这些跨越艺术类别的成功之作能够充分说明,艺术创作应该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跨越艺术类别并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从而使观者在一件艺术作品中享受到多种艺术形式的审美体验。

蒋 澍《看见自己》系列之《纸飞机》

三、独立思考,遵从内心需要

艺术创作应该是独立思考的结果,通过我们对内心的思考和感悟而得到的灵感,从而有感而发。从《天马入梦》到《看见自己》《手机迷思》,便能清晰的看到蒋澍老师近年来在创作中的变化,由含蓄内敛的自我表述平滑过渡至直率的表达观点,其中的独立思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些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来呈现,吸引观众注意的同时带来了新的观点和体验。

独立思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和发现自己内心世界的机会。通过深入思考和反思,能够发现自己真正关心和感兴趣的主题、情感和观点,并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独特的声音和个人魅力。在个人创作的探索和表达过程中,我们需要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来决定作品的方向和形式。通过独立思考,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的选择和创作,从而实现更有影响力和独特性的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是一个自由的领域,可以打破常规、突破边界,以全新的方式来思考和表达。这种挑战性和创新精神推动了艺术的进步和发展。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的节奏,熟练掌握各种表现技法,跨越艺术形式获取灵感和启发,立足自身深入生活,结合历史文化、社会现象以及自身的兴趣、经验、观点等方面,通过独立思考和深入反省,创造性的组合和转化,从中找到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方式。表达出内心真诚而有情感的作品,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梦”是理想,是对艺术高度的不懈追求和原动力。“照”是内省,是用艺术手段表达自我的最终目的。“以梦为翼,照见自己”意味着我们应该拥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并将之作为艺术创作的动力和引擎,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和创新力,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更真实、更深刻地表达自我,驱使我们不断挑战自我、突破限制,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和成就,同时也为观者带来更有意义和丰富的艺术体验。

作者简介

张 霆,常州市数字影像技术研究会会长,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会推荐作品获得者,“江苏省文艺大奖·摄影奖”获得者(艺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