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协会动态
杨劲松 | 新时代中国电影巨变下的长三角电影发展路径
——以《守岛人》《云霄之上》为例
来源:江苏文艺评论   2022年11月29日10: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影取得巨大发展,真正实现了电影产业的巨量增长。十年来,本人参与了冯小刚导演的《芳华》、王小帅导演的《地久天长》、贾樟柯导演的《江湖儿女》等影片文学策划与编剧工作,并随这些影片参加了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电影节以及香港亚洲影展等交流,切身感受到在产业基础上的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影响。今天,对沪苏浙皖长三角地区电影发展实话实话,必须先认识过去十年中国电影巨变的显著标志与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影取得巨大发展,真正实现了电影产业的巨量增长。十年来,本人参与了冯小刚导演的《芳华》、王小帅导演的《地久天长》、贾樟柯导演的《江湖儿女》等影片文学策划与编剧工作,并随这些影片参加了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电影节以及香港亚洲影展等交流,切身感受到在产业基础上的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影响。今天,对沪苏浙皖长三角地区电影发展实话实话,必须先认识过去十年中国电影巨变的显著标志与时代背景。

【新时代中国电影巨变是区域电影事业发展的动力】

十年来,中国电影发生的空前巨变,我认为有如下方面。

一是管理体系转变。从原广播电影电视的政务管理部门,直接划转为中共中央宣传部的党务体系管理,在中宣部的直接领导与管理下,近五年,中国主旋律电影产生出一批表现多样化的高票房作品。为此,包括长三角地区的电影管理部门也转为各地宣传部,各地对区域电影管理部门的机构配置有所差异,但对电影事业前所未有的重视是一致的。

二是产业链条完整。这十年,互联网数字技术促进了电影工业的发展,更带来了数字经济对中国百姓消费的巨变,推动了全国院线票房高峰的形成。中国电影形成了编导创作、拍摄制作、放映发行、文创后产品与主题乐园等版权开发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以春节档、国庆档等高票房档期,先后推出《战狼》系列、《囧》系列、《西游》系列、《唐人街探案》系列以及开心麻花喜剧片系列、《流浪地球》系列的持续发展系列商业片,以及《我和我的祖国》主旋律系列大片,完整的产业链条是这些高票房大片诞生的土壤与前提,使得中国电影有了前所未有的票房评估体系,也使得中国电影成为市场潜能巨大、消费选择自由的文化产品。一个省或地区的万钧之力,往往难以撼动这个巨大的市场,所以有了很多地区主导的投资近亿的主旋律电影最后只收得一两千万票房的尴尬现象。

三是金融信用干预。中国电影十年间,最高票房达600亿、年产量达800余部新片,是与中国这十年里金融资本的超速发展与非正常井喷分不开的。其实,金融信用体系是一个产业良性发展的必须建立的,但资本的野蛮生长先自掘地侵占了中国电影产业,推高了中国电影新片数量与票房产值,形成了中国电影投资的多样化。未来十年,随着国家金融改革与整治的深化,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一个真正健康的金融体系与信用体系,必将出现在中国电影的产业肌理中。江苏获五个一的《守岛人》,负责开发立项的江苏幸福蓝海成为该片唯一没有投资亏损的出品单位,就是得益于金融信用在中国电影投资中的有效参与,当然,这是不可多得的区域电影投资的良性样板。

四是法规体系孕育。《中国电影促进法》颁布以来,具体实施条例尚在实践中探索,但数字技术特别是疫情之后中国公民大数据集结,使得通过数字消费的电影相对分级成为一种技术可能。如何将技术可能,转化为法规体系的规范实施,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选择时机。

四大巨变,对长三角电影发展提出了高要求,但并非高标准,因为体系一致、标准一致。

【讲好区域故事是长三角电影发展首要任务】

在计划经济时代,长三角电影的中心是上海,上海电影制片厂占据全国一半江山,上海美术片独占全国市场,江苏给上海电影等全国电影界输送了编剧、表演等人才,南京电影制片厂投拍的故事片也都是江苏与上海题材,比如《蓝盾保险箱》《上海舞女》等,浙江则拍摄出了《胭脂》等根据越剧剧目改编的故事片,安徽也是《天仙配》《女驸马》等戏曲片的核心创作中心。在这十年,沪苏浙皖的电影产业格局天翻地覆。在刚公示的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获得优秀电影的唯一讲述本地区故事的是江苏省委宣传部的《守岛人》,上海、浙江都是以导演与投资公司为核心,获奖影片讲述的都不是沪浙地区的时代风貌。

图片《守岛人》筹备很早,2014年江苏连云港王继才夫妇获得全国时代楷模后就开始筹备,接触了很多导演团队及其编剧,2018年王继才同志逝世后,才正式通过《新闻联播》等官宣建组公布了导演、主演等主创阵容,但不久又否定并终止了原定创作团队,在中宣部、国家电影局等直接指导下,确定了陈力导演的新的主创团队,同时吸引了八一、河北等机构投资。幸福蓝海在始终掌握项目开发主动性与主权下,将开发成本与导演达成的制作成本,用金融手段合作转让,成功规避了投资风险。当然,幸福蓝海在《守岛人》上的时间成本是巨大的,而电影创作正是一种准备的艺术,准备越充分,决策越大胆,成功率越高。而掌握剧本项目立项,掌控制作成本,能紧紧把握住这两本,方能在电影投资科学运用金融信用体系杠杆。

再谈浙江去年出品的电影《云霄之上》,讲述的也是浙江本地区故事。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1934年底,受苏维埃中央政府之令,粟裕、刘英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从江西进入浙江丽水、温州等地,开展战略游击战,拟在浙江发展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遭到蒋介石嫡系十八军的重兵围剿,以丽水为主战场,浙闽深山丛林中的红军与国民党殊死决战。这段不能被遗忘历史的中共党员的精神之光,被刘智海导演率领的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师生搬上银幕,故事片《云霄之上》去年在北京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集体)、最佳摄影等奖项后,在全国艺联院线公映。

【基于题材取向的艺术选择是区域电影发展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他明确了中华文化的三个内涵与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也是当今中国电影的主旋律。

再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争史的故事片,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类型,在《南征北战》《大决战》等宏大叙事风格之外,更有《柳堡的故事》(王苹导演,改编自胡石言同名小说)、《今夜星光灿烂》(谢铁骊导演、白桦编剧)、《雷场相思树》(韦廉导演、改编自江奇涛同名小说)、《一个和八个》(张军钊导演、取材于郭小川同名长诗)等诗意表现传统。这些中国诗意战争片是在战争历史大背景下,聚焦战场上的平凡人,他们是普通一兵,他们是战场上的百姓,他们都是在信仰忠诚坚守中、更新弘扬了中华道义人伦传统。《云霄之上》便是对中国诗意战争片传统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创新。

图片革命历史题材是近年中国电影规划重点,全国各地电影局与制片公司往往会将选材落在本地区重大历史事件、革命家生平或英雄烈士事迹上,仍停留在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展陈史料的层面,加上过于重视大场面的影像表现,投资大但市场影响力甚微,观众审美疲劳。《云霄之上》摆脱了这一创作取材的惯性与惰性,在浙江革命历史上,导演选取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并深入探寻到这一革命史实与精神图谱中,在采风中发现48小时摧毁敌军弹药库的这一历史碎片,完成了基于大历史背景下的虚构叙事创作。

言之无物、行之不远。以小见大、以情动人、以史明鉴,这不仅是《柳堡的故事》《今夜星光灿烂》《一个和八个》等中国诗意战争片经典留下的艺术财富,更是《云霄之上》给予我们如何在主旋律选材上艺术创新的现实启示。

【基于制作诚实的产业自觉是区域电影发展前提】

在中国电影年度票房突破600亿元之时,是电影资本活跃的顶峰。近年,各方因素导致中国电影院线市场与电影投资市场双双降温,但在我国电影单片制作成本却居高不下,特别是众多青年电影人对电影制作与投资体量的规划,依然停留在2020年之前的高位上,很多初出茅庐的青年导演与制片人对的自己项目报出一千万左右的预算已成普遍现象,目前中小成本的电影、其实成本并不低,青年电影工作者的艺术探索与创新大多建立在商业类型片制作体系中,这种对艺术创新规律的逆反、对电影市场严峻性认识不足的盲目,值得我们警惕。

《云霄之上》投资只有三百万元,导演根据投资体量选材创作剧本,在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师生的集体努力下,选择低纯度色彩、自然光等摄影方式,将长镜头及镜头焦点介入影像叙事,与演员表演互动的明暗影调的控制与调度,通过消色调光、音效声音造型等后期工艺,弥补了美术置景资金投入的不足,以才补拙,保证年代战争片的基本质感的同时,完成了对诗意战争片的艺术创新。

回望新时期中国电影艺术实践,对体育题材创新的《沙鸥》(张暖忻导演)、对现实主义美学突破的《邻居》(郑洞天、徐谷明导演)等都出自北京电影学院的青年师生创作群体。而在今天,中国电影产业已从国企电影厂顶梁支柱、渐变成民营电影公司的花团锦簇,电影教育事业也从北京电影学院一家独大、发展到全国各地电影学院遍地开花,但低成本的学院派风格的青年电影却消失了。

《云霄之上》从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横空出世,是中国学院派青年电影的传统回归。基于对目前中国电影院线与投资市场严峻现实的清醒认识,师生们在《云霄之上》中体现出的创作才华与诚实的制作态度,给了电影投资者市场回收的信心,这种以集体合力下的产业自觉,是一次优秀示范,因为产业的良性发展首先建立在不断实践中的人才养成,人才需要持续发展的产业环境,电影作为重资产的文艺作品形态更依赖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低成本高质量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中国青年电影,是中国电影产业的真正先锋,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样本。

作者简介:

杨劲松,一级编剧,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