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协会动态
江苏戏曲成就的浓缩呈现
来源:江苏文艺评论   作者:孙书磊   2021年09月23日11:19
2021江苏中秋戏曲晚会虽然只有短短的70分钟时间,却借助晚会平台和电视传播手段,将江苏戏曲发展成就精彩地呈现给观众。

2021江苏中秋戏曲晚会虽然只有短短的70分钟时间,却借助晚会平台和电视传播手段,将江苏戏曲发展成就精彩地呈现给观众。晚会共分六个单元,即传统戏、武戏集锦、青年梅花奖展示、现代戏、名家集锦和薪火相传,从剧种、剧目、演员、创新、活力、传承、新技术等不同角度浓缩了江苏戏曲的精华。

剧种展示。江苏现有昆剧、锡剧、淮剧、扬剧、淮海戏、苏剧、江苏梆子、柳琴戏、通剧、海门山歌剧、海州童子戏、丹剧、京剧、越剧、黄梅戏、沪剧、滑稽戏、吕剧、泗州戏、四平调等20个剧种,晚会集中展示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昆剧、锡剧、淮剧、扬剧、淮海戏、苏剧、柳琴戏、丹剧、京剧、越剧等10个剧种。从剧种的地区分布看,这些剧种遍布全省13个省辖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照顾了最大范围受众的接受基础和期待。

传统剧目展示。晚会共演出了17出剧目片段,其中传统戏14出,占了绝对大的比例。在传统戏剧目中,昆曲《牡丹亭·游园》、京剧《贵妃醉酒》、锡剧《双推磨》《三请樊梨花》、淮剧《杨排风观灯》、扬剧《武家坡·回窑》《百岁挂帅》、淮海戏《三拜堂》、丹剧《槐荫记》、柳琴戏《走娘家》以及武戏《赚历城》《界牌关》《八仙飘海》等,都是长期以来深入人心的经典剧目,让观众得以大过戏瘾。

演员展示。迄今为止,江苏出现了49位戏剧梅花奖得主,晚会展演了其中周东亮、王芳、李政成、陈澄、李奕洁、龚莉莉、单雯、李晓旭等梅花奖得主的代表剧目,并请同是梅花奖获得者的倪同芳以及新中国第一代锡剧表演艺术家代表、锡剧艺术传承人沈佩华出场,使观众能够集中目睹江苏戏曲界的优秀表演艺术家。戏曲演员成为戏曲的重要看点,这是戏曲区别于其他艺术之处,晚会抓住了这个特点,重点介绍梅花奖得主的艺术成就和表演风格,反映了晚会组创者的正确艺术理念。

创新展示。新世纪以来,江苏戏曲创作繁荣,出现了一大批反映新时期农村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的新剧目,为此,晚会呈现了昆曲《瞿秋白》、苏剧《太湖人家》的片段。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昆曲难以演现代戏尤其难演红色题材现代戏,但《瞿秋白》一剧将改变人们的这一看法。与时俱进,不仅苏剧、淮剧、扬剧等地方戏可以做到,就是传统的昆曲也可以做到。此外,晚会应景的越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使观众耳目一新。将戏曲演唱歌曲化,是新世纪以来当代戏曲与大众文化结合的新形式,也是江苏戏曲走向普及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扩大戏曲在大众中的广泛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关注。

活力展示。长期以来,关于戏曲是否为博物馆艺术的讨论始终困惑着关注戏曲发展的人们。晚会通过青年梅花奖得主表演的单元告诉人们,戏曲不是博物馆艺术,而是充满活力的艺术,它可以永远紧跟时代审美的步伐前行。戏曲发展要靠人,主要靠的是演员。第28届、29届、30届梅花奖得主都是年轻一代演员,充满了青春气息,也拥有广大的戏曲粉丝,他们的演出就是戏曲活力的彰显。整台晚会上的青春面孔很多,充满活力的表演很多,江苏戏曲演员是有活力的戏曲队伍。

传承展示。晚会的传承意识很强。一方面表现为最大比例地凸显传统戏曲剧目、表演手段,另一方面通过将新老表演艺术家同台亮相,告诉人们江苏戏曲后继有人。晚会组织的梅花奖获得者的名家集萃表演,注意呈现不同年龄段演员的舞台表演,并特别安排了一个“薪火相传”节目,采访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代锡剧人,从第一代沈佩华,到第二代倪同芳、第三代许美霞、第四代董云华、第五代季春艳、第六代孔珍、第七代蒋静怡,重点采访了第一、二代和第七代演员,突出戏曲事业发展要依靠不间断的艺术传承这一主题。

新技术展示。戏曲电视晚会的形式要求制作者既要尊重戏曲的本质特征,又要使用电视传媒技术。晚会在序幕、武戏集锦、名家集萃等单元使用慢镜头和旋转镜头技术以及转场剪辑技术,并在整个晚会中贯穿使用水墨画成像技术,将最能表现戏曲艺术魅力之处加以渲染、强化,增强了戏曲晚会区别于其他专题晚会的独特感染力。而越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虽然不是越剧,不能完全满足越剧爱好者的欣赏期待,但其泼墨技法的使用却给人如梦似幻之感,从新的角度展示了与越剧同质的优美感。

总体来看,2021江苏中秋戏曲晚会从剧目到演员,从文戏到武戏,从传统到现代,从继承到发展,从剧的创新到人的培养,全方位表现江苏戏曲的发展,可谓是江苏戏曲成就的浓缩呈现。

(作者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