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锐评
宋显磊 | 也从“冷”说起——观话剧《林则徐》
来源:江苏文艺评论   2021年01月14日08:58
今年,在最冷的季节里最冷的日子,在南京江苏大剧院观看了由国家话剧院、广州话剧院联合出品的话剧《林则徐》感怀颇深。

今年,在最冷的季节里最冷的日子,在南京江苏大剧院观看了由国家话剧院、广州话剧院联合出品的话剧《林则徐》感怀颇深。

前几天,在“春华秋实”——2020江苏省书画院年度写生创作汇报展上,省文联主席章剑华先生用三个“冷”寄语青年艺术家,即:善于冷思考,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冷考验。深以为然。

姑且借章主席的思维,也从“冷”字说开。

一、编剧的“冷”思考。林则徐是一个世界公众人物,他的事迹已在中国乃至世界广为传颂。观其一生:少年启蒙、中举成家、官宦之路、受命禁烟、横遭诬陷、再获起用、病重逝世,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拿出来都可以大书特书;看其成就:放眼世界、治理水利、安定陕西、防卫新疆、虎门销烟,任何一个事件拿出来都可歌可泣。而在中国的舞台上,电影《林则徐》、电视剧《林则徐》、京剧《林则徐》、《钦差林则徐》、原创音乐剧《虎门销烟》……各种版本的文艺作品数不胜数,这为编剧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用编剧的话说:“经过二载有余的研究、构思和写作,涉猎所及,有四百部书、数千万字,举凡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史地人文、战争实录、人物百态,乃至典章文物、异俗奇风;同时,更实地考察访问了京、粤、闽、陕,远及伊犁。不才年逾古稀,犹燃余热。文本初就,复几番改削。”由此可见,此剧的成功,首先归功于编剧坐得冷板凳。

虽不比古人:“板凳坐得十年冷”但就当下一年一部、甚至一年数部仓促搬上舞台的“高产”的编剧来说,这种“冷”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他自己曾说“写戏是我生命所必需的,从其中获得快乐,体现人生价值。我一辈子把这一件事干好了,就值了!”这是他从京剧《司马迁》到评剧《成兆才》、昆曲《南唐遗事》,再到话剧《李白》《知己》《杜甫》,没有一部作品不曾受到关注的原因所在;更是他三获文化部最高奖文华剧作奖、四获中国剧协最高奖曹禺戏剧文学奖、三获中国电视艺术最高奖飞天奖,被誉为中国当代戏剧创作"三驾马车"之一("三驾马车":郑怀兴、魏明伦、郭启宏)的原因所在。

此剧的成功还归功于内容上的“冷”选择。编剧没有按照一惯思维,以历史为主线,展现林则徐这个人物的光辉一生,而仅仅截取了虎门销烟这一事件和这一事件前后所能勾连的支脉,鸦片战争、被诬罢官、发配新疆,用林则徐人生中最最闪光的人生来诠释中国历史上一段悲惨的记忆。没有明显上场次的划分,但一个个碎片式的拼接,既寓意了中国即将沦为七零八落的半殖民地国家,又立体再现了150年前那个无能、懦弱、封闭、沉沦的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

同时,塑造了林则徐即使有"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情,即使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胸襟,但凭一己之力也难以挽救即将倾倒的没落王朝的一腔悲壮。

此剧的成功也归功于大事件上的冷处理。没有虎门销烟的浩荡场景,没有鸦片战争的恢弘场面、没有斗智斗勇的直面矛盾,所有的戏剧冲突均来自人物的内心,无论是道光的始用终弃,还是王鼎的苦苦谏言,无论是郑淑卿的次次惜别,还是琦善的阿谀谄媚,都通过精彩的对白设计得以展现,进而塑造了一个“数百年始得一出”的民族英雄。

二、演员的“冷”处理。此剧的演员阵容甚为强大,五位主要演员都是国内一流的表演艺术家。近观目前话剧舞台,动辄慷慨激昂、激情澎湃、底气十足、震耳欲聋,以此来表现人物各种情感转化、矛盾冲突的比比皆是。而此剧的主演们无一例外的成功避开了这一模式,而采取“冷”处理。

整场几乎没有“大喊大叫”。但却能字字入心,句句震耳。从洪涛饰演的道光皇帝“当今官员,大半凡庸,若问致弊之故,人人能言;倘求救弊之方,人人束手。因循则伊于胡底,惩创则立见误国。朕一向器重你,此事唯有你!朕才放心。”到 “告诉林则徐,朕与他此生不必再见”的扭曲心态;从郭达饰演的王鼎苦谏、哭谏,甚至尸谏进而发出的“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我看这大清是走到末路啦,”的感慨,从徐帆饰演的郑淑卿的一次次与君惜别:“只是为妻自嫁入林家,你我夫妻总是聚少离多,大半辈子为妻都是守着你的家书过日子……如今,你我都老了,回福州吧,好好陪陪我,你也尽尽为夫之道…… ”,到“公无渡河,公竞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的演唱,那妻子对丈夫的忧思,婉转哀伤,那点点滴滴的不甘、不舍化进言语中,融入眼神里,融入每一步颇具戏曲功底的台步里。

正是一个个老戏骨以“冷”处理为主的精彩的刻画,精心的设计,精湛的演技,完美准确的将每一个人物演绎的如此真实而又释放出天性。这正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倡导的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进入"无我之境"“演员不是好像存在于舞台上,而是真正存在于舞台上,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这种“冷表演”过瘾且直接热于心底。

三、舞台的“冷”设计。这里说的舞台指的是含灯光、舞美、服装、音乐、大屏等综合运用的整体。

一是灯光运用“冷”色调。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邢辛的作品在舞台艺术的风格及样式上把握准确,处理细腻,舞台呈现不拘一格,重在突出演员表演,强化人物的心理冲突及体验,以自己灯光独有的语汇推动剧情发展、拓展人物的心理空间。此剧灯光设计,依然延续了其独特的设计理念,整台灯光除少部分运用大红色(宫殿、战争等),其他均以灰白色为主,且在乐池中加入大逆光带来的背影投射等,均让观众真切感受到150年前黯然失色、暮气沉沉、心冷若霜、麻木不仁的时代背景,在拓宽舞台语言的同时,将诗意的、高雅的、有情怀的舞台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是音乐运功“冷”基调。时隔四十年再度操刀话剧音乐的赵季平,用极富民族色彩的音乐将林则徐的内心世界充分表现,反复出现的主题曲大气悲凉、声声入耳,每次响起皆能将剧情推向高潮。

三是舞台风格“冷”设计。反观现在动辄斥巨资对各种舞台剧进行富丽堂皇的舞台包装,进而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感官上的享受,实则有点“喧宾夺主”。此剧在舞美设计、舞台呈现和演员表演等方面均采用“冷”表达。主场景由一个倾斜坡面构成,在舞台上勾画出黄河和长江,将虎门销烟的一隅置于神州大地的宏阔意象中,高屋建瓴地揭示出鸦片战争的历史维度,同时演员在舞台上时而皇宫、时而虎门、时而河南、时而三晋大地,又随时拓宽表演的经度。舞台上方一面是琉璃屋脊,一面是倾斜的镜子反射,以此暗示大厦将倾,国将不国。

舞美设计成为叙事的一部分,提供了立体纵深感,让演员走位具备高低错落的层次,也让时空交叠的叙事更流畅。浮雕语汇最能体现导演构思,也最值得称道。

但纵观全剧,倾斜的舞台带来无限空间的同时,也束缚了演员的表演与张力;碎片式的演绎虽能立体展现全剧,但因幕场不清,让观众颇具疲劳;过多的内心刻画让戏剧冲突稍显弱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话剧《林则徐》是近年来看到的为数不多的精品之一。

言不及义,唐突冒失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剧照来源:江苏大剧院)

作者简介

宋显磊:山东聊城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会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创作小说、诗歌、散文、情景剧、话剧、小品、相声、快板、朗诵、歌词、说唱、微电影等各类文艺作品上百部(件),策划大型文艺晚会并担任总撰稿50余台。在中央电视台,《军营文化天地》《解放军文艺》《曲艺》《解放军报》《人民前线》《文艺报》等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小品、曲艺等作品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