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2020“在新时代的现场”当代文艺评论苏州论坛在苏举行
来源:苏州市文联   2020年10月19日09:52
10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州大学艺术学院、中共苏州市吴中区委宣传部承办的2020 “在新时代的现场”当代文艺评论苏州论坛在美丽的大运河畔举行。16日下午, “艺益深远”美术圆桌论坛、城市公共艺术论坛、当代昆剧传承和发展论坛分别举行。

10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州大学艺术学院、中共苏州市吴中区委宣传部承办的2020“在新时代的现场”当代文艺评论苏州论坛在美丽的大运河畔举行。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董耀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水家跃,中共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洁,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兼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高建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苏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陆玉方,中共苏州市吴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卫国等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徐粤春主持。

夏潮在讲话中表示,本届苏州论坛是中国评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第一次举办的高层次学术论坛,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具有特殊意义。聚焦新时代的文艺现场,把握文艺创作时代方位,阐发时代精神美学追求,是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家必须紧贴时代发展脉搏,聚焦文艺在新时代的重要作用,聚焦新时代文艺重大实践,聚焦新时代文艺面临的新挑战、呈现的新变化。大家共同努力,在新时代的现场,用自己的新思维、新理念,开创文艺评论工作新境界。

水家跃表示,文艺评论担负着洞察和引领文艺创作的重任,既是促进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也是提升文艺审美的一架梯子。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领下,当前中国文艺事业迎来了繁荣发展的黄金期,文艺评论呈现充满生气的新面貌。新时代文艺工作要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坚持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打磨批评利器,把好批评方向盘,进一步强化“在场感”,为文艺创作与评论营造良好氛围,为文艺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金洁在致辞中指出,古城苏州文风鼎盛、文化源远流长,多年来,苏州文艺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积极发挥文艺评论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着力打造了系列有影响、可持续的文艺评论活动品牌。此次论坛的举办既是中国文联、中国评协和全国文艺评论界对苏州文艺事业的关心和厚爱,更是我市文化建设和文艺评论界的一件盛事。希望在中国评协、江苏省文联的关心和支持下,努力把苏州论坛打造成常设的全国文艺评论平台,同时希望苏州的广大文艺工作者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谱写苏州文艺发展的壮丽新篇章。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兼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高建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苏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李超德作主旨演讲,分别从文化自信、批评伦理、艺术创新、文化传承等不同维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文艺我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时代命题,对文艺评论关注当下、进入现场给予启发和参考。

高建平以《文化自信与文艺评论的发展》为题,从历史角度分析了加强文化自信的原因,并指出文化自信要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对过去辉煌夸耀的基础上。同时能够以自我革命精神来看美学的发展,提出建立超越美学的美学。他提出,理论要发展,评论要发声,我们的理论要走出书斋,关注新的话题,新的命题,文艺评论要敏感地关注当下现实,及时反映,敢于亮剑。理论要在现场,评论也要在现场。

在《这个时代的批评伦理》中,汪涌豪重提批评职业伦理,重建批评的伦理力量,提升批评的伦理觉悟。提出批评要讲诚意,讲真话,提真问题,放眼广大的人生、社会乃至世界,以更大的包容、更大的关切引领文艺向上发展。

刘伟冬作《新时代,新思维,新展示》主旨演讲,以美术创作为例,提出新时代文艺必须要有新时代的思维,要有新时代的展示。在创新为王时代,更要深刻领悟和把握文艺创新本质。同时谈到美育教育问题,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接地气的艺术创作、艺术批评和艺术活动。

在《江南人文精神的积淀与穿越——吴门画派传承创新的当代意义》中,李超德深度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典型的个案,通过对吴门画派传承发展梳理,展现江南人文精神在当代现实生活的新气象,始终在场是吴门画派得以传承发展,弘扬江南人文精神的重要因素。

16日下午,“艺益深远”美术圆桌论坛、城市公共艺术论坛、当代昆剧传承和发展论坛分别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