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他们在南京写作:《云边之河》奏响新大众文艺的文学新声
2025年03月05日10:12
2025年3月1日下午,由南京市文联、南京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南京市作家协会、南京出版社承办的“新大众文艺的文学新声与时代回响”长篇小说《云边之河》新书分享会在南京文都书店举办,该活动为市作协“他们在南京写作”系列活动之一。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子,《钟山》副主编贠淑红、南京市作协副主席余一鸣、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黎、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常浩如、《云边之河》作者董红伟出席分享会,活动由《青春》杂志社主编李樯主持。

2025年3月1日下午,由南京市文联、南京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南京市作家协会、南京出版社承办的“新大众文艺的文学新声与时代回响”长篇小说《云边之河》新书分享会在南京文都书店举办,该活动为市作协“他们在南京写作”系列活动之一。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子,《钟山》副主编贠淑红、南京市作协副主席余一鸣、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黎、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常浩如、《云边之河》作者董红伟出席分享会,活动由《青春》杂志社主编李樯主持。

随着“新大众文艺”的兴起,素人写作越来越受到文学界的关注。在新时代文学浪潮下,“文学新声”以鲜活的生命力打破传统叙事范式,通过个体经验与集体记忆的交织,在记录社会变迁的同时重构精神家园。

《云边之河》是一部充满历史感与文化底蕴的长篇小说,通过对江淮医药世家的描写,展现了苏北水乡的民生长卷与时代变迁。活动伊始,作者董红伟讲述了自己从一名新闻记者到企业文案撰写者,再到如今一部长篇小说写作者的心路历程,他将《云边之河》的出版归结为同妻子的一场“浪漫赌约”,其灵感来源于他对家族记忆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他表示,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唤起读者对历史的记忆,尤其是对抗战时期中药行业的关注。

作者董红伟

《钟山》副主编贠淑红首先肯定了《云边之河》创作的现实基础,她从人物与情节的角度,将小说主人公吉清淮、童流宝、童流坤的成长解读为时代洪流下的必然趋势,强调了作者对这三人性格的成功塑造。此外,她还提出,小说融合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及思想,传递了济世救人、医者仁心及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部有深度、有厚度的作品。

《钟山》副主编贠淑红

市作协副主席余一鸣则从文学创作细节的角度对董红伟的作品进行了点评。他表示,董红伟的写作风格沉稳、文字细腻,尤其是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上展现了极高的文学素养。他建议董红伟在未来的创作中,可以尝试更多的中短篇写作,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学写作技巧。

市作协副主席余一鸣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黎则从出版人的角度对《云边之河》给予了高度评价。他首先提到董红伟的写作风格沉稳、文字细腻,尤其是对中药行业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底。他指出,《云边之河》立足传统行业,具有强烈的典型性,通过特定地域、特定行业、特定时间、特定人物以及特定情怀五个维度的交织,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叙事框架。最后,他对董红伟的创作表示祝贺,并期待他在未来的写作中继续探索传统与时代的交织,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黎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常浩如从历史角度对《云边之河》写作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中药行业的深厚文化底蕴,还通过抗战背景下的个人命运,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宏大历史画卷。他特别提到,小说对新四军抗战的描写虽然不多,但通过医药行业的视角,展现了抗战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的变迁。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常浩如

董红伟是一位媒体人,也是小红书上的写作达人。他的作品《我为父亲写回忆录》曾受到央视2025年春节专题片“打开父辈的折叠记忆”报道,并被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等数十家媒体广泛报道,被誉为“平凡命运汇成时代江河的典范”,成为新大众文艺写作代表。此次分享会的成功举办,既是南京文学界关注新大众文艺创作现状、聚焦文学新人的创作生态、探讨如何在市场与文学性的双重压力下,构建新人作家成长支持体系的一次实践,也为南京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

责编:张雯 张妍妍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