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4日下午,《泰州文艺评论丛书》首发式暨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八次主席团会议在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举行。
活动由泰州市文联、泰州学院人文学院主办,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协办。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温潘亚,泰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仁前,《泰州晚报》总编辑、泰州市文联兼职副主席翟明等专家、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由协会常务副主席孙建国教授主持。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鹏凯致欢迎辞。部分丛书学术顾问、丛书编委及各分册主编,协会主席团成员以及《人民日报》“人民数字”、新华网、泰州电视台、泰州日报、泰州晚报等媒体参加了活动。
《泰州文艺评论丛书》概况
2013年10月20日,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五年来,在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和泰州市文联具体指导下,在《泰州文艺评论丛书》学术顾问丁帆、杨洪承、汪政、李静、刘仁前等专家学者亲切关怀下,在主席团成员和全体会员共同努力下,协会工作风生水起,成绩斐然。

《泰州文艺评论丛书》是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五年来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于2018年10月由江苏凤凰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是泰州市第一部系统涵盖各文艺门类的评论丛书,填补了当代泰州文艺评论系列专著出版的一项历史空白。
这是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对泰州文学艺术生态现场的一次集中言说,也是给泰州市改革开放40年文艺繁荣发展的一次集中献礼。
丛书共10部,计200余万字。
其中,文学、戏剧、音乐、书法、绘画等文艺门类专题评论合集5部:
《妙契文心—泰州文学评论选集》(主编:孙建国)
《氍毹光影—泰州戏剧评论选集》(主编:钱成)
《丝竹曲韵—泰州音乐评论选集》(主编:吉钰梅)
《言察深衷—泰州书法评论选集》(主编:纪松)
《丹青语汇—泰州美术评论选集》(主编:黄平)
个人文艺评论专集5部:
《思考者的心路历程—温潘亚文艺评论集》
《蕙风如薰—孙建国文艺评论集》
《忘言集—周卫彬文艺评论集》
《在守望中飞翔—顾维萍文艺评论集》
《文学性的追问者—刘满华文艺评论集》
首发式上,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丛书主编温潘亚介绍泰州文艺评论丛书出版情况,高度肯定了丛书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
一是追寻文艺评论的学术性。首先,视阈宽阔。《泰州文艺评论丛书》虽然重点是关注泰州市的文学艺术作品,但是,丛书作者大多视阈宽阔,跳出泰州看泰州,学术视野和学术格局力求拓展宽度,攀升高度,挖掘深度。其次,地域标识。《泰州文艺评论丛书》作者,大多是泰州本土评论家,带有浓郁的地方学养风格印记。丛书作者立足本土,紧贴文本,远离“学究气”、“学院腔”,摒弃空话、套话、假话,不少文章深得作家、艺术家认可。从长篇大论到评点随笔;从理论建树到文本剖析;从里下河文学流派宏观研究到作家作品个案剖析等等,力求视角多元,论域宽广,展示令人深思的文学思辨诗性风格,拓深当代文艺批评的审美视野、价值建构、美学形态。
二是追寻文艺评论的在场性。《泰州文艺评论丛书》是泰州文艺生态现场的全景扫描。丛书中个人文艺评论选集,评论泰州作家、艺术家作品的内容占有重要比重;丛书中多人文艺评论合集,以泰州籍评论家评泰州作家、艺术家作品,或外地评论家评泰州籍作家、艺术家作品为主要内容。显而易见,《泰州文艺评论丛书》为泰州文艺评论家“在场性”做了最好的诠释。首先,聚焦文艺现场。关注并参与泰州文艺现场,如评论家与作家、艺术家开展“一对一”的跟踪研究活动,及时掌握泰州文艺创作与发展动态;其次,开展学术活动。协会作为合作单位,与泰州学院成功联合申报“泰州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积极参与泰州市文联、泰州学院联合创建的“中国里下河文学流派研究中心”各项学术活动,深入研究里下河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作品,《泰州文艺评论丛书》不少篇什均为上述“在场”的成果,成为推动泰州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泰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仁前在讲话中说,《泰州文艺评论丛书》的出版标志着泰州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不仅是泰州文艺评论工作五年来的重要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近年来泰州文艺事业发展中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随着时间推移,这套丛书的价值将会进一步得到彰显。文艺评论是泰州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协会充分发挥能作用,各项工作可圈可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泰州市文联与泰州学院联合打造的里下河文学流派,得到了泰州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支持,许多会员围绕里下河文学流派的作家作品开展研究,诸多研究成果入选了里下河文学流派作家丛书评论卷。此外,如作家与评论家“一对一”开展结对研究,形成了良好的氛围。高度重视青年文艺评论人才的培养,今年将要召开的中青年评论人才研讨会,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举措,也列入市文联2019年度重点工作之一。
刘仁前主席对协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在打造协会品牌上下功夫。品牌是协会工作的抓手,要进一步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整合力量,开展高水平、上规模、多层次、有影响的重要活动。
二是在抓队伍、出人才上下功夫。目前协会有温潘亚教授、孙建国教授这样的领军人物,今后还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老中青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文艺评论队伍,为泰州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进行鼓与呼。
三是要在围绕出精品上下功夫。文艺评论不能满足于写好读后感,要强化理论修养,形成自身批评的理论架构,形成厚重的理论基础,要对文艺生态进行系统化研究,集中精力,打造具有泰州气派的文艺批评精品力作。
首发式上,兴化中学教师、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顾维萍,泰州学院工会副主席、教授吉钰梅分别代表丛书个人评论集作者和合集主编代表发言;与会领导和嘉宾向泰州市图书馆、泰州学院、南师大泰州学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黑松林粘合剂有限公司赠送了《泰州市文艺评论丛书》。
会上,南师大泰州学院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部长、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蓝红教授作《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2018年工作总结》报告。2018年,市评协扎实推进工作,活动开展井然有序。除了年度重头戏编辑出版《泰州市文艺评论丛书》之外,积极参与《文艺报》、泰州市文联、泰州学院联合召开的第六届全国里下河文学流派研讨会。温潘亚担任“里下河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孙建国、周卫彬等人被聘为中心特约研究员;
关注并参与地方文艺现场,为繁荣泰州市文学艺术事业鼓与呼。组织部分会员观摩根据刘仁前小说改编的电影《香河》,并撰写文艺评论在相关媒体发表。孙建国还赴南京观摩江苏省紫金文学艺术节观摩现代锡剧《召唤》,并撰写剧评在专业媒体发表,受到一致好评。
温潘亚、刘鹏凯、孙建国、常康、周卫彬、顾维萍、严勇、钱成、冯晓、马张留等人在多地举办文学艺术讲座50多场。周卫彬参加毕飞宇工作室、曹学林和庞余亮新书分享会。温潘亚、孙建国、李明官等协会领导参加兴化市文学发展研讨会,对兴化市文学发展质态进行研讨把脉,他们的发言经《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华读书报》等媒体报道,产生了一定影响。曹洋、纪松先后在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新疆和上海等地举办学术讲座和书法作品展。
会员出版个人专著和文艺作品20多部,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名作欣赏》《文学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教育报》《读书》《当代作家评论》《清华大学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青春●中国作家研究》等报刊发表文艺评论100多篇,视野开阔,质量较高,展示了泰州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整体实力。温潘亚主席荣获江苏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江苏省紫金文艺评论奖二等奖;陈永光荣获第七届“长江杯”江苏文学评论奖。
会上,李明官副主席从文艺理论学习,丛书首发式暨主席团会议,完善微信群,中青年文艺评论家座谈会,文艺评论成果发表,关注并参与泰州文学艺术现场,秘书处日常工作,召开市评协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等8个方面部署了《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2019年工作计划》。2019年,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将在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和市文联指导下,进一步动员全市文艺评论工作者,关注并参与泰州文艺生态现场,形成合力,大造声势,为泰州文学艺术事业鼓与呼,不断增强文艺评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协会将充分发挥每一个主席团成员的作用,进一步理清协会内部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项目负责制”。各“项目负责人”做到:“制定方案、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年内完成、年底汇报”;各“项目参与人”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共同完成好各项工作。
根据协会《章程》和协会工作需要,会上调整了协会秘书长,泰州市文联艺术指导中心主任周卫彬由协会副主席调整为副主席兼秘书长,进一步加强了班子队伍力量。协会现共有会员125人,划分为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文学、影视等6个门类评论小组。由主席团统一领导、秘书处负责协调,明确各组组长工作职责,分门别类组织会员撰写评论文章、学术著作,参与课题研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会员整体素质较高,中、高级职称占有相当比例。不少教授、作家、专家、学者、机关干部、文艺组织负责人,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温潘亚主席在会议最后指出:
一是继续关注泰州文艺现场,充分发挥协会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协会活力;
二是继续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会员的整体水平,增强协会的战斗力;
三是加强交流,请进来走出去,不断扩大协会的影响力。为做好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2019年工作,各主席团成员要以主人公姿态,带领全体会员积极进取,献计献策,凝聚力量,多出成果,为泰州市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