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0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华乐苏韵”音乐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办,一批中外经典作品精彩亮相。这场音乐会因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对民乐交响的全新演绎,引发上海业内行家和音乐迷们的赞誉和热议。
“华乐苏韵”音乐会演奏的都是中外经典作品。包括著名作曲家艾立群改编的世界名曲《沃尔塔瓦河》,著名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的《太阳颂》、金钟奖二胡比赛委约作品《阿曼尼莎》,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创作的、被誉为中国竹笛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愁空山》等。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演奏家的平均年龄仅26.5岁,但当天听过乐团演奏的无论是业内行家、还是音乐迷们,都深深被这支青年演奏家团队所焕发出来的蓬勃朝气以及沉浸于艺术的专注气质所感染。
精准到位地表达这些作品的内涵,对于一个相当成熟的乐团都绝非易事,作为中国乐团大家族中的新生力量,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缘何能够令人印象深刻?著名二胡演奏家、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艺术指导朱昌耀介绍,乐团的每一个人都十分努力,每天结束排练后,还会有很多团员自己留在排练室里继续用功,周末休息的时候也自发练习。音乐作品的精彩演绎,源自于大家所秉承的‘追求卓越’的团训,源自于在艺术追求上的只争朝夕、精益求精。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孕育民乐交响的新境界。
苏州民间音乐孕育于姑苏江南这方历史悠久的水土,2000多年前吴乐已成为一方代表,江南丝竹、十番锣鼓、昆曲、评弹等艺术广为流传。苏州乐器制造业也十分发达,明代这里已经是著名的乐器产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苏州歌舞团与苏州昆剧院的民乐队非常活跃,常随市政府出访。现如今,苏州早已不是一个偏居江南水乡的小城,苏州的国际视野与开放心态在民族音乐的呈现中也有所释放和体现。朱昌耀表示,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来建设乐团是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从建团起就定下的目标。如何做好中国民族音乐管弦化、国际化这篇文章,让中国文化的自信通过民族交响乐传递出去,也是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重要课题。“我们所到之处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苏州文化与江南情韵,也希望用国际表达奏响民乐交响的新华章。”朱昌耀表示。
(苏州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