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协“强富美高”新江苏大采风成员采风感悟(一)
来源:江苏文艺网   2025年07月25日17:03
在参与"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大采风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江苏民间文艺的蓬勃生机与深厚底蕴。此次行程安排紧凑高效,内容丰富多彩,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接触马庄香包、徐州汉文化、东海水晶、连云港西游文化等特色非遗项目。

采风感悟

王宽

南京中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在参与"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大采风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江苏民间文艺的蓬勃生机与深厚底蕴。此次行程安排紧凑高效,内容丰富多彩,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接触马庄香包、徐州汉文化、东海水晶、连云港西游文化等特色非遗项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海水晶文化的考察让我获益匪浅。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成熟非遗产业的全貌:从大众化的手串饰品到高端收藏级雕刻作品,从标准化生产到个性化创作,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几位水晶雕刻大师的作品尤其令我震撼,他们不仅技艺精湛,更在题材创新上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这种多元化的创作思路,为我从事的牙雕艺术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通过观摩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一件优秀工艺品的诞生,不仅需要扎实的技艺基础,更需要创作者全身心的投入。水晶雕刻大师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作品完成度的严格要求,都让我深受触动。这促使我反思自己的创作状态,决心以更加专注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作品。

此次采风活动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我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将把所见所学融入今后的牙雕创作中,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大胆开拓创新,让古老技艺焕发时代光彩。衷心感谢省民协领导的精心组织和各位非遗大师的倾囊相授,这次活动必将成为我艺术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

王宽简介,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京仿古牙雕”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擅长高浮雕、圆雕等,喜表现动植物、花鸟类,强调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内在情感的表达。作品多次荣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博览会“艺博杯”、江苏省民间文艺大奖等专业奖项。

现就职南京中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担任设计总监一职。2023年被授予第十四届“江宁十佳青年”提名奖荣誉称号;2024年被授予第四批南京市百名优秀文化人才荣誉称号。

史然斐

南通墨梅纺织品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参加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的采风活动,是一次深刻而丰富的文化之旅,它不仅让我近距离地触摸到了我国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民间文艺瑰宝,也让我在心灵深处经历了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思考。

在与民间艺人的交流中,我被他们对手艺的热爱与坚持深深打动。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情感与精神的传递,让我深刻体会到“匠心”二字的重量。

这次采风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不仅要挖掘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更要通过我们的创作,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些传统艺术,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自信传播与世界交流。

总之,这次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采风活动,不仅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觉醒之旅。它让我更加坚定了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即在尊重与传承中创新,在探索与交流中发展,共同守护和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文化。

史然斐简介,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仿真绣市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江苏省周芬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成员,南通彩锦绣传承基地成员,南通市第五期“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南通市崇川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南通市崇川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北京收藏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南通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刘欣

射阳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

这次,我有机会参加江苏省民协组织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采风团到徐洲、连云港参观。短短几天参观学习交流,让我感触万千,收获获满。它留给我的不仅是振奋,更是思考——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前夕,省民协组织大家参观徐洲淮海战役纪念馆,让我们重温红色历史,缅怀先烈先辈,感悟精神力量。在徐洲淮海战役纪念馆,那气势磅礴的历史场景,让人身临其境,深受教育。特别是馆内人民群众大规模支前运动的场面,再一次证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哲理。

提到徐州贾汪村,人们便想起当年的徐州贾汪媒采矿区,就是这样一个名不经传的小村落,通过生态修复打造成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中国民俗文化村,国家级非遗名录——徐洲香包,享誉内外,年销售600多万元,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经济转型的成功范例。

走进连云港这座海滨城市,项目建设烈火朝天。听说早在1984年就被列为国家首批14个“一路一带”重要支点,中欧班列过境业务量占全国40%,2024年服务贸易增速全省第一,生物医药、智能装备、风力发电和文旅等新型产业方兴未艾。水晶,作为连云港特色品牌,誉满全球。东海是中国著名的“水晶之乡”,也是“世界水晶之都”。巨大的水晶贸易量使东海成为世界水晶的集散地。

黄窝村作为一个山海渔村,以紫菜产业和乡村旅游而闻名。村内仍保留摩岸石刻、皇古洞等历史名胜。近年来,黄窝村大力开发民俗、休闲渔业等特色产业,实现乡村振兴,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成为网红打卡地,也是广大市民假日旅游理想首选之地。

短短几天参观、学习、交流,虽然时间不长,但让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敢为人先,奋力争先。回去后,我们要将看到的、听到的,原原本本、原汁原味进行消化、吸收,打造当地的民俗事业增长极,为繁荣传承非遗文化贡献力量。

刘欣简介,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射阳县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群文副研究馆员(高级职称),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省农民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射阳农民画负责人。创作的农民画等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大赛中获奖,创作的戏曲作品《抠婶赶猪》获江苏省群众文艺政府奖——第十五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

李攀

三好美玉创始人

这次采风让我有幸来到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遗址参观学习。"两汉文化看徐州,徐州精华在汉玉"之说果然名不虚传,亲眼目睹两千多年前的精美古玉,在震撼之余,更引发了我对当代玉雕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在众多出土文物中,螭凤纹玉戈和S型玉龙佩尤为惊艳。其造型之独特、工艺之精湛,即便以现代技术都难以完美复刻。这让我想起2010年前后玉雕界的仿古风潮,正是对这种传统工艺的致敬。如今,玉雕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徐州仍以仿古工艺见长;而海派、苏工则大胆创新,将现代艺术融入创作,深受年轻人喜爱。此次与同学交流时,说起各行各业的发展与不足,有年轻匠人提出: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坚守匠心还有意义吗?

我坚信,尽管数字化技术兴起,但手工创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永远不可替代。正如水晶非遗传承人刘凌峰老师的作品所展现的,艺术能赋予材料生命,而高端材料更需要思想的支撑。

这次学习让我明白:真正的传承不是简单模仿,创新需要扎根传统。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既要扎根传统沃土,又要与时俱进,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条路虽然任重道远,但值得我们持之以恒地探索。

李攀简介,女,1990年生,江苏省民协会员。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师承省级玉雕工艺师姚建峰,专攻苏派玉雕设计创作,尤擅动物件与杂件雕刻。曾获玉石雕刻“陆子冈杯”金奖、“苏艺杯”银奖等专业奖项。2021年共同创立“三好美玉”工作室,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拍摄创意短视频,以年轻化语言推广玉雕文化与江南美学,探索非遗创新传播。现任苏州市新兴青年手工匠人小组秘书长,组织并参与公益展览、手工艺普及活动,致力于以创新方式传承工匠精神,推动苏作工艺融入当代生活。

张黎星

苏州卢福英刺绣文化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徐连采风札记:玉魄晶心映针芒

"香包要留透气孔,就像做人要留余地"。步入马庄香包文化大院,药香萦绕指尖飞针的场景瞬间触动心弦。马庄将香包与文创、电商深度融合,印证了传统工艺唯有融入当代生活,方能焕发时代光芒。此番采风,既是技艺的对话,更是使命的重温。

踏入徐州楚王陵的幽深,指尖触到两千载石壁的沁凉。那瞬间,仿佛与无名汉匠隔空执手。听“玉通天地”的信仰低回,看想象中原始水凳琢出的精魂。震撼于虔诚赋予顽石不朽生命的“道”,更悟得:苏绣之“技”,亦需这般敬畏之心。

穿过淮海战役纪念馆的青铜门廊,硝烟味的时空褶皱在玻璃展柜前骤然舒展。褪色的绑腿布,仍能触摸到1948年冬夜的体温。半截磨秃的竹扁担,让我想起苏绣绷架上被岁月磨出包浆的竹针——原来最动人的史诗,都藏在最朴素的器物肌理里。

连云港东海水晶,澄澈如镜。老师们的作品,照见自身艺途之“方寸”。差距非壑,乃照亮长阶的光。蓬勃产业启示:苏绣需在艺术高度与生活滋养间寻平衡。然最深的共鸣,是那份“匠心如晶”的纯粹专注——伏于绷架前的心手合一,与雕琢光影的凝神,本出一源。

张黎星简介: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妇联十二大代表、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表、苏州市第十三次党代表、团苏州市委副书记(兼职)、镇湖刺绣协会党支部书记。荣获: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 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 江苏省产业教授、江苏省紫金文化创意优秀青年、苏州市劳模等荣誉。作品获国家级23枚金奖、26枚银奖等。获三项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数十项外观专利和数百项版权登记证书等,创作的众多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丝绸档案馆、沙特国家博物馆、巴基斯坦国家艺术委员会、西班牙康普斯顿大学等地收藏。

周浩初

吴中区香山街道浩苏坊雕刻艺术工作室

此次采风来到了徐州,前往汉文化博物馆狮子山楚王陵、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等场馆,对其中的中华文化历史与古汉玉器有了直观的了解,“两汉文化看徐州”确有其事。

前往淮海战役纪念馆,直观了解到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是中国的历史的转折点,以及徐州这座枢纽城市的战略地位与红色基因。

前往贾汪马庄村,了解马庄精神、采煤塌陷区蝶变生态区,重走习总书记视察路线,结合自身工作,对乡村振兴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在已有的发展受阻时,可以试着跳出已有框架,换条新的赛道发展,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第二天前往连云港参观东海水晶雕刻遗产展览馆,水晶雕刻家刘凌峰老师的作品令人惊叹,认识到了差距,但也激励了自己向前追赶。

最后参观了连云港这次城市的城市面貌,参观连云港海滨大道、跨海大桥。参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中国最美乡村——黄窝村。这座江苏唯一有港口的城市正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我已经开始期待下次再来这里了!

周浩初简介,1996年生于苏州吴中香山街道舟山核雕村,毕业于苏州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夏栋学习核雕,工艺美术师,乡村振兴技艺师,国家级非遗项目光福核雕区代表性传承人,姑苏乡土人才非遗传承优青,吴中区青年联合会委员,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口腔系兼职教师。2025年接受新华网专访,分享作品创作与核雕经历。

2018年成立个人工作室,浩苏坊雕刻艺术工作室,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致力于探寻核雕艺术的创新表达。

来源: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责编:李笑林 高仁泉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