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强富美高”新江苏大采风行动走进徐州、连云港
来源:江苏文艺网   2025年07月24日17:49
7月21—23日,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采风团深入徐州与连云港两地,开展“强富美高”新江苏大采风行动。此次采风旨在带领青年民间艺术家深入感受徐州和连云港这两座兼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紧跟时代蓬勃创新的城市,让艺术家们在历史与现代的穿梭中,感悟信仰的力量、传统的根脉与创新的活力,在体验与思考中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汲取灵感、提升创作。

7月21—23日,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采风团深入徐州与连云港两地,开展“强富美高”新江苏大采风行动。此次采风旨在带领青年民间艺术家深入感受徐州和连云港这两座兼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紧跟时代蓬勃创新的城市,让艺术家们在历史与现代的穿梭中,感悟信仰的力量、传统的根脉与创新的活力,在体验与思考中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汲取灵感、提升创作。

采风团在徐州先后探访了马庄香包大院、贾汪区民协大师工作室、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淮海战役纪念馆等。采风团成员重走习总书记考察路线,感受汉文化魅力与不朽革命精神。在连云港,采风团走进东海水晶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与恒达珠宝雕刻非遗工坊,近距离感受水晶雕刻技艺,感受大师风采。在连云港港口、跨海大桥与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黄窝村,感受连云港的魅力与时代新姿。

1.马庄香包大院:针尖绣出的振兴路

采风团首先踏进马庄香包大院,重走习总书记考察路线。浓郁药香裹挟着振兴生机扑面而来,绣娘们指尖翻飞,五彩丝线在光影中游走,这不仅是生产,更是流动的民间艺术展演!大家惊叹于“真棒香包”的蜕变,传统刺绣香包与苏超足球设计的碰撞,让两千年非遗在当代设计中绽放异彩。采风于此,大家深刻领悟:乡村振兴的艺术答卷,就在这飞针走线的韵律里,在每一枚承载着古意与新生的香包中——它证明,深扎泥土的文化,终能绽放最蓬勃的生命力,绣出物质丰盈与精神富足交相辉映的锦绣前程。

2.贾汪区民协大师工作室:艺术与乡土的交融

采风团走进徐州市贾汪区民间文艺家协会,这里绝非静态的展馆,而是一片沸腾的创作沃土,一位位艺术家的空间,让当代的笔触与传统在此交融。成员们被琳琅满目的民间艺术精品震撼:国画中山水氤氲、花鸟传神,笔墨间流淌着自然的呼吸;书法作品笔走龙蛇、力透纸背,尽显汉字筋骨与精神;民间雕塑憨态可掬、质朴生动,泥土在巧手中焕发新生;玉雕技艺精湛绝伦,冰冷的玉石在匠人刀下绽放出温润华彩。他们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的温度,用眼睛捕捉艺术与乡土交融的细节,用笔触记录文化立村的鲜活实践。

3.淮海战役纪念馆:信仰的力量

站在淮海战役纪念馆的硝烟弹孔与支前推车前,采风团成员的心被历史烙得滚烫。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嘱托在馆内回响,大家触摸到的不仅是锈蚀的枪械,更是血火淬炼的信仰之魂。在馆内的所见所闻,不仅是素材的积累,更是对初心与使命的鲜活印证。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眼前的成就画卷,正是党领导下人民奋斗伟力的生动写照,这让采风团更深切地领悟到: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唯有深深扎根于人民和这片热土。

4.徐州三绝:汉风古韵凝匠心

采风团深入探寻汉文化瑰宝。首站狮子山楚王陵,宏大的地下宫殿令人震撼,其精湛的建造工艺,以及精美的陪葬器物,无不彰显汉代高超的技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玉衣之王”的金缕玉衣、S形玉龙佩等令人叹为观止,雄浑古朴气息呼之欲出,充分体现出汉代玉雕的高超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大家驻足凝望,惊叹于千年前的匠心奇迹,更在斑驳砖石间触摸到文明传承的温度。

随后采风团前往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馆内千俑阵列,虽体型小巧,却神韵非凡。写意的艺术风格,细腻的神态刻画,展现了汉代雕塑的独特魅力。从秦俑的写实到汉俑的传神,这一艺术演变让青年艺术家们深受启发,为个人艺术创作注入新思考。

最后大家参观了汉画像石,线条在石面上流动,两千年前的生活图卷徐徐展开,再现了汉代的生活百态与精神信仰。车马迎宾、神话传说、战争场景……流畅的线条、严谨的构图,传递着千年不变的美好祈愿与品格力量。青年艺术家们沉浸其中,感受中华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

5.东海水晶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感受水晶文化

采风团来到世界水晶之都东海县,首先参观了东海水晶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展馆坐落于连云港市中国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建筑面积达4500平方米,通过“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全方位展示水晶雕刻的历史、技艺与文化价值。水晶雕刻艺术让成员领悟了创作的真谛,尊重素材本真,如匠人"相石"般倾听每块原石的故事;化瑕为美,将创作中的"缺陷"转化为独特风格;把握光影变幻,让作品展现多维度魅力。匠人们数月雕琢一件作品的专注,更让成员明白:真正的创作需要时间的沉淀,既要传承传统精髓,又要融入时代思考,在耐心打磨中成就艺术的生命力。

6.兴西村、恒达珠宝雕刻非遗工坊:乡村振兴样板

采风团深入“水晶村”兴西村,了解水晶助力乡村振兴情况。大家了解了水晶电商运营模式,参观直播间、仓储物流,与从业者交流短视频带货、平台合作等经验,探讨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兴西村通过特色产业数字化,水晶电商赋能经济腾飞,村民通过直播向欧美、东南亚等国家销售水晶产品,实现了从贫困村到“亿元水晶村”的蜕变。随后,采风团走进恒达珠宝雕刻非遗工坊。工坊以水晶雕刻技艺为核心,获批省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培养了大批本土水晶专业人才,推动水晶雕刻技艺的活态传承,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成员们细致观察每一道工序,从选料、设计到雕刻、抛光,无不体现出匠人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

7.连云港港口、跨海大桥:“强富美高”新江苏画卷

走近连云港港口,这里是国家主枢纽港、集装箱干线港,万吨巨轮一艘挨一艘。堆场上,不同颜色的集装箱堆得整整齐齐,一眼望不到尽头。汽车驶上跨海大桥,一侧是大海,一侧是核电站,远处港口作业的场景尽收眼底,恰是民间艺术驾驭从容的全景叙事。大家看着眼前这富足繁忙的港口现代化的运转,被强烈的时代创造力和奋斗精神所打动。这份触动,催促着采风团思考:如何运用雕刻的刀痕、农民画的鲜活,陶土的筋骨、或是刺绣的色彩,去凝练港口机械的力与美,捕捉大桥跨越的雄浑气魄,记录劳动者在这片热土上的身影与节奏,用手中的传统工艺,讲述今日的江苏故事。

8.探寻美丽乡村:黄窝村

采风团走进今天的黄窝村,山峦青翠,面朝大海,透着整洁、安宁,又充满了活力。沿着主道慢慢走,脚下的石板路干净平整,耳畔是声声蝉鸣,两边是白墙蓝窗的渔家小院。路过晒场,能看到修补好的渔网摊开晾晒着,旁边绿植花坛点缀着房前屋后,尽显中国最美渔村的繁忙样貌。家家户户门口挂着的渔网、墙边靠着的旧船桨,这些带着海味的老物件,就是民间文化最地道的符号,讲着渔村的根。黄窝的新貌,就像一本打开的乡土艺术辞典,督促青年艺术家们做出更有筋骨、讲出新变化的作品,把这份“强富美高”的渔村新韵,转化成带着温度、刻着印记的民间艺术。

来源: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责编:李笑林 高仁泉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