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江苏省书法家协会采风团“强富美高”新江苏大采风行程进入收官之站——泰州。此行旨在深入感受这座兼具深厚人文底蕴与澎湃创新活力的城市,为采风创作之旅画上圆满句号。采风团上午探访承载城市文化记忆的乔园、望海楼与梅兰芳纪念馆,下午则走进代表泰州现代产业高度的中国医药城,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全面感悟“祥泰之州”的魅力与时代新姿。
泰州之行,采风团成员穿梭于历史人文景观与科技创新高地之间,深刻体会了这座城市“双名城”建设的生动实践。
1.乔园:淮左名园方寸乾坤
采风团首先走进被誉为“淮左第一园”的乔园(日涉园)。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典园林,布局精巧,亭台楼阁、假山池沼、古木名花相得益彰,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境界。园中匾额、楹联、石刻众多,书法题刻与园林景致完美融合,处处体现着园主人的文人雅趣和审美意趣。漫步于曲径通幽处,欣赏着疏朗有致的空间布局和精雕细琢的建筑细节,书法家们沉浸于宁静淡雅的氛围中。大家从园林艺术的空间分割、虚实对比、节奏韵律中,联想到书法创作的章法布局与笔墨节奏;从一石一木的匠心经营中,体悟到艺术创作所需的“精微”与“广大”的统一。这座“城市山林”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涵养心性、激发灵感的静谧空间。
乔园内“三峰草堂”
2.望海楼:江淮第一楼的时空对话
随后,采风团登临有“江淮第一楼”美誉的望海楼。此楼始建于南宋,屡毁屡建,现今楼阁为当代重建,巍然屹立于凤城河畔。登楼远眺,凤城河风光带尽收眼底,古城新貌相映生辉。楼内陈列着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望海楼的诗词碑刻,书法风格各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脉。凭栏怀古,书法家们遥想当年“文会堂”的盛况,感受范仲淹、滕子京等先贤在此留下的忧乐情怀。眼前开阔的视野与奔流的河水,不仅涤荡心胸,更启迪着艺术创作当有“登高望远”的格局与“海纳百川”的气度。古楼新韵,让成员们对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深切的体认。
望海楼观摩碑林
3.梅兰芳纪念馆:梨园风骨 艺魂永驻
采风团接着来到位于泰州凤城河风景区的梅兰芳纪念馆。纪念馆以丰富的史料、珍贵的文物、生动的场景,全面展现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辉煌的艺术生涯、崇高的爱国情操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泰州梅兰芳纪念馆参观,常汉平教授题字赠送
成员们驻足于梅先生的戏服、道具、手稿、照片前,尤其是他亲笔题写的诗词、信札,其书法清秀俊逸、气韵生动,展现了深厚的文化修养。聆听着《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经典唱段以及中国戏曲学院学员表演的《红娘》等曲目,书法家们不仅被梅派艺术的“中和之美”所感染,更从京剧艺术的程式化、写意性表演中,感悟到与书法艺术在“虚实相生”“气韵贯通”“刚柔并济”等美学追求上的深刻共鸣。梅先生“艺无止境”的执着精神与“德艺双馨”的崇高品格,为艺术家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4.中国医药城:创新高地 时代脉动
下午,采风团来到此行的重要一站——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医药城”(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参观展示中心、荃信生物、邦士医疗,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医药城在生物医药、疫苗、诊断试剂、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产业集聚效应以及对人民健康事业的重大贡献。现代化的研发大楼、精密的实验设备、前沿的科研项目展示,让书法家们直观感受到科技创新的蓬勃力量与“健康中国”建设的泰州担当。医药工作者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与艺术创作中追求卓越、不断突破的探索精神息息相通。特别是看到医药城在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同时,积极拥抱现代科技,书法家们深受启发,对如何在坚守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思维和表现形式进行书法创作,服务新时代、反映新成就,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
中国医药城观摩参观
泰州收官之行,采风团成员从梅兰芳大师的艺术风骨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望海楼的壮阔与乔园的幽静中涵养艺术心境,更在中国医药城的创新实践中触摸到强劲的时代脉动。大家深刻认识到,“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既需要深厚文化底蕴的滋养,也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大驱动。作为书法工作者,既要像梅兰芳先生那样德艺双修、精益求精,也要如医药科技工作者般勇于探索、敢为人先。艺术家们满怀收获与激情,决心将采风途中汲取的传统文化精髓、感悟的时代精神气象、体验的创新活力,熔铸于笔端。努力创作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深刻反映江苏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充分展现“强富美高”新江苏现实图景的书法精品,用饱含深情的翰墨书写时代华章,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书法艺术的独特力量。
采风感悟
常汉平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系主任
今天是采风活动的第三天。随团赴泰州梅兰芳纪念馆、泰州中国医药城参观调研,获益良多。这是我十多年后再次走进梅兰芳纪念馆。这是一座园林式名人纪念馆,坐落于凤城河畔,园区环境幽美。其主体部分是史料陈列馆,分为“梅开中华”“梅香四海”“梅骨铮铮”“梅德如玉”“梅根泰州”五大展区,以图片、实物、影像等形式,高度浓缩了梅兰芳先生作为一代京剧大师的艺术生涯,充分彰显了其高尚人格、爱国情怀及国际影响。梅兰芳(1894-1961)出身于梨园世家,成长于特殊年代,其成就虽得益于家族熏陶、师长教导,而一招一式所透出的深湛功力,却源于其本人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刻苦钻研。展室最后陈列有梅兰芳先生多件书画作品。梅先生作为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其精益求精、转益多师的探索精神,高尚的爱国情操,以及艺术源于生活、贡献于人民的情怀,足以启迪来者,值得我们书法工作者学习。参观完毕,大家移步小礼堂,欣赏了泰州梅兰芳京剧团青年演员的精彩表演,近距离感受国粹京剧的魅力和梨园精神的传承不息。
泰州医药高新区是一个占地面积很大的园区,“医药城”大都是其俗称。这是目前全国唯一的部省共建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我们重点参观了医药博览馆和荃信生物、邦士医疗两大公司,切身感受到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引领产业发展、加持区域经济的强大力量与强劲势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医药城的理念“健康名城,幸福泰州”,体现了医药行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宗旨在于为人民谋福利,打造健康、幸福的生活。而书法等艺术,旨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总之,本次采风活动,使大家切身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高科技的力量,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对江苏作为文化和经济强省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张爱萍
中国书协女书家委员会委员、淮安市书协副主席
7月11日~13日,省文联、省书协组织强富美高新江苏大采风行动。本人荣幸参与,收获颇丰。三天采风,我们先后走进镇江、扬州、泰州三地。镇江博物馆、西津渡、梅兰芳纪念馆、个园、乔园、双博馆等历史遗迹让我们领略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东关街、望海楼、中国药城及所到之处的如画风景则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巨大变化。
此次采风,让我们汲取了书法创作的营养和力量。梅兰芳先生广拜名师、博采众长,勇于创新。他出神入化的手眼艺术,移步不换形的表演理念与书法艺术的笔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既保留传统韵味,又融入时代审美。
乔园的园林布局,既保留了明清园林的古朴韵致,又通过光影艺术呈现出现代审美语境下的空间感,这种“古为今用”的创新精神与书法创作中的“笔墨当随时代”理念完全契合。
走进中国药城,其规模之大、品类之多、效益之好、影响之远、全国居首。让我们大开眼界、流连忘返。药械技术植根自然、萃取精华,多元创新,走向世界,造福人类。药械研发的精密严谨与书法创作的匠心独运,不谋而合。
此次采风行程虽短,但通过多维度体验,我们深刻体会到“强富美高”不仅是经济指标,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综合体现。作为书法工作者,当以笔墨为载体,既传承文化根脉,又反映时代变迁,努力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有时代审美的艺术作品,为丰富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贡献力量。
许达
江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漫步泰州,仿佛触摸到“强富美高”新江苏最生动的肌理。乔园的亭台叠石间,“富”是浸润在笔墨里的文化底气,匾额楹联的风骨里,藏着江苏人对精神富足的千年追求;望海楼凭栏远眺,“美”是凤城河畔古今交融的画卷,新楼古意相映,恰如江苏在生态与人文中找到的平衡。
梅兰芳纪念馆里,大师的手札与戏服诉说着“高”的真谛——不仅是艺术造诣的登峰,更是德艺双馨的品格高度。而中国医药城的实验室里,“强”的密码正被破译:精密仪器运转的节奏,是创新驱动的心跳,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诠释着江苏“强”在根基、“强”在突破。
一日行程,从园林雅趣到科技锋芒,终于读懂“强富美高”从不是抽象的词汇。它是乔园里生生不息的文脉,是医药城破土而出的科创力量,更是江苏人既守得住经典、又创得出新局的精气神。这份感悟落于笔端,该是既有传统笔墨的温润,更有时代精神的刚健,这才是属于新江苏的翰墨风骨。
提俊丰
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院专职书法家
泰州,以文化之“强”筑基发展。梅兰芳纪念馆内,大师手札墨迹清雅,戏韵书法皆守“中和之美”,彰显文化自信的精神高度。望海楼上远眺,宋代诗碑与当代生态廊道相映成趣,铺展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
乔园一隅,见证经济之“强”的深层密码。盐商将商业资本转化为文化创造,假山如魏碑峻骨,曲廊似行草笔意,诠释了经济与文化共生的智慧。而今,这种智慧在中国医药城得到新的诠释——科研人员以创新为笔,书写着生物医药产业的新篇章。
行走泰州,处处感受民生之“富”。从东关街老字号的繁荣生机,到医药城“人类疫苗之城”的惠民成果,无不体现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的温暖实践。特别是医药城的创新成果,让“百姓富”有了更丰富的健康内涵。
泰州之行让我们深刻体悟:“强”在创新动能,“富”在民生福祉,“美”在生态和谐,“高”在文明程度。四者如书法的执使转用,相得益彰。我们将以笔墨为媒,创作传递泰州经验的精品力作,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贡献艺术力量。
庞现军
宜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有幸随省书协“强富美高·新江苏”采风团同行,既得机会向外学习、向内感悟,这趟旅程满是欣喜与收获。今日踏上历史文化名城泰州,此地人文如星璀璨,医药高新科企似林繁茂,墨香与药香在风里缠缠绕绕,传统与现代在此刻深深共鸣。
梅兰芳纪念馆里,水袖翻转间裹着百年风华。先生的唱腔里,既有家国大义的沉雄,更藏着江苏人骨子里的细腻与坚韧——这正是“强”的底蕴:以文化为骨,方能立世长存。
登望海楼极目远眺,江淮明珠的波光里,漾着“富”的鲜活图景。古楼曾见证漕运千帆竞发的繁华,如今更望见新城拔地而起的勃发。流水汤汤,载着千年商道的智慧,正奔涌向更开阔的新程。
乔园的一窗一景皆成诗。叠石理水间,藏着江南人对“美”的极致追寻。这份精致不止在亭台园林,更浸润在寻常巷陌的烟火里,是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的生动注脚。
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高地,中国医药城的实验室中,仪器的嗡鸣与创新的火花撞个满怀,让“高”有了最具象的表达。从济世良方的千年传承,到现代医药的破壁突破,这片土地始终揣着“为天下谋健康”的担当,鲜活诠释着新时代的“强富美高”。
一城之内,可观古今之变,更可触江苏精神的传承与革新。笔墨当随时代,此行的所见所感,终将凝作笔端力量,为“新江苏”的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克年
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常务副秘书长
《过个园》
陈克年
翠竹参差共倚堂,
园中曲径韵犹香。
澄潭云影藏山月,
叠巘松阴隐石床。
坐对楼台传典故,
时来风雨说沧桑。
炎炎暑气难留步,
归去还吟一梦长。
《西津渡怀古》
陈克年
遥遥星火忆瓜洲,
浩荡沧波自胜游。
天近暮云浮雨气,
风随帆影逐潮流。
犹存梦幻高歌处,
最是繁华古渡头。
回首江山空一望,
深宵楼外月如钩。
《登望海楼》
陈克年
大开襟抱壮怀哉,
风物连云几度回。
图画吟边新气象,
涛声耳畔旧楼台。
堪将次第鱼龙舞,
且喜殷勤凤鸟来。
世界潮流成激浪,
江山有待是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