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强富美高”新江苏大采风活动走进镇江
来源:江苏文艺网   2025年07月14日09:58
7月10日,全省文联系统“强富美高”新江苏大采风行动正式启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书法家协会采风团于7月11日至13日赴镇江、扬州、泰州三地开展采风创作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引导书法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文化建设决策部署,从江苏大地的生动实践中汲取创作养分。

7月10日,全省文联系统“强富美高”新江苏大采风行动正式启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书法家协会采风团于7月11日至13日赴镇江、扬州、泰州三地开展采风创作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引导书法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文化建设决策部署,从江苏大地的生动实践中汲取创作养分。

7月11日上午,采风团首站抵达镇江,先后走访了镇江博物馆、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与镇江醋文化博物馆。成员们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探寻之心,沉浸式体验了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1

镇江博物馆

历史与建筑的对话

坐落于云台山麓、紧邻西津渡古街的镇江博物馆,其前身为19世纪末的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中国沿海最早的领事馆建筑之一)。五栋西式风格老建筑与现代展厅交相辉映,堪称一部“活的建筑史”。馆藏近3万件(套)文物纵贯新石器时代至今,尤以造型凝重、纹饰精美的西周青铜凤纹尊,以及工艺精湛、堪称唐代金银器“活标本”的唐代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著称。漫步其间,书法家们不仅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所震撼,更从青铜器上的铭文、金银器上的纹饰中,感受到中华文脉的源远流长与艺术表现的永恒魅力,为书法创作中线条的质感、章法的布局提供了直观的历史参照和美学启迪。

2

西津渡

千年渡口的文化印记

作为曾经的南北交通咽喉,西津渡古街绵延约1千米,鳞次栉比的明清砖木建筑尽显江南风韵。元代昭关石塔是罕见的过街石塔遗存,宋代观音洞香火绵延千年,清代救生会则是中国最早的水上慈善机构之一。每一处古迹都承载着镇江厚重的历史底蕴。

行走在青石板路上,触摸着斑驳的砖墙,聆听历史的回响,采风团成员仿佛穿越时空,体味着昔日渡口的繁华与沧桑。古街建筑的精巧结构与空间韵律,传统匾额、楹联的书法意趣,都让书法家们深刻感受到空间与文字、历史与艺术交织的独特韵味,激发了对传统笔墨表现时代精神的新思考。

3

镇江醋文化博物馆

醋都的醇香底蕴

作为国内首个醋文化主题博物馆,该馆分设醋史馆、老作坊和陈列馆三大展区,系统展示醋的起源与发展、传统与现代工艺。在老作坊,采风团成员实地观摩了“蒸、酵、熏、淋、晒”这一完整的传统酿醋工艺流程,深度体验了“醋都”镇江的独特魅力。

浓郁而独特的醋香弥漫在空气中,书法家们饶有兴致地观察着每一道工序。匠人们日复一日的坚守、对传统工艺的极致追求,以及时间与微生物共同作用产生的神奇变化,都给艺术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慢工出细活”“匠心酿造”的过程,与书法艺术中笔耕不辍、追求精进的精神内核高度契合,让大家对“功夫”二字有了更深的体悟。

采风过程中,书法家们深切体会到,唯有怀抱赤诚之心感受时代脉动,以敏锐眼光捕捉江苏新貌,将艺术之根深扎于人民生活沃土,在火热实践中“打深井”、寻源泉,文艺创作才能获得丰沛滋养;唯有在生活的沃土中扎根、勤耕不辍,文艺创作方能结出丰硕成果。镇江之行,大家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捕捉到了时代的烟火气息,更从醋都的“匠心”中汲取了艺术创作的不竭动力。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此行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融入笔端,努力创作出反映“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生动实践、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的精品力作。

4

采 风 感 悟

贾韬

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教授

首先,感谢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的邀请,有幸参加此次书法家大采风活动来到镇江,收获满满。上午,踏入镇江博物馆,历史文物似时光信使,诉说着往昔繁华,让我领略到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西津渡的采风,则如同走进一幅流动的画卷,古街古巷在岁月中沉淀出独特韵味,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镇江的历史印迹。

下午,镇江醋文化博物馆别开生面。醋的酿造工艺,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见证着镇江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此次镇江之行,让我看到“‘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在这座城市的生动实践。古老与现代交融,文化与经济共进。未来,我会将这份感悟融入书法创作,用笔墨展现江苏之美,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添彩。

陈克年

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很高兴参加“‘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书法大采风活动,特别是参观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后,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有三点很深的感触:一是要有服务意识。博物馆入口处有大书法家弘一书写的“恒顺众生〞,核心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书法人,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二是要有精品意识。醋的加工,要经过大小四十八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醋。书法创作亦然,就是要敬畏传统,滋养文心,关照时代,图写自我,努力创作精品。三是创新意识。恒顺的醋,从手工到机器工业生产,既有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也有传承发展的使命要求。作为书法人,我们也当不忘初心,奋发有为,努力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贡献书法人的力量!

张凯

南通个簃艺术馆馆长

通过这次大采风活动,我深刻体会到“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理念的深刻内涵与重要意义。这一理念不仅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更体现了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为青年书法工作者,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努力把这次采风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去,用笔墨丹青描绘出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时代特色的江苏画卷。同时我也将积极投身于“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为推动江苏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李德会

淮安美术馆党支部书记

非常荣幸参加省文联组织的三天艺术家采风活动,让艺术家感受江苏发展新成就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艺术家会讲故事,能够讲好故事。今天是第一天,在镇江,我们参观了镇江博物馆、西津渡、恒顺醋文化博物馆。镇江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博物馆恰恰活化了经典展品,通过他们讲好了镇江的历史底蕴,历史渊源和文化深度。醋文化一直都是镇江的品牌代表,代代相传,现在已然是更具国际视野的战略品牌,发展越来越好,从单一走向多元,他们把企业延续发展和做大做强与当下做醋人的开阔胸襟和竭力付出有很大关系,值得被歌颂,书写了新时代的老企业发展榜样,他们对得起百年老字号一脉相承的本心。

张飞

南京艺术学院书法教师 博士

来到镇江,知其别名“宜”“京口”“润州”“丹徒”“朱方”“南徐”,最喜“京口”之谓,可能是王安石诗句“京口瓜洲一水间”的先入为主吧!

踏入镇江博物馆的大门,夏日的热浪与馆内的清凉此刻冲撞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有了具象画面。玻璃柜里的吴国青铜剑,沉绿的刃口凝固着千年前的寒光。旁边陶罐上的绳纹,是先民留下的指纹,仿佛看到了江畔最早的炊烟飘起。馆藏的件件文物,从商周兽面纹尊到六朝青瓷莲花尊,时光的记忆写下了文脉的更迭与承续。沿着螺旋楼梯向上,西式老洋房的穹顶投下暑光,青铜的冷峻与建筑间的暖阳交织着文明的年轮。

西津渡的午夏是金箔色的。昭关石塔上深绿的苔痕,待渡亭废旧的木桩,脚下青石板路的凹陷不平,映射着古街不过千米里叠压着千年来的足迹。救生会小门半掩,百年前救生红船的木桨似乎还在江波中起伏。拐角处飘来蟹黄汤包的鲜香,茶肆里传出三弦叮咚,街边店铺售货员的一声吆喝,街里街外,原来可以如此丰富。

抵达醋文化博物馆时,酸香已漫过白墙黛瓦,早早钻进我的鼻子里。步入老作坊,跟着制作工艺的示图,巨型口径的蒸锅,列阵的醋坛,青花布的扎带,糯米与麸皮正在黑暗里进行着各自的较量。师傅们掀开醋醅,棕红的浆液泛着绸缎光泽,酸气刺得人眼眶发热。尝一口多年陈醋,酸锐后泛起清甜,久久不能散去。院中矗立着“天下第一醋”巨坛,两米高的陶器盛满琥珀琼浆,是液态的岁月纪念碑。在文创店咬下醋味软糖,酸甜在舌尖绽放,将五谷幻化成此等风物,可称味美。以廿一日光阴守候酒化醋的蜕变,可堪技极。

离开时回望,巨坛静立,肃影如钟,以醋香树成丰碑,在历史的沉浮中见其魂魄,青铜铸其强,江流养其富,山水毓其美,匠心致其高。

江苏书协

责编:李笑林 高仁泉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