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赋能乡村振兴
【编者按】日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为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
在“加强文明乡风建设”部分,《文件》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创新开展“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加强乡土文化能人扶持,引导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乡村不仅要宜居,还要和美。江苏省文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文联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团结引领全省文联系统灵活精准对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将“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有机结合,打通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为助力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文艺的方式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南京师范大学民歌实践团队深入江苏多村开展调研,实践的主旨在于挖掘乡村民歌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发展。通过实地采风、座谈交流,收集民间音乐素材,创作村歌,探索“音乐+乡村”融合路径,激活乡村文化活力与经济价值。
镇江市宝华镇栏江村
5月10日,民歌实践团队来到了江苏省镇江市宝华镇栏江村,团队抵达后,与村民开展研讨会,了解到村名源于抵御水患的历史,老书记高德宝“以身拦江”的事迹形成独特“栏江精神”。村中年轻人多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精神富足。研讨会后,师生与村民田间共唱《送友》等民歌,以歌声传递情感与对土地的热爱。
句容市天王镇白沙村
5月11日上午,团队到达了句容市天王镇白沙村,参观现代农业展示馆与农业科技馆,了解“戴庄经验”引领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村民研讨会上,朱小清爷爷演唱《龙船歌》等民歌,其中《青史更迭歌》具调解矛盾作用,展现民歌多元功能。众人围坐田间听唱,体验乡村生活。
句容市后白镇二圣村
同天下午,团队来到镇江句容市后白镇二圣村,参观二圣村纪念地与纪念馆,了解其从传统农业村的蜕变。与村长交流得知,田间民歌蕴含女性与百姓力量,但面临传承人才短缺等问题。村里计划收集民歌、与外界合作改编,并依托乡村旅游设表演舞台、开发文创产品,推动民歌传播。
高邮经济开发区阳沟村
5月18日上午,团队到达高邮经济开发区阳沟村,阳沟村通过“农业+电商/智慧/文旅”模式发展,村集体成立公司运营电商平台销售土特产,主播郭东平助力农产品线上销售。团队还探访“农民发明家”徐宏忠,其发明的鱼虾缺氧预警器等设备服务生产生活,获专利并转化成果。
扬州北郊送桥镇常集村
同天下午,团队来到扬州北郊送桥镇常集村,与常集村相关人员交流乡村音乐素材挖掘与村歌创作思路,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老艺人,用影像、文字、音符记录濒临失传的民间歌谣,采集乡村声音,为整理民歌集与创作音乐作品积累素材。
南京市高淳区联溪村
5月23日,团队赴南京市高淳区联溪村,与驻村第一书记座谈,交流乡村振兴特色举措与挑战。深入田间、村民家中调研,了解产业模式,为村歌创作收集鲜活素材。在河桥镇开展以“用音乐讲好乡村故事,用创意激活产业价值”为主题的调研,探索音乐与产业融合可能。实践团队走进联溪村的田间地头、村民家中,与当地村民亲切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故事。查看乡村建设现状,了解产业发展模式,记录乡村生活的点滴细节。这一过程让团队成员们收获满满,也为原创村歌的创作积累了丰富、鲜活的素材。
无锡市阳山镇
6月5日,团队来到江苏无锡阳山镇,参与了镇子开展的“民歌与乡村共舞”活动。当地果农、民间艺人与文艺工作者合作,创作“蜜桃主题”民歌,展现乡土生活。桃园小径成“民歌长廊”,村民表演民歌,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田园诗意。“葫芦村”的“葫芦形”市集设“民歌大舞台”、“流动直播间”,融合民歌与水蜜桃产业。未来阳山镇将挖掘“文化+产业”潜力,让民歌成为联结传统与现代的纽带,绘就“产业兴、文化活、乡村美”的新画卷。
通过一系列的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团队收获颇丰,纷纷表示,对后续对音乐的学习、创作、传承、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更加明晰了责任与使命。一是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团队通过调研记录各地民歌,为濒临失传的民间歌谣留存资料,后续将整理成集并改编创作,赋予传统民歌新活力,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二是在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方面:村歌创作与民歌活动将在增强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上发挥积极作用,如栏江村、白沙村等的共唱活动,凝聚乡村情感,激发文化活力。三是在助力拓展乡村发展思路方面,调研中发现的“电商兴农”“旅游+民歌”等模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如阳沟村电商销售、二圣村旅游融合设想,助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四是在校地深化合作方面:团队与各村的交流合作,搭建起高校与乡村的桥梁,为后续在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如二圣村计划与学校合作传承民歌等。五是在社会关注引导方面:通过综合文章及后续成果传播,有望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发展汇聚多方资源与支持,以文艺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团队正在精心打磨创作一批鲜活的反映乡村生活的村歌如《马上相见》、《常集的晨光》、《河桥谣》等,并赶赴各村教唱新创村歌,未来团队将积极助力各村镇参加由省文联、省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办的2025江苏“村歌嘹亮”主题活动,并力争在全国的舞台上绽放异彩,唱出江苏美丽乡村新声音!
投稿 |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