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晚的镇江丹徒区文化艺术中心剧场,注定是一片沸腾的欢乐海洋。“茉莉花开”文艺轻骑兵志愿行——江苏省第七期新文艺群体培训班惠民演出还未开场,剧场内早已座无虚席,从白发老人到垂髫孩童,三百多个座位座无虚席,连过道都站满了闻讯而来的观众,大家手里摇着国旗,脸上带着期待的笑容,像等待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轩明,镇江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德家与新文艺群体培训班的学员和丹徒区广大群众近四百人共同观看了专场惠民演出。
当《文艺两新·同心筑梦》镇江新文艺群体宣传片的温暖画面在大屏幕流淌,观众们静静品读着新文艺群体的成长故事。舞台灯光亮起,镇江市新文艺群体联合会“聲·融合乐团”的乐手们已就位,一曲《问情千千》骤然响起,二胡的婉转、竹笛的悠扬交织在一起,瞬间点燃全场。台下观众纷纷挺直腰杆,原本低声交谈的剧场立刻安静下来,只剩下旋律与呼吸交织,首曲终了,掌声如潮水般涌来,经久不息。
这场由江苏省文联主办、省文联事业部和镇江市文联承办的惠民演出,不仅是新文艺群体的才华展示,更是一场“送到家门口”的文化盛宴。看着满场攒动的人头,感受着空气中涌动的期待,连主持人都笑着说:“丹徒父老乡亲的热情,比夏夜的温度还要高!”
“太挤了!我们提前半小时来都没坐到前排,但是值啊!你看这魔术,比电视上精彩,孩子眼睛都看直了!”市民王女士说道。
00后唱作人王瑞雅的歌声刚起,台下立刻响起年轻观众的尖叫。当“世界赠予我温柔,像星光落在肩头”的歌词唱出时,全场观众仿佛被注入了温暖的力量,手机闪光灯齐刷刷亮起,与舞台灯光交相辉映,台上台下连成一片璀璨的光海。
“多少年没在现场听《女驸马》了!这嗓子,这身段,跟当年电视里演得一样地道!你看这满场的人,都是奔着这份热闹和实在来的!”观众李大爷激动地说。
当镇江丹徒本土的南乡田歌《车水号子》响起,全场瞬间被带入最热烈的互动。“70后”“80后”表演者们身着布衣,用原生态的嗓音再现田间劳作场景,台下观众仿佛穿越回农耕岁月,跟着号子节奏拍手互动,阿姨们抹着笑出来的眼泪,连小朋友都学着大人的样子晃起脑袋,台上台下的呼吸完全同步,成了一片欢乐的共鸣场。
“太震撼了!脸变得比眨眼睛还快!你看这全场的反应,跟过年一样热闹!我本来是陪爸妈来的,现在觉得自己赚大了!”年轻观众小张说道。
“向着幸福一起来,把烦恼全都抛开……”当自由音乐人陈蓓蓓唱起这首轻快的歌,全场观众彻底“放飞”了——过道里的观众跟着旋律左右摇摆,座位上的观众拉起邻座的手一起拍手,连剧场后排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跟着哼唱。此时的剧场,早已没有了台上台下的界限,只有一片被音乐点燃的欢乐海洋,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笑意。
当《我和我的祖国》的前奏响起,全场观众与台上演员共同高歌。“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熟悉的旋律里,有人挥舞国旗,有人把孩子举过头顶让他感受这份热烈。此刻,掌声、歌声、欢呼声汇成一股暖流,剧场的每一个角落都被幸福和自豪填满,这不仅是一场演出的高潮,更是一次心与心的紧密相拥。
演出结束了,丹徒的夏夜却依然滚烫。满场的欢笑、震耳的掌声、不舍的挥手,是这场惠民演出最珍贵的注脚。当艺术真正走进群众、融入生活,当台上台下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这便是“茉莉花开”最动人的芬芳,也是文艺扎根基层最鲜活的模样。
来源 |镇江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