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固成 |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评越剧《织造府》中的禅宗美学
来源:江苏文艺网   2025年11月24日09:49
由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罗周担任编剧,京昆武生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翁国生担任导演,“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得者李晓旭领衔主演制作的诗韵越剧《织造府》在“百戏入皖·星耀合肥”名家名角名剧惠民展演中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与高度评价。该剧在原著基础之上,重构了曹雪芹对《红楼梦》续写与否的心结问题,曾经弥漫于《红楼梦》中的禅宗美学在《织造府》中呈现出别样况味。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评越剧《织造府》中的禅宗美学

文 | 周固成

  由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罗周担任编剧,京昆武生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翁国生担任导演,“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得者李晓旭领衔主演制作的诗韵越剧《织造府》在“百戏入皖·星耀合肥”名家名角名剧惠民展演中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与高度评价。该剧在原著基础之上,重构了曹雪芹对《红楼梦》续写与否的心结问题,曾经弥漫于《红楼梦》中的禅宗美学在《织造府》中呈现出别样况味。

  一、“镜中空相、诸相无相”的楔子引入

  曹雪芹完成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后,后四十回却迟迟不能定稿,为开茅塞,他南下金陵、重访旧地,不期魂穿梦回,于是化身为贾宝玉行游于书中。越剧《织造府》开篇以曹雪芹化身《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导入戏中,透过贾宝玉的眼光看到织造府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依然完好存在,眼前的织造府就是书中的大观园,而这织造府中所发生的故事、所经历的事情一幕幕如电影般回放,难免让人唏嘘感叹。

  第一场《入书》中的曹雪芹躺在象牙床上惊讶自己脑后失了鼠尾辫、曹雪芹替薛宝钗说出让人脸红的关心话语、以及想主动为金钏儿辩护;第二场《春·葬花》中曹雪芹向林黛玉倾诉《红楼梦》;第三场《夏·品茗》中曹雪芹向薛宝钗诉说薛蟠的胡闹脾气;第四场《秋·夜宴》中曹雪芹请老太太赏鉴《好了歌》;第五场《冬·泪尽》中曹雪芹感叹自己是“贾二爷”还是“甄二爷”等。戏曲舞台上的李晓旭一人饰二角,或而曹雪芹,或而贾宝玉,运用穿越的方式见证《红楼梦》中诸多人物的命运起伏与世道沧桑,书中书外,恍若隔世;戏里戏外,难辨真假。曹雪芹在书中所见诸相,皆为镜中之相。台下观众看到这一幕时,难免也会联想到自己所处尘世之相,舞台上演绎的又何尝不是每一位芸芸众生的心中之相。

  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人物塑造

  越剧《织造府》于小说《红楼梦》最大的改编莫过于人物的塑造,尤其是第三场《夏·品茗》中曹雪芹向薛宝钗的“三问”。一问:姐姐真爱穿半旧衣裳么?二问:真爱看热闹戏文么?三问:金玉良缘,姐姐当真信么?剧中的薛宝钗吟唱道:“则为姨娘性俭朴,投她意,我换下新衣著旧服。”因王夫人寡言少语,常年礼佛,年龄大了之后越发怜贫惜老,斋僧敬道。但对其子宝玉却过于溺爱,对于宝玉身边的丫鬟更是严厉苛刻,毫无宽厚之心。薛宝钗穿半旧衣裳多半是为了讨姨妈欢心,伪装成质朴木讷之人而已。至于是否爱看热闹戏文,“则为老太太爱锣鼓,投她意,我专点闹戏伴歌呼。”作为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向来喜欢热闹,每当点戏之时,薛宝钗通常投其所好。除了懂事孝顺之外,内心深处也有巴结谄媚之意。至于是否相信“金玉良缘”之说,更多是“为母亲常叮嘱,嫁名门、攀高第、管什么才郎与无徒!”

  此时,薛宝钗才幡然醒悟,曹雪芹向薛宝钗的“三问”如同佛教中的当头棒喝。多年来,自己的喜好、天性、至爱是否发自自己的本性所需?还是一直为了家族荣华富贵的延续、为了长辈宾朋的提携而做出的种种伪装?六祖慧能当年曾提出“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之说,宋代禅宗系统归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四句偈子。越剧《织造府》中薛宝钗最后能直视自己的内心本性,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从而达到见心明性的目的。

  三、“诸法皆空、因果不空”的叙事结构

  历史上曹家百年基业的辉煌更多是仰仗于顺治、康熙两朝的皇家恩典与时代的政治气候,康熙四十九年(1710)九月初二日,康熙在《江宁织造曹寅奏进晴雨录折》后又朱批:“两淮情弊多端,亏空甚多,必要设法补完,任内无事方好,不可疏忽。千万小心,小心,小心、小心!”一连四个“小心”,可见事态严重,情势紧张。曹寅似已隐约预感到了身后家族命运的危殆,因而“时拈佛语对座客云:‘树倒猢狲散’”的悲凉之语。曹家逐渐呈现出衰败趋势,这层悲凉之感同样弥漫在《红楼梦》之中。越剧《织造府》第二场《春·葬花》中平儿谈道,当年府上预备接驾之时,贾府银子水似地使出去;第四场《秋·夜宴》中众人齐喊“明令各府、查核亏空”的末日到来。历史上盛极多时的盐商在乾隆之后的嘉庆、道光年间纷纷走向萧条落寞。在封建专制的时代之下,曹家的盐业、织造业等若不败于当朝天子的清算打压,也会败于时代的历史宿命。曹雪芹对家族兴衰荣辱的认识,对贾府历史命运的思考呈现出时代的悲剧色彩。

  越剧《织造府》通过贾府的奢侈消费、王熙凤的欺上瞒下、巧取豪夺的行径、以及后辈子孙多属无能之辈等,传达出贾府衰败的主观原因。贾府众多子孙所造恶业,也在此生此世中得到回应,《织造府》从第一场“入书”、第二场《春·葬花》、第三场《夏·品茗》、第四场《秋·夜宴》、第五场《冬·泪尽》、第六场“出梦”的结构设计,巧妙对应一年四季的轮回更替,首尾“入书”与“出梦”的相互照应,哪怕曹雪芹化身贾宝玉去介入贾府的因果,也难以改变大厦将倾、终归虚无的宿命,正应了佛教中的“诸法皆空、因果不空”之定论。

  四、“缘起则聚、缘灭则散”的戏曲主题

  越剧《织造府》中的曹雪芹之所以化身贾宝玉,穿越到《红楼梦》中,是为了解开《红楼梦》续写与否的心结。第二场《春·葬花》曹雪芹中向林黛玉倾诉《红楼梦》时,论道《红楼梦》后四十回不能定稿问题,不能定稿的原因在于写“聚”易,写“散”难。此时林黛玉也感叹人生不开不凋、不聚不散,书稿还是不写为好。然众生皆有情,情之所至,一往而深。《红楼梦》因情而生,不得不写。世间诸相,皆由于此。

  第四场《秋·夜宴》中王熙凤谈道:“底下就团团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在这中秋佳节之际,此语一出,颇显悲凉之意,预示贾府也要“树倒猢狲散”。

  第五场《冬·泪尽》中已经病入膏肓的林黛玉强撑身体与曹雪芹一起去凹晶馆赏月,林黛玉忏悔之前与贾宝玉二人之间的种种怄气,活生生把好日子都白白糟践了。如同纳兰性德悼念亡妻卢氏的“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细节回忆。林黛玉此时的无相忏悔,正如《坛经》所云:“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恶行,一时自性若除,即是忏悔。”通过忏悔来深刻认识自己,放下过去,可惜二人缘分已尽,今生难续。当绛珠还尽眼泪、归返上界之时,剧中的曹雪芹只能在三生石畔上,守护着已经消亡的林黛玉,恪守前世浇灌的情愫。

  越剧《织造府》中的曹雪芹与《红楼梦》中诸多人物的相遇,又都源自于内心的起心动念,而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受皆是果,红楼剧中人物的“缘起则聚、缘灭则散”,解开了曹雪芹是否续写《红楼梦》的心结问题。

  总之,越剧《织造府》虽然全剧充满禅宗美学,却并不显得消沉落寞。《织造府》以曹雪芹身份变幻为楔子引入,灵活生动地穿插于《红楼梦》众生百态之中,让观众在戏曲观赏中看穿纷纷扰扰的尘世之梦,净化自己疲惫的心灵。同时,越剧《织造府》体现大彻大悟的禅宗思想,超越人类精神文化,从知晓“世事无常”的心酸无奈到“人间值得”的入世之情;从懂得“有情皆孽”的人生困境到“有情则聚”的快哉洒脱。正是这种超脱的精神、无畏的境界,涅槃的心灵指引渺小的人类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踽踽独行,永不停息。

  作者简介

  周固成,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责编:李笑林 高仁泉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