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德朝 | “苏超”出圈的美学密码
来源:江苏文艺网   2025年09月15日15:21
2004年初,国际足联正式认定,足球起源于中国古代蹴鞠运动。古往今来,江苏与蹴鞠(足球)有着不解之缘:葛洪《西京杂记》载,刘邦父亲刘太公平生所好,“走鸡、斗狗、蹴鞠,以此为欢”;徐州睢宁出土舞乐车马汉画像,生动再现了汉代蹴鞠场景;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史学者刘秉果领衔撰著《蹴鞠——世界最古老的足球》,2002年3月16日,其受国家旅游总局委托,在长城脚下为访华的球王贝利,安排观摩了一场汉代蹴鞠表演。时光流转至今年5月10日,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下称“苏超”)揭幕战在镇江体育会展中心打响,“苏超”旋即登顶公众热搜话题,成为现象级全民参与事件。美国学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理论著作《引爆点》中,将“流行潮全面爆发,以及一切变化同时产生——这一极具戏剧性的时刻”命名为“引爆点”。“苏超”引领潮流、火爆出圈,内在契合了“引爆点”理论,其深层美学密码值得探讨。

“苏超”出圈的美学密码

文 | 温德朝

2004年初,国际足联正式认定,足球起源于中国古代蹴鞠运动。古往今来,江苏与蹴鞠(足球)有着不解之缘:葛洪《西京杂记》载,刘邦父亲刘太公平生所好,“走鸡、斗狗、蹴鞠,以此为欢”;徐州睢宁出土舞乐车马汉画像,生动再现了汉代蹴鞠场景;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史学者刘秉果领衔撰著《蹴鞠——世界最古老的足球》,2002年3月16日,其受国家旅游总局委托,在长城脚下为访华的球王贝利,安排观摩了一场汉代蹴鞠表演。时光流转至今年5月10日,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下称“苏超”)揭幕战在镇江体育会展中心打响,“苏超”旋即登顶公众热搜话题,成为现象级全民参与事件。美国学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理论著作《引爆点》中,将“流行潮全面爆发,以及一切变化同时产生——这一极具戏剧性的时刻”命名为“引爆点”。“苏超”引领潮流、火爆出圈,内在契合了“引爆点”理论,其深层美学密码值得探讨。

(许丛军 摄)

一、差异化审美共存

江苏既是“苏大强”的聚合体,也是“满天星”的散装体。从经济上看,2024年江苏GDP总量达13.7万亿元,所辖十三地市全部跻身全国GDP百强榜,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更是跨入万亿俱乐部门槛,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5万元。从文化上看,江苏既有以南京、镇江为象征的金陵文化区,有以苏州、无锡、常州为核心的吴文化区,有以扬州、泰州为代表的维扬文化区,有以南通、盐城、连云港为范围的海洋文化区,还有以徐州、淮安、宿迁为中心的楚汉文化区。从足球人才培养看,江苏各地足球发展土壤较为肥沃,2022-2024年苏州、南京、徐州、盐城、淮安、南通、常州、无锡、宿迁、连云港、扬州、泰州、镇江“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认定数量分别为139所、133所、126所、79所、70所、66所、61所、53所、52所、46所、41所、28所、14所。这种罕见的区域均衡与强劲,充分凸显了江苏城市的“马赛克”拼装特征,也为“‘苏超’十三太保”各自独立组建队伍、承办足球赛事、输出地域文化、营销城市形象奠定了坚实基础。差异是对话共存的基础,《周易》六十四卦宇宙图景,深入揭示了万物“对立而统一”的美学法则。正如不同旋律巧妙组合才能奏出优美的乐章,不同色调科学搭配才能描绘精美的图画一样,和而不同的差异性并非要将散装繁星熔为一体,而是要让每颗星辰都能在足球的天空中闪耀,共同织就一幅光芒璀璨的星汉图。

(杨进勇 摄)

二、竞争性审美对抗

“苏超”汇聚江苏十三地市代表队,按照“全民参与+城市荣誉”的核心理念,采取主客场单循环的比赛形式,让每一座城市都有机会在绿茵场上展现风采。“十三太保”骨子里互不服输的主体自信、竞争意识,不仅表现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暗自较劲,还延伸到足球竞技赛场。从深层上说,“苏超”对抗竞争的驱动力源于城市荣誉感的激活,城市荣誉保卫战将地域文化资源顺利转化为良性竞争能量。“十三太保”以城之名展开比赛,任何两座城市间的对战,都是“德比战”。当“南京发布”那篇《“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率先发难后,其他城市随之整军应战,硝烟火药弥漫赛场。用江苏球迷的话说,就是“既定胜负、也决生死”“没有黑幕和假球,只有恩怨和世仇”。且看徐州队激越昂扬的战歌《枪已上膛,剑已出鞘》:“来吧来吧巨浪/来吧来吧风暴/我们早已准备好/枪已上膛剑已出鞘/战争就在下一秒/打赢才有资格聊/冲上战场见分晓/必胜的决心时刻对表/说打就打说干就干/胜利是最终目标。”“苏超”第四轮徐州队主场迎战镇江队,比赛时间拖至93分钟,徐州队球员乔宇一记劲射洞穿防线,将记分牌定格在1:0。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乔宇坚定地说,赛场即战场,“多踢一脚,可能就离进球更近一步”。同一轮比赛扬州队对战泰州队,扬州严防死守,下半场第62分进球,第88分泰州顽强扳平,整场比赛担架上场7次。韩乔生现场激情观战,再现经典语录“这就是足球”。体育精神的内核是公平竞争,这种基于城市荣誉的竞争模式,产生了“仪式化认同建构”效应。

(戚晓云 摄)

三、参与式审美狂欢

“游戏说”是审美起源的代表性学说之一,审美精神与游戏精神本质相通,都追求非功利性的自由特质。荷兰学者约翰·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一书中指出:“游戏是这样一种行为,它在时空的界限之内,以某种可见的秩序,按照自由接受的规则进行,并且在必需品或物质实用的范围之外。游戏的基调是狂喜与热情,并且是与那种场景相协调的神圣或喜庆式的。一种兴奋和紧张的感觉伴随着行动,随之而来的是欢乐与轻松。

”“苏超”开战以来,从常州队笔画保卫战、南京队与南通队“只能有一个南哥德比”、南京对阵无锡的“盐水鸭VS水蜜桃”美食德比,到淮安队《南京零》与南京队《南京赢》的线上“拉歌”对战、无锡队和常州队互唱《阿刁》《无所谓》的调侃造势,到苏锡常“太湖三傻”、无锡队“有佛则赢”、常州队“有龙则零”的花式梗语,再到8月16日晚“苏超”第9轮常州队煎熬98天终破局的全网沸腾,“苏超”创造了赛场内外没有看客、线上线下都是主角的消费社会景观。

在江苏省内粉丝狂嗨之际,江苏省外粉丝也不甘寂寞:安徽街头LED屏打出“南哥,输了无所谓,大不了回安徽当省会”的标语;南京对口援疆城市伊宁用谐音梗表白,“无论比赛第几,‘宁’是咱永远的‘南’哥”;淮海经济区枣庄、宿州、萧县、淮北、菏泽等城市,以及徐州对口援疆城市奎屯,纷纷喊话“徐老大,加油!”前国足主帅米卢蒂诺维奇、球星贝克汉姆等也密切关注“苏超”,甚至用中文为支持球队加油鼓劲。“苏超”徐州队共有11位队员来自江苏师范大学,其中足球教师1人、研究生1人、足球运动专业及运动训练专业足球专项本科生9人,另外还有体育教育专业往届毕业生3人。每逢徐州队比赛,全校师生或亲临现场呐喊助威,或相约电视屏幕前集中观战,并及时在抖音、小红书、校友群、朋友圈等播报分享战况,通过参与互动收获了极大满足。

“苏超”还激发了江苏文艺界的创作热情,全景纪实文学《苏超来了》、网络文学《苏超草根英雄传》、京剧版《苏超十三太保霸气下战表》、歌曲《苏超第一等》《十三太保,我爱你》、微短剧《重生,我在苏超踢前锋》《穿越之苏超军师联盟》等脱颖而出、以艺助战。《光明日报》记者采访评论总结的好:“它让足球回归快乐本质,更成为文体旅融合的黄金样本”。

(孟宪军 摄)

四、沉浸感审美共情

作为情感认知的最高形式,审美共情通过参与或代入的“爽感”方式沟通世界,无疑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和谐共振。亚瑟·乔拉米卡利等学者在《共情的力量》中将其描绘为:“把你的生活拓展到别人的生活里,把你的耳朵放到别人的灵魂中,用心去聆听那里最急切的喃喃私语。”“苏超”巧妙地将城市符号与足球竞技相融合,宿迁与徐州“楚汉2.0德比”点球大战被解说员比喻为现代版鸿门宴,南京与无锡对决被赋予秦淮灯影与太湖渔舟的文化意象,南通狼头队徽、徐州楚汉战甲球衣等地域符号被4K高清放大,视听特写让现场观众对所在城市的集体认同瞬间暴涨。

“苏超”重视真人真事挖掘,当39岁的村支书戴虎替补登场时,解说员深情地说“他的护腿板还带着稻田的泥土,却在禁区里开垦出希望的绿洲”。“苏超”现场洋溢着“足球热情”,观众看到带有自己影子的普通人为了梦想在绿茵场上奔跑拼搏,油然产生强烈的情感投射和交互共鸣。“苏超”通过公共仪式创造了一个被多元体验包围的社交场域:南京五台山体育场近1万6千名观众高唱国歌的整齐行动,自然链接了爱国主义情感;南京奥体中心6万名球迷齐唱《茉莉花》为球队加油的场景令人动容;淮安体育中心灯光突然熄灭,3万名观众齐举手机,黑暗的球场瞬间幻化成天上银河;常州暴雨磅礴之夜,3万6千名观众坚守到终场哨响,一次次氛围拉满的情绪动员铸造了坚不可摧的情感共同体。

“苏超”创造了“媒体造梗—政府接梗—全民玩梗”的全新传播形态,让观众从被动接受升级为“参与式创作”。江苏广电集团采用“双头部”传播策略(“大屏直播+小屏互动”模式),通过江苏卫视提供高清稳定的赛事信号,同时在“荔枝新闻”APP打造“第二现场”,观众可实时参与投票、多视角切换,单场互动参与率高达75%。沉浸式共情打破了球员与观众的身份、看与被看的界限,观看主体的精神与被看客体的存在融为一体,无形中重塑了中国足球精神图腾。

(李慎凯 摄)

作者简介

温德朝,徐州市铜山区评协主席,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来源: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责编:李笑林 高仁泉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