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胜宠 张明浩 | 从影像真实到民族记忆
来源:江苏文艺网   2025年09月03日11:04
2025年上映的电影《南京照相馆》,由申奥执导,刘昊然、高叶、王传君主演,通过“吉祥照相馆”这一叙事空间,讲述普通人在民族存亡之际,保存胶片、守护真相的故事。从影像话语、人性抉择与记忆传承三个方面来看,《南京照相馆》不仅是一段历史的重现,更是一种对当下的思考。

从影像真实到民族记忆

——评《南京照相馆》

文 | 满胜宠 张明浩

2025年上映的电影《南京照相馆》,由申奥执导,刘昊然、高叶、王传君主演,通过“吉祥照相馆”这一叙事空间,讲述普通人在民族存亡之际,保存胶片、守护真相的故事。从影像话语、人性抉择与记忆传承三个方面来看,《南京照相馆》不仅是一段历史的重现,更是一种对当下的思考。

一、影像话语:宏大叙事与微观视角的叙事交汇

在创作维度上,《南京照相馆》颇具巧思之处在于它找到了一个叙事交汇点——胶片。胶片既承担了历史的记录功能,是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同时又具有叙事功能,成为推动人物命运、矛盾冲突与情节发展的主线。在这个意义上,胶片不仅是一个物件,更是影片创作结构的核心。

宏观层面,胶片的曝光让历史的暴行得以在国际社会显影;微观层面,胶片则是串联起苏柳昌、金承宗、林毓秀等人的命运,让故事获得持续性的戏剧张力。影片通过胶片建构出一种叙事的双重表达。一方面,对中国人来说,它是历史记忆与民族屈辱的血证;另一方面,对日本摄影师伊藤秀夫(原岛大地饰)来说,它却是事业晋升的阶梯。正是在这种二元张力下,影像获得了多重语义,胶片既是证据,也是工具;既是控诉,也是掩盖。导演通过这种设计,把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照相馆里几位小人物的微观叙事紧密结合。

尤为精彩的是,影片通过摄影师伊藤秀夫与冲印师苏柳昌(刘昊然饰)的对照,强化了胶片的叙事功能。伊藤秀夫代表着历史影像的记录者,掌控快门与权力;苏柳昌则在极短的时间里被迫成为冲印者,凭借胶片冲印技能暂时“保命”。两人的关系既是宿敌,又是有关青年本质的一次具象对撞,前者妄图用影像粉饰侵略,后者在显影过程中逐渐觉醒,激发了吉祥照相馆所有人保护历史印记的想法。胶片在叙事与人物之间不断转换意义,也成为民族与个体、侵略与抵抗之间最鲜明的叙事符号。

二、人性抉择:镜像人物与角色命运的裂变重组

影片中的人物塑造并没有依靠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通过精准的人物镜像关系来完成。人物的成长、觉醒与牺牲,都在关系的对照与冲突中自然展开,这也是该片在创作维度上的独到之处。

首先,苏柳昌与伊藤秀夫两位青年人物的镜像关系,为影片提供了主线张力。两人同为青年,一个在不断挣扎中走向民族觉醒,一个却在虚伪与权力中愈发扭曲。伊藤与上级曲解了“仁义礼智信”,妄图以虚伪的解释掩盖侵略的暴行,他给苏柳昌的两张通行证,实则是死亡陷阱。苏柳昌的觉醒,正是通过与伊藤的对比完成的。他死亡之前,说出“我们不是朋友”,这句话承载了青年成长与国家话语的重量。

其次,林毓秀(高叶饰)与王广海(王传君饰)的情人关系,投射了背叛与觉醒的二元力量。林毓秀起初依赖王广海,希望通过假意顺从日军换取生存机会。但王广海在权力与利益面前选择了背叛同胞,最终也将林毓秀推向痛苦的深渊。正是这份“顺从的背叛”,让林毓秀看清现实,完成了从依附到独立的女性形象转变。在她与王光海决裂的情境中,喊出从小学戏时扮演过的女性英雄时,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抗争,也是对个体民族身份的确认。

最后,伪装夫妻的苏柳昌、林毓秀与照相馆老板金承宗(王骁饰)一家之间的镜像关系,揭示了真实的中国人民内在的情感转变。苏柳昌与林毓秀最初假扮夫妻,只是为了生存。但当他们与金承宗一家共同守护胶片时,这种伪装逐渐演化为真正的民族情感共同体关系。个人的存亡,最终升华为集体的守护与牺牲。从个体生存到群体大义的转化,使群像抉择更显真实与厚重。

因此,影片中的人性弧光,并不是创作者强加的,而是通过关系的塑造与冲突的推动自然生成。正是这些关系的裂变与重组,成就了人物的成长轨迹,也让观众在共鸣中感受到民族精神的苏醒。

三、记忆传承:民族认同与当代启示的双重构建

《南京照相馆》强调叙事主体的回归。守护胶片的是普通的中国人,邮差、照相馆老板、演员……他们用血肉之躯把真相交给世界,这是一种文化主体性的自我确立,也是一种民族记忆的主动守护。影片在当代语境下还具有启示意义。

胶片不仅见证了历史,也通过叙事成为记忆传递的象征。影片在文化层面最重要的意义,是它完成了一次民族记忆的显影与认同的重建。影片的结尾通过军事法庭的审判场景,让这些冒死保存下来的胶片成为铁证,帮助对侵华日军主犯定罪。这不仅是史实的还原,更促使叙事和角色实现逻辑闭环。

在影像随处可见的今天,《南京照相馆》所呈现的并不是一场单纯的历史复刻,而是一种回归“真实”的努力。影片通过底片还原出历史的胶片质感,把屠杀的证据与影像的重量交到观众面前。更重要的是,它在叙事上坚持了真实,通过照相馆里的日常与困境,把战争的残酷折射到几位普通人身上。人物的成长同样真实,他们的转变来自生死边缘的选择与关系的冲突,而不是被硬生生赋予的英雄光环。正因为这些层面的真实,影片才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让观众相信记忆可以通过影像和人物的命运被传递下来。

影像是见证,也是抵抗,记忆是疼痛,也是力量。历史或许会被遮蔽,但无法被抹去。《南京照相馆》以胶片为叙事交点,将宏大历史与微观命运、记录功能与叙事功能巧妙结合;它通过人物关系的对照与冲突,展现了人性在极端困境中的真实抉择;它更在文化层面完成了民族记忆的显影,提醒当代观众铭记与守护历史。正如银幕上那些逐渐显影的胶片,苦难不仅是过去的印记,更是未来的警醒。铭记历史,吾辈自强,这才是影片真正留给观众的精神遗产。

作者简介

满胜宠,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张明浩,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生。

来源: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责编:李笑林 高仁泉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