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 全国优秀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作品展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启幕
来源:江苏文艺网   2025年10月14日09:55
第三届全国优秀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作品展海报第三届全国优秀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作品展启幕。

10月13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精品展在南京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启幕。

展览涵盖第三届全国优秀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作品展、第三届江苏十佳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作品展、江苏民间工艺名家名作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民间工艺作品展等几个子展览。展览参展作品共300件,来自全国21个省区市,涵盖50余种工艺门类。

其中,作为本次展览的重头戏,第三届全国优秀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作品展呈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位优秀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的近百件(组)作品,展现了青年民间文艺工作者扎根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面向未来中为传统技艺的当代传承所做出的深入探索。

展览将持续至10月22日。

观众参观第三届全国优秀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作品展

第三届全国优秀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作品展精粹

刘洁

青年面塑艺术家

霸王举鼎 (武汉面塑)

昭君出塞 (武汉面塑)

琴台闹春 (武汉面塑)

刘洁的面塑创作根植于纯天然材质与传统捏塑技艺,于方寸之间承续千年文脉。在恪守传统本味的基础上,将古典雕塑美学融入民间工艺,以精微写实重构传统造型语言,使作品中的盔甲鳞片纤毫毕现,人物气韵流转如生,为传统民间工艺赋予了当代审美价值。

杨眉

鱼皮技艺传承人

赫哲神韵之生命乐章(鱼皮镂刻工艺)

赫哲族伊玛堪民族史诗系列鱼皮组画(鱼皮剪贴工艺)

盛世新象赫哲族鱼皮镂刻组画(鱼皮剪贴工艺)

杨眉长期致力于以鱼皮技艺呈现赫哲族独特的民风民俗,其作品以天然鱼皮为材料,将传统鱼皮镂刻技艺与现代光影艺术相结合,创造“多层镂刻透叠技法” 构建三维空间,实现了 “材质-技艺-空间”的三元互动,将作品从“平面装饰”推向“空间装置”,为工艺转译提供了创新范式。

陈玉坤

青年石雕艺术家

姐妹花(石雕)

听海(石雕)

消费时代(石雕)

陈玉坤“惠安女”系列石雕在继承惠安南派精雕细刻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学院派造型手法,将写实和写意两种风格相结合,并以汉白玉纯洁无瑕的质感相衬托,创作出了既体现传统雕刻精神又对艺术形式进行创新的作品。

岳红霞

青年剪纸艺术家

幸福琵琶(剪纸)

团结颂(剪纸)

黔地大歌(剪纸)

岳红霞的剪纸艺术特色鲜明,她多以黔西北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为题材,融合拼色、接色、垫色等技法,将图腾符号、吉祥图像融入其中,造型大胆夸张,刀法流畅,线面交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郝如香

布糊画第五代传承人

雄鸡图(布糊画)

一花一世界(布糊画)

布糊服装(布糊画)

郝如香对布糊画这一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技艺进行了创新,首创布糊画无褶皱写真及布糊画全立体糊制、劈毛植入技法,将人物、动物、风景等多样题材融入创作中,并创新性地将布糊画嵌入进服装、家具等衍生品之中。

施君

青年设计师

珐琅摆件——扇(金属工艺)

珐琅摆件——太湖石(金属工艺)

珐琅摆件——文鳐鱼(金属工艺)

施君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与创新表达,将琉璃、珐琅、铜艺等工艺技艺融入现代设计,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当代需求相结合,拓展工艺材料在建筑幕墙、家具设计、文创产品等领域的应用,并通过材料创新与工艺标准化推动手工艺产业化进程。

敖日格勒

蒙古族金属工艺传承人

马蹄香炉(金属工艺)

铁错金马镫(金属工艺)

印玺(金属工艺)

匠人的锤声与风马旗的猎猎声交织成一首古老的歌谣。蒙古族金属工艺以工为骨、以火为魂,在錾刻与锤打间延续着游牧民族的千年智慧。这种精神,在敖日格勒的创作中得到生动诠释。

莫元花

青年刺绣艺术家

飞来之石(刺绣)

公园(刺绣)

灵眸(刺绣)

莫元花不断研究创新乱针绣新技法,注重加强乱针绣针法专项技术研发,在创作中总结了乱针绣多变灵活的技艺。

郭夷锬

萃华花丝镶嵌与錾刻技艺第四代传承人

“出水芙蓉”花丝手包(花丝镶嵌与錾刻技艺)

“气势如虹”生肖牛摆件(花丝镶嵌与錾刻技艺)

“依语”首饰盒(其一)(花丝镶嵌与錾刻技艺)

郭夷锬致力于花丝镶嵌与錾刻技艺的创新传承,通过与服饰、配饰等相关艺术领域的跨界融合,赋予传统工艺时尚感,推动非遗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并借助巴黎时装周、戛纳电影节等国际时尚活动,让世界感受东方美。

游晓蔓

河洛澄泥砚第六代传承人

永远盛开的焦桐花(黄河澄泥砚)

大河奔流(黄河澄泥砚)

神都洛阳(黄河澄泥砚)

黄河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唯一的非石质砚,材质取自黄河澄泥。在创作中,游晓蔓兼顾原有材质特性,注重跨工艺的协调性,适度融合不同材质及艺术形式来营造一种差异化美感,以此阐释黄河澄泥砚在当下的“再设计”理念。

责编:杨梦媛 高仁泉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