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杂技家协会青年杂技人才提升工程——编创人才研修班开班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这不仅表明了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性,而且对广大青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出了明确要求。新征程上,如何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努力创作出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杂技佳作,是广大青年杂技编创工作者需要答好的时代命题。
2025年7月30日至8月3日,由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杂技艺术中心、内蒙古杂技家协会、内蒙古艺术剧院杂技团承办的中国杂技家协会青年杂技人才提升工程——编创人才研修班在鄂尔多斯市举办。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协主席边发吉,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唐延海,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贵羲之,中国杂协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湖南省杂协主席赵双午出席开班式。唐延海作开班动员、贵羲之致欢迎辞。赵双午主持开班仪式并领学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杂协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鲁航于8月3日做结业小结。本次培训旨在提升青年杂技编创人才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创作水平,为培养和造就杂技创作的有生力量、中坚力量和领军人物打下基础,为繁荣发展杂技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要打好基础。
★提升思想 开阔胸怀★
把握“人民之问” “时代之问”
思想政治课程是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和关键之举。号召广大青年杂技编创工作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是本期培训最终目标。
边发吉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指导杂技艺术创新创作”为题,结合自身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讲述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课。他运用大量的实例、生动的戏剧语言分析了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指出作为一名青年杂技编创人才,要牢牢树立精品意识,保持敏锐洞察力,在创作中运用多种艺术形式互相融合,以小舞台表现大世界,做有智慧有才情、敢担当敢创新、可信赖可依靠的新时代杂技编创工作者,用杂技讲好中国故事,让文艺为时代放歌。边发吉深入浅出、层层递进地剖析了杂技艺术的发展,解读了杂技艺术之美,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让学员意犹未尽、受益匪浅。这些理论和观点对学员坚定文化信念、攀登杂技艺术高峰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唐延海在开班动员中指出,创作是文艺工作的中心任务,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杂技编创工作者要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创作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杂技作品。青年杂技编创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唯有用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努力,下苦功夫、练真功夫,施展才华的舞台才会越来越宽广,才能创作出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同时,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杂技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杂技艺术表现的主体,把人民视为杂技作品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每一位杂技创作者的天职。
鲁航在题为《深思践悟笃行 担当舞台使命》的思政讲座中指出,新时代杂技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是面向未来的重要责任,也是引领时代潮流的重要使命。杂技工作者不仅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更是引导社会道德观念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杂技工作者不仅要将创作和传播文化视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更要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思想工作者和道德引导者,在各个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杂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杂协主席、上海杂技团有限公司艺术指导、顾问俞亦纲在题为《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国杂技演艺事业迈向高峰》的辅导讲座中强调,要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杂技演艺事业创新发展。他表示,近年来在中国杂技家协会的团结引导下,杂技工作者在演出、人才培养、市场培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良好成效,这些成就代表了中国杂技演艺事业努力迈向高峰的发展趋势。他号召青年杂技编创工作者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实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创作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作品。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讲道理要建立在事实基础上,以事实支撑道理,用道理诠释事实。本次培训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推动学员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通过观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鄂尔多斯实践教育馆”,本次培训将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纸面”走向“地面”,从“灌输”变为“浸润”。这些“有形有感有效”的举措,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叙事化为可触可感的日常生活,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抽象概念转化为生动实践。
5天的培训,让黑龙江学员李薇娜深有感受。她表示,此次培训是一场心灵上的洗礼和思想上的升华,是一次与杂技编导们共同成长的难忘经历,作为青年杂技编导要更加扎实努力,创作出更多以人民为中心的好作品。
★贯通历史 拓宽视野★
明晰“世界之问” “中国之问”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他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如何使优秀传统文化凸显现代意义、体现现代价值、形成现代认同,是杂技创作者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价值所在。
唐延海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挖掘文化富矿,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在当今经济社会深刻转型变革、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的形势下,作为杂技编创工作者更需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时代价值,汲取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精髓,努力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传统的杂技内容进行加工、改造、蝶变,赋予其新的表达样式,即“形”的更新;还要对传统杂技形式的内涵进行拓展、延伸、深化,丰富其新的价值空间,即“神”的发展。只有做到了这些,杂技编创工作才能实现高速发展。
赵双午作为40年的杂技人,从演员到老师,从编导到管理,不仅经验丰富,而且成就卓然。在《杂技艺术的双轮驱动:创新突破与人才根基》的辅导讲座中,她强调,“没有创新的杂技,就像没有翅膀的飞鸟——纵使千般力,难离方寸地!”“当全球演艺进入‘创意经济’时代,杂技靠祖传绝活单打独斗已成历史。观众要的不只是惊心动魄的刺激体验,更想要触摸灵魂的审美震撼。”“将传统技艺与当代思潮碰撞,打破古老的刻板印象,让中国杂技成为世界艺术之林的独秀奇株。”句句珠玑,将理论联系实际,为青年杂技编创工作者拓展了思考的维度和深度。
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杂协主席、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艺术总监吴正丹作了题为《肩上芭蕾——撬动杂技剧目化变革的支点 跨越国界的艺术传奇与时代担当》的专题授课。从练功的成长密码到精彩的舞台呈现以及艺术生涯的长远发展,吴正丹围绕“如何进行舞台呈现”“表演演给谁”和“如何保持良好心态”三大主题,采用现场互动教学的方式,分享他在演艺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他鼓励杂技青年杂技编导要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提升自己的演艺技能和艺术修养,为中国杂技贡献更加年轻、更加朝气、更加全面的坚实力量。
一级演员、一级编导李春燕作了题为《在创新与融合中求索——谈杂技剧编创》的专题授课。她把对舞蹈、对舞台艺术的热爱和理解融入了杂技剧的创新创造中,讲述从塑造人物群像到刻画典型角色,以技取胜的杂技如何叙事,如何传情达意,如何用杂技的肢体语汇和独特艺术魅力去塑造人、感染人。她指出杂技艺术之所以能生生不息,是因为它的包容性、适应性很强。她鼓励杂技编导应多发挥作用与时俱进,通过多种手段来达到杂技艺术创作的目的,努力地用好各种技术手段和创作手法来共同完成艺术作品的表达,让杂技作品更具文学性、更有深度,也更厚重。
图为中国杂技家协会青年杂技人才提升工程——编创人才研修班研讨现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培训采用多维课堂的方式,进行了两场形式丰富、生动有趣的交流研讨。在主持人肖雨的带动下,所有学员全员参与、分组研讨,充分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多元方法,通过场景设计、情景模拟,找案例、想方法,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员们主动走上“讲台”,以“小问题、小案例”为突破口,用“微课堂”讲出大道理,既促进了学员的真学真知真懂,又推动学员之间交流互鉴学学相长,形成以讲促学、以讲带学的良好风气。
精心设置的课程、专业实效的指导,让学员回味无穷。贵州学员贺贝西表示,本次培训是一次扎实的专业赋能与智慧启迪。课程内容涵盖杂技剧目创新、人才培养、舞美呈现、项目运营等多个维度,为我们构建了系统的知识框架,破解了长期困扰的创作瓶颈。上海学员沈思思表示,研修班紧扣杂技编导核心素养提升,通过丰富多元的现场教学、互动研讨与观摩实践,为杂技演员的表演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深度。安徽学员沈智表示,通过培训,在专业授课、导演基础、舞美呈现的学习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对如何在杂技的传承中创新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新时代杂技事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质量的编创人才队伍的支撑。中国杂技家协会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本次培训共录取了由29个省级杂技家协会推选出的37名优秀学员。学员们进行了深入思考,展开了热烈讨论,从创作理念革新到技法突破,从题材挖掘到情感表达,各方在思维碰撞中凝聚共识,为杂技编创工作注入了兼具时代温度与艺术深度的思考。
杂技编创人才的培养难度大、周期长,不仅需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战略意识,而且要按照新时代杂技工作的发展要求完善梯队建设,这样才能为杂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下一步,中国杂技家协会青年人才提升工程将努力延伸工作手臂,畅通联络渠道,积累经验、拓宽思路,为青年杂技工作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和展示的舞台。中国杂协也将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发挥好组织优势、专业优势,推进主题采风创作、志愿服务、评奖办节、理论评论、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加强“杂技两新”团结引领,探索工作新方式新举措,为所有杂技工作者做好坚实的“后盾”,团结引导广大杂技工作者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迎来杂技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和空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留下鲜明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