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出现后,当代摄影实践该何去何从”“技术与艺术不断博弈,该如何捍卫艺术的尊严”“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技艺和创意哪个更重要”……8月11日下午,由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和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蒋澍作品研讨会”在宁召开,来自省内学界业界近1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评析蒋澍摄影作品,探讨其创作风格、理念、技艺以及在AI领域的创新性实践,并就由此引发的对当代摄影的思考展开了一场生动热烈的讨论。本号将陆续刊发专家的发言文章,以馈读者。
在蒋澍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文 |许益民
今年6月18日,万众期待的第十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暨中国摄影奖颁奖典礼在三门峡举行,我省摄影家蒋澎先生荣获摄影界最高奖 —中国摄影金像奖,可喜可贺!
蒋澍在多年的摄影实践中,努力践行新时代摄影人的使命与担当。一方面,他潜心摄影艺术创作,取得丰硕成果,作品连续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等国内重要展览;另一方面,作为具有丰富经验的策展人,他担任了中国摄影家协会、江苏省文联、无锡市政府主办的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的执行策展人,近几年还先后策展过第23届、第24届江苏省摄影艺术展览,第三届、第四届“江苏省文艺大奖·摄影奖”获奖者作品展以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等重大主题摄影展,为摄影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蒋 澍《看见自己》系列之《展览开幕前的最后一次检查》
去年7月,江苏无锡举办了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蒋澍担任执行策展人,我亲眼目睹了他的创作方式。在展览开幕的前一天,我带了一帮人到展厅去检查,进门就看见蒋澍和他的助手在地上做标记定位,我就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创作,他原来是用文字去总结他的每一次策展经历,这次他改变了方式,想用影像的方式去为这次策展工作做一个总结。我当时忙于其他开幕式事宜也没在意,之后当我参加本届金像奖评选的时候,很惊讶地见到了这幅作品,当时我茅塞顿开。
现在回想起来,蒋澍的作品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行为:他为自己策划了一个不同的现在,他用独特的视觉语言赋予了摄影艺术以新的生命。他的艺术创作是基于作品、社会和空间构建的,蕴含了巨大的精神能量,他的代表作品其表现手法独树一帜,融入了当代的观念意识。每次创作新作品,他前期要做很多的案头工作,集编剧、导演、主演、摄影、剪接、制作、发行于一身。初稿完成后还广泛听取前辈和同行的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直到满意为止。记得去年春天,他特意来无锡见我,带来了装的满满画稿的大画夹,这些都是为冲击金像奖作品的设想与效果图来听听我的意见,我们从上午9点半一直聊到下午2点……
蒋 澍《手机迷思》系列之《逃离》
此次金像奖获奖的《看见自己》和《手机迷思》这两组作品,是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将当下大众关注的热点、人类所面临的困境和出路的探讨,融入到艺术创作中,他似乎把自己装扮成堂吉诃德,冲进亦真亦假的各种生活场景,但又快速引领观者回到现实中,回味影像带来的思考,既幽默夸张又不乏善意的评判。这也是评委会对蒋澎的获奖评语。他的参评作品得到了全体评委的一致认可,并以高分实至名归的捧得大奖。
在金像奖艺术类的申报作品中,蒋澍的作品无论是题材、内容、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都是很新颖和独特的。本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的评选,让我感到中国摄影家协会制定的规则是很科学、细致、规范的,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本届的评选标准强调体现时代精神、展现艺术内涵、体现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作品。虽然申报作品的整体质量值得称赞,但也看到很多同质化的作品。评选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评委们特别关注那些表现出原创性、艺术成就、理念创新的作品。如今,蒋澎先生又开始关注并研究AI(人工智能)生成图像,相信随着摄影新技术的发展,他一定会赶上时代的步伐。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提倡摄影的创新,但这种创新不是模仿,更不是盲目地去创新。我们倡导用科学的方法,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很清楚的脉络,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和策略,有一个诉求和理念。要善于对整体的摄影创作体系,做出规划和整理,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创作技巧、理念、形式和内容,这是一种理性的过程。摄影是一种承载深刻思想的媒介,它捕捉时代精神,通过艺术感染力与观众产生共鸣。所以,作为新一代的摄影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在形式与技巧上创新,更要在作品的思想内容上大胆创新,创作出内容丰富、思想性强、富于时代精神,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摄影作品。
作者简介
许益民,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