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润金陵 | 文学与戏剧的双向奔赴——文学作品的戏剧改编创作分享会举办
来源:江苏文艺网   2025年09月29日16:41
9月27日下午, “剧润金陵”文学作品的戏剧改编创作分享会在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

9月27日下午,“剧润金陵”文学作品的戏剧改编创作分享会在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本次活动邀请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李伯男,青年编剧、南京大学文学院教师温方伊作为嘉宾与观众现场分享文学作品戏剧改编的经验和趣事。

 

分享会上,两位嘉宾围绕“改编”展开了深度交流,从“选书”到“落地”,每个环节都干货满满——

互动环节

现场观众在纸上写下他们所期待能够呈现在戏剧舞台上的文学作品,两位老师选取其中熟悉的文学作品考量是否适合改编成戏剧作品。

温方伊和李伯男都提到,判断小说能否改编,首先看叙事与结构:像《离婚》这样结构集中、时空聚焦的作品,改编难度不大;而《安娜·卡列尼娜》这类线索多、跨度大的长篇,就要更谨慎。其次看内容适配性,目前比较成功的鲁迅文学作品改编成的戏剧作品都有同时拼接几部鲁迅作品的现象。

1.谈及改编流程

温方伊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作为编剧,我第一步会先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本小说,哪怕是脑海里只有一个片段的画面,有思路了才会着手准备,要是毫无头绪,干脆就放弃。”她以两部作品举例:“《活动变人形》就适合传统戏剧表达,直接筛选整理事件与人物关系就行;但《繁花》线索多、人物又多,我就先定了三部曲的结构,每部围绕核心人物筛选内容、串联线索,必要时还得加些原创内容。”

李伯男则从导演视角补充:“拿到剧本后,我先得判断这个剧本成立不成立,接着琢磨剧本有没有传达出小说的精神,能不能呈现原作的文学深度。之后会和编剧沟通打磨剧本,有些作品排练的时候还得做补充性调整。”

2.不同篇幅小说的改编痛点

针对不同篇幅小说的改编痛点,他们分享了实战经验。聊到中篇小说《活动变人形》的改编,温方伊坦言:“这部小说的难点挺多,它有好几个时间线,结构还是非线性的,而且像母女长达1小时的闲聊这种情节,在舞台上没法直接呈现。”

她透露了应对方法:“我们最后删减了一些内容,保留儿子的旁白来补充信息,把非线性结构改成了线性结构。同时从小说里提取其他事件,用戏剧手法调动人物情绪,快速实现情绪起伏,增强戏剧冲突。”

对于长篇小说《繁花》的改编,她使用“定核心人物+交叉叙事”方法,同时导演团队也借助舞美(如横向传送带)呈现时间与空间变化,避免流水账。

李伯男导演则分享了《北上》的改编思路:“《北上》有好几组人物,还有两条时间线。我们在戏剧中后部让这些人物平行生活在同一个物理时空里,高潮处设计了合影的场景,这样既能凸显主题,又能让叙事结构变得合理且有深度。”

3.创作与受众的关系

聊到创作与受众的关系,李伯男坦言:“想兼顾所有年龄段的观众太难了,我创作的时候心里会有个‘模糊观众’的概念。基本上是凭着自己的审美喜好和风格来创作,吸引那些趣味相近的观众。虽然知道从商业角度看,作品需要类型化定位,但我个人创作的时候很少考虑这些。”

温方伊则提到,委托创作时会考虑甲方对受众的判断(如商业剧场主力是青年女性),但底线是“先打动自己”。

4.小说金句在舞台改编中的处理

李伯男老师结合现有案例认为金句是否“发人深省”由观众决定,而非创作者自定,若金句不符合戏剧场景需求,即便经典也可能被舍弃。

温方伊老师提到不会刻意为金句创作。优先保留小说中金句,但需结合剧情判断是否必要,避免生硬植入。

问答环节

 

 

Q.《繁花》中人物的“不响”怎么处理?

温方伊:“小说里人物经常‘不响’,行动还少,改编的时候确实得花点心思。我们让其他行动积极的角色来推动主线人物,剧本里会直接标注‘沉默’,然后靠导演设计动作,再加以配乐和多媒体,在舞台上营造出静默时刻,用这种方式展现人物的内心波动。”

Q.原创与改编的舞台区别?

李伯男:“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不管是原创还是改编,最终都得成为独立完整的作品。但小说改编有个关键点,就是得找到戏剧的独特表达点,体现出舞台的优势,不能一直依附小说。这有点像‘同人文’创作,源于小说,但得有新的创作延伸。”

Q.如何从文学作品内容中提炼舞台形式?

李伯男:“要先看文学作品的创造你觉得你是不是感兴趣,并且能把它变成你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同时还得找到独特的方式。一个就是传统的方式 ,就是小说本身非常符合本体美学。还有一种是很有创新的或者是很大胆的,就是如何通过所有的部门把它呈现出一种新意,然后让这个小说找到一种最佳的舞台呈现方式 ,那么这个舞台呈现方式本身就蕴含着文学作品最本质的价值和精神。”

Q.和原作者沟通要注意什么?

温方伊:“其实在世作者大多很包容,关键是要向他们解释清楚戏剧处理手法的目的,尊重他们对作品重点的强调。对于已故作者的作品,不一定完全遵循读者沉淀的固有观念,可以根据创作需求重新解读,比如那些先锋版本的《雷雨》《海鸥》,就是把经典作品当成自我表达的素材。”

这场分享会,不仅是一次专业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学与戏剧爱好者的温暖相聚。

责编:张雯 高仁泉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