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言恭达:想做传统书法与现代社会的摆渡人
来源:交汇点   2019年02月21日10:28
我是言偃第84代孙。言偃是《论语》里经常提到的子游,和颜回、子路、子贡、子夏等是孔子最著名的弟子,也是孔门72贤人中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以文学见长,孔子去世后,他和子张、仲弓等人整理论语,并把儒学带到了南方,被称为“南方夫子”。在《礼记礼运篇》里,孔子与言偃有一段对话,阐述了儒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

  家教告诉我,人要有大情怀做“大”事情

  文艺周刊:您是一位学者型的书法家,除了在书法上卓有成就,还在国内外大量进行演讲、授课和学术交流活动,这似乎已超出了纯粹的书法创作。

  言恭达:这可能跟我的家世和家风有关。

  我是言偃第84代孙。言偃是《论语》里经常提到的子游,和颜回、子路、子贡、子夏等是孔子最著名的弟子,也是孔门72贤人中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以文学见长,孔子去世后,他和子张、仲弓等人整理论语,并把儒学带到了南方,被称为“南方夫子”。在《礼记礼运篇》里,孔子与言偃有一段对话,阐述了儒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


言恭达书法作品

  在我的老家常熟,孔子的文庙旁就是言偃的家庙,从我有记忆时起,就跟着父辈们在重大的节日去祭拜。这种慎终追远的祭拜仪式庄严肃穆,要行跪拜礼,我感受到的是对几千年传统文化的虔诚、敬畏,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高感。后来我读到了北宋张载那句著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感觉某种沉睡的东西被唤醒了。这种天下己任、舍我其谁的担当和奋发,是中国文化人生命底色中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根脉。

  也许就是这些启示着我一生要在传统文化中安身立命,并且以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使命。我今年已过七十,回顾人生经历,可以说我的文化自觉,是被传统文化唤醒的。

  文艺周刊:那么您又是如何走上书法之路的呢?

  言恭达: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父亲——一个老实本分的读书人,家里的字帖、画册、印章很多。他结交了常熟当地的一大批书画家,直到我上世纪80年代当常熟书画院院长,父亲当年结交的老先生还是书画院的骨干力量。

  我要特别感谢的是我母亲,她在解放后一直当居委会主任,经常午饭吃一半就出门调解家庭纠纷。母亲给我们子女带来的更多是人性的光辉、人格的修炼与人文的学养。比如我小时候舅婆给了我们一床新棉胎,她第二天就送给了一户送煤基的“五保户”夫妇,那家的3个孩子在冬天只有一床薄单被,母亲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想着自家留下新的送出旧的;比如有一天她领两个脏小孩回家吃午饭,我不愿意上桌。事后她问我:“你是不是嫌人家穷?”那目光让我觉得无地自容,也让“人与人是平等的”这个观念从小在我心里深深扎根。

  言恭达书法作品

  母亲教会我两件事,一是人要有精神,我们家里从来不许谈钱,她从不要求我们赚钱,但我的作品获奖或出版,她会很高兴;二是要干大事,这个“大”不是丰功伟绩的大,而是超越小我的“大”,她常说:“居委会为大家服务也是干大事。”

  笔墨随时代,用中国书法对话世界

  文艺周刊:我们身处一个键盘和触屏的时代,需要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了,那么传统的书法在今天的价值和生命力在哪里?

  言恭达:从实用角度来说,汉字书写在逐渐退场,但是书法的艺术性、审美性、文化性却变得越来越重要。

  言恭达书法作品

  书法为传统百艺之首。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书法则将汉字艺术化,它影响并参与塑造了中国人的艺术观、世界观及思维方式,构成了东方文化的基础。在全球化、数字化的时代,如何保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气质?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如何有尊严地、诗意地生活?我们必须要从琴、棋、书、画、诗、酒、茶等传统文化载体中寻找答案。中华文化的复兴首先要有传统文化的复兴,将之沉淀为人格,体现为国民性,表现为生活美学,这一切离开了书法是不可想像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书写的人在变少,但喜爱、欣赏、练习书法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

  文艺周刊: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美学追求,那么您走过什么样的书法之路,形成了什么样的艺术感悟?

  言恭达:我5岁起跟父亲学习书画,而立之年后拜师沙曼翁与宋文治两位老师。拿书法来说,沙曼翁先生传授给我的,一是继承传统但不为传统所囿,曼翁师曾治一印,印文“不为古人奴”;二是追求自然平淡、古朴天真;三是富于变化,从结构、用笔到用墨,正奇巧拙配合得当,四个字——融古为我。

  我的书法道路大致以40岁为界,此前20年以临摹为主打基础,以后则以探索为主走通变之路。我在年轻时正草隶篆广泛涉猎,临摹了好多历代大家的碑帖,精读历代书论。我曾在《抱云堂艺思录》里回忆过那段时光:“颜真卿‘祭侄’‘三表’、米芾‘蜀素’‘茹溪’的感染力曾使我迷恋;雍邑石鼓、泰山金刚经的金石气曾使我震颤;而东汉居延汉简的天真稚趣又使我醉倒……”但是广取之下需要约取,寻找自己的方向,总体来说,我在篆、隶、草三种书体上着力最多,用功最勤。

  言恭达书法作品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开始探索自己的艺术风格,一方面“以草入篆”,以草书笔意写出金文静态中的动感,墨色善用浓淡渴润,恣肆而凝炼;另一方面“以篆入草”,使用长锋羊毫将篆籀的笔法用于大草创作,以雄朴清逸之笔调,得畅达苍茫之气息,强化书法的诗性与音韵美。

  文艺周刊:您创作了一批大草作品,并参加了很多国际性活动,这些经历让您如何看待中国书法的当代性和世界性?

  言恭达:大草长卷是我追求书法传统与时代创新的尝试。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我创作了《我的中国心》17米大草长卷;2010年我创作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5米长卷入藏国家博物馆;2011年辛亥百年,我创作的《世纪脊梁》41米长卷在美国夏威夷大学APEC文化论坛展出;2012年我创作的15米长卷顾拜旦《体育颂》在伦敦第30届奥运会美术大会上展出,这是参展的76个国家500多件绘画作品中惟一的书法作品。此后,我还创作了大草自作诗《时代抒怀》和《将军吟》、隶书《栖霞山赋》、《江海南通赋》等。

  在技法上,这些作品以篆入草,古质遒美,线条纯化,追求中国书法的诗性和写意;在理念上,书法艺术不能沉湎于书房和展厅,而要融入社会,拥抱时代,关爱自然,为传统基因融入现代元素。这些大草长卷承载着当下时空的许多元素,如白话文入大草,现代叙事方式,全球化文化背景和人类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载等,这与一般意义上书写唐诗宋词、古文辞赋有很大不同,更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年我一直努力推动中国书法与世界对话。2010年联合国举办首届中文日,我受邀展出了24件作品。当时,我讲演的第一句话是:“走进书法就是走进中国,我为我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感到无比自豪,为我今天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而感到无比自豪。”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孤芳自赏和崇洋媚外都是危险的,只有既坚守传统文化,又积极融入世界,才会不断焕发生机,在全球坐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展示独特的魅力。

  言恭达书法作品

  跳出名利场,“人文性”是艺术终极命题

  文艺周刊:一方面传统文化在全面复兴,一方面社会在急剧变迁,那么中国书法在现代社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言恭达:这个时代丰富且复杂,粗糙又生动,东方与西方,历史与当下,保守与革新……各种理念相互交汇、冲撞,是人类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图景,也是激越的精神角力场,同时还是审美转型的大时代。

  一方面文化与商业相融渗透,商业接受文化浸润,文化被资本裹挟;另一方面精英式审美失落、消费性文化弥漫的同时,对高品位文化艺术的精神饥渴也在生长;与此同时,多元化、大数据、全球化、碎片化语境既带来了全新视野,也对传统的中国书画艺术带来了冲击、挑战甚至颠覆。

  言恭达书法作品

  书法界在繁荣的同时也有乱象,如标新立异的形式至上,只求“纯美”,剥离“真”“善”,甚至出现了“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的“丑书”、“新解构主义”;再如时俗蔓延,沉醉于装饰美,津津于时尚流行,落落乎新潮争艳,只求悦目,不求赏心;还有批评失语,甚至媚俗与变味,道义精神在不良风气影响下逐渐稀释。

  中国书坛构建新语境要求艺术家明白,自己不是追名逐利的市侩商人,不是玩弄技巧的书写者,也不是蜷缩书斋的隐者,而首先是一个技进乎道的文化人,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引领者,也是时代新的生活方式的倡导者、传播者。我曾在接受《朝闻天下》记者采访时说,艺术家要实现四个转变:小技进入大道,小我进入大我,小众进入大众,从小文化到大文化。文艺总是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社会风尚,艺术家应该做到在阳光下感恩时代,文化中敬畏传统,民生里关爱大众。

  言恭达书法作品

  文艺周刊:您多年来做公益,同时还以政协委员的身份提交了众多的民生提案,是这种追求的体现吗?

  言恭达:是的。公益慈善已经成为我和我家庭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出售自己的艺术作品,为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四川雅安等地震灾区和安徽贫困地区、江苏红十字孤儿学校、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等捐资近两千万元,在地方、高校和社会组织内建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时代造就和推出了我们这辈书画家,我们不能对时代馈赠的一切感到心安理得,必须要回报社会。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关注最多的是社会文化民生,我担任全国政协委员10年间,提交了74个提案,从社区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农民工教育培训,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到中华文化“走出去”等,内容涉及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这些看似与书法艺术没有关系,但恰恰又是一个文化人必须关注的。我认为当代中国文化的新觉醒是“以道为本,以德为基”的道德责任,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担当,这是中国人的理想人性“仁”升华为民族精神的“道”,书法绝不是单一的技法训练,而是一种精神价值追求。

  文艺周刊:那么,在中国书法的复兴方面,您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言恭达: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传统书法与现代社会的摆渡人。书法要回归传统,但不是片面复制传统,我们始终要扪心自问,我们这代书家为中国书法史贡献了什么?

  言恭达书法作品

  更重要的是,美学离不开哲学,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一个哲学大命题,中国的书法家尤其要有家国情怀,关注世道人心,书写时代正气,弘扬中国精神。超越技法、名利,回归“人文性”,是所有艺术的终极命题,艺术家对社会有一份特殊的责任。对于书法来说,推动中华传统美学在当代的“文艺复兴”,给人们以思想启迪、知识积累、人格升化,实现人的现代化,倡导今天的人更“中国范”地诗意生活,我们责无旁贷。

  半个世纪的书法生涯告诉我,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正道是:还原于文化,求证以经典,引领以方向,积累于当代。

  交汇点记者 王宏伟

2024
2024年江苏省文联系统迎春大展
2023
由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江苏省第九届新人美术作品展览于南通美术馆华丽启幕。这是江苏美术新人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美术新人表达艺术理想的一场视觉盛宴。
2023
2023年4月28日上午,由江苏省文联、江苏省美协、淮安市委宣传部主办,淮安市文广旅局、淮安市文联承办的“首届江苏综合美术大展”在淮安市美术馆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