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江苏文艺大咖们的童年
来源:江苏省文联   2018-06-01 19:20:00
童年像天上的星星,闪耀的星光承载着最温馨的记忆。童年像缤纷的梦境,命运的画笔在岁月里涂抹上斑斓的色彩。

  童年像天上的星星,闪耀的星光承载着最温馨的记忆;童年像缤纷的梦境,命运的画笔在岁月里涂抹上斑斓的色彩。童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理想从那里开始,美好在那时种下。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特别策划了艺术家们的童年,一起怀念童年岁月,回味艺术初心。

  朱南溪,著名作曲家。

  我从小在家放过牛,放过鸭,对苏北农村中春夏秋冬的景色和生活是熟悉的,干农活时也学着喊劳动号子,特别是秋收,遍野的耕田号子声,非常悠扬动听,印象极深,我在1956年写的苏北民歌主题弦乐四重奏的第三乐章,就是用家乡耕田号子为主题发展而成的。抗战时我的家乡是解放区,我当过儿童团团长,会唱很多抗战歌曲外,也会唱很多民歌。可以说我学习作曲,是从学习、模仿抗战歌曲和民歌开始的。

  沈小梅,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我生长在上海一个文化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父母酷爱京剧。父亲曾专门问艺于上海谭派老生程君谋,颇能唱上几段;母亲迷得更深,在“开明”看程砚秋,去“吉祥”看杨小楼,到“城南公园”看孟小冬。由此,我对京剧由好奇,到喜爱,再到迷恋。数年下来,竟学会了多个唱段、近十个整出戏。但是,在艺术上给我深深触动、并引导其终身追求与向往的,则是我14岁时看梅兰芳的一次演出。梅兰芳雍容华贵、神采飞扬的舞台形象,使得舞台上的十位宫女黯然失色!这种神奇的艺术光华让我感到无比耀目、震撼、更令我向往!幸运的是,我竟然真的成为梅兰芳的入室弟子。

  王丽堂,扬州评话王派《水浒》第四代传人,国家一级演员。

  常听人说,还在母亲腹中时,爷爷就看出我是块说书的料。这当然是太夸张了,但是自小在评话的氛围中长大,肯定是会耳濡目染的。从王玉堂到王少堂,再到王筱堂,爷爷、爸爸都是说书人,就连那些往来的叔叔们,张口也都是康家《三国》,戴家《西游》。从记事起,那些书中的英雄好汉,那些说书人的飞扬神采,就在我脑海里盘旋不去。可以说,我在骨子里,就对扬州评话有种亲近感。从三岁开始,我就搬个小马扎,扎在大人堆里,鹦鹉学舌一般,说上一段简短的小评话。别的孩子哭闹,要用糖果哄,我只要去书场,立刻就能安静下来。

  汤德胜,摄影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从孩提时起,我就开始接触摄影了。台湾的叔叔汤思泮是一位资深摄影家,正是叔父从小对我的耳濡目染,为我70年代初的摄影奠定了基础。叔父告诉我:真正的摄影要追求个性,还要坚持和体现自己有个性的东西,更要形成自己的体系。他告诉我,没有思想的作品就没有生命,你都没有被自己的作品感动,别人又怎么会因你的作品而感动呢?这些都为我种下摄影的种子,我将叔父的理念融入我的血液里,并不断地消化。

  石小梅,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小时候,奶奶隔三岔五地带着我去看戏。在我11岁的时候,我上了戏校。我最喜欢上练功课,从没觉得苦,每天我都认真完成课上的动作,巴巴儿盼着老师表扬我。排戏课也一样,我很努力地学,看别的小朋友排戏时,就会想:为什么总也轮不到我?但我心里没有竞争的概念,也从没想过向老师做请求,只是默默地坐着、看着……现在我懂了,做老师的知道,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能看他一眼、表扬他一句,叫他上来排演一回,这能给他极大的信心,增强他的兴趣,帮助他更成熟些。在戏校的最后几年,学现代戏时,我好像有点开窍了。

  王建伟,锡剧表演艺术家,无锡市剧协主席。

  我出身梨园世家,受到父亲的影响,打小就喜爱唱戏。后来之所以有了把阿炳搬上锡剧舞台的想法,也是源自童年的经历。阿炳虽是无锡人,我知之甚少,只听老一辈人片言只语的讲述,但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却真切地伴随过我的童年。现在追忆起来,仍如一幅不能淡忘的画卷,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朱昌耀,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江苏省音协主席。

  “小红花”是我从艺的起锚之地,是我踏上艺术之路的第一个台阶。那个时候,著名二胡演奏家陈耀星老师对我遇到的困难和疑惑给予悉心指点。70年代初期,南京“小红花”承担了大量的外事演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两次陪同外宾来南京,接待演出任务都是“小红花”担当的。每当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仍宛如昨日一般。可以说,我在“小红花”少年时代,体验了团结友爱的力量,明白了自强不息的道理,激发了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也磨砺了品格和精神。“小红花”的经历,使得我深深懂得了攀登艺术高峰绝对没有捷径可走,要扎扎实实、稳稳当当。

  吴元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蓝印花布)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民协副主席。

  儿时,我家里便是祖母纺纱、母亲织布、父亲染色,全家穿衣全靠自己纺织而成。每天听着吱吱呀呀的纺纱织布声,又看着一块块坯布被染上各式各样的蓝白图案,很是神奇,从小在父母染织的熏陶下,对蓝印花布有着份特殊的情感。随着对蓝印花布技艺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能体会到这门古老技艺的文化底蕴之深厚。

  姚建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民协副主席。

  我出生于苏州刺绣世家,时至今日,我还清晰地记得母亲第一次教我穿针和分丝,那年我才7岁。母亲教会了我将一根丝线穿进了一枚绣花针的针眼。过了一年,母亲又教会我将一根丝线分成两根,行话叫“一绒分成半绒”。又过了一年,学会了,一绒分成4丝、8丝,后来,一绒可以分成16丝、64丝,再后来,我可以把一根丝线分成128丝……就这样积累,在循序渐进中,任何艺术都是一座金字塔,塔尖是在庞大的塔基上渐渐拢起的。而任何艺术,元素堆积到一定量,堆积上升到一定高度,是必然会质变,必然会升华的。

  姜庆玲,扬州评话表演艺术家,江苏省曲协副主席。

  我从小起就特别欢喜唱歌,欢喜唱戏,只要有剧团到樊川演戏,我就会钻进后台去探秘。演员们看这小女孩长了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模样又出众,回回都有人逗我:给我们唱首歌,唱得好,收你到团里来唱戏。我天生嗓子好,唱得又卖力,演员们听得开心,剧团的承诺则让我更开心:下回来就招你进团。这承诺就像一缕阳光,点亮了我潜藏在心中的梦想。“我将来要当一名演员。”这是我从少年时代起就渐长渐大的志向。

  李政成,扬剧表演艺术家,江苏省剧协副主席。

  我的舞台生涯是从八岁扮演扬剧《蝶恋花》中的小毛岸英开始的;但事实上,从呀呀学语时,我的生活就泡在戏中了:我的父母都是老一辈扬剧艺术家,我睁眼看到的世人,就是生旦净末丑;我侧耳听到的声音,就是宫商角徵羽。我从出生起,就要一辈子与戏结缘。11岁那年,我因为练功时太狠了,先后两次足部大筋断裂。当腰部和腿部的伤痛无休无止地折磨着我的时候,我知道,我不能有些许的懈怠与停滞,我不能有丝毫的彷徨与游离;我知道,我的人生梦想,永远只在舞台之上;我知道,我所追逐的梦想,将与生命一样久长;我知道,有梦想才会有朴实的真爱与平凡的善良;我知道,有梦想才会有执着的向往与超越的渴望。

2024
2024年江苏省文联系统迎春大展
2023
由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江苏省第九届新人美术作品展览于南通美术馆华丽启幕。这是江苏美术新人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美术新人表达艺术理想的一场视觉盛宴。
2023
2023年4月28日上午,由江苏省文联、江苏省美协、淮安市委宣传部主办,淮安市文广旅局、淮安市文联承办的“首届江苏综合美术大展”在淮安市美术馆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