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杂技家协会>协会动态
江苏杂技精品创作研讨会发言精彩集锦
来源:江苏杂技   2023年11月28日09:44
11月20日,由江苏省文联主办、省杂协承办的江苏杂技精品创作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与会领导、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杂技精品助力文艺高质量发展”展开了一场生动热烈的讨论。

11月20日,由江苏省文联主办、省杂协承办的江苏杂技精品创作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与会领导、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杂技精品助力文艺高质量发展”展开了一场生动热烈的讨论。

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杂协主席 池文杰

江苏杂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随着时代和审美的变化,杂耍式的、单一的表演模式、竞技性的表演,已不能满足市场和广大受众的审美需求,杂技艺术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赋予杂技以文化内涵。在实践中,我总结的创作经验有以下三点:一、创作要代表杂技艺术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标杆作用。杂技创作与时代同步伐,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任务,以执著、沉静的心态向着艺术高峰迈进。二、杂技本体创作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杂技艺术的整体飞跃。杂技剧(节)目的创作必须以技术作为基础,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守正+创新+创造”,探究发展传统杂技的“现代化”概念,拓展杂技艺术的新领域;三、当代杂技演创人员不仅要注重传统的杂技技艺,更要学习不同形式的艺术,既不失杂技特性、又能借助多种艺术方式表情达意。杂技精品创作要注重以表演为中心的“总体艺术”呈现,不仅是音乐的、文学的、表演的,还可以是美术、建筑、光影、声音等艺术的综合。

原沈阳军区前进杂技团副团长,一级演员,军队技术三级 董争臻

我是一名杂技剧的编剧和导演,源自多年艺术实践的积淀和力求让杂技能讲故事、讲好故事的向往与追求;源自厚积的历史主动性和守正创新的精神驱动,为了当代杂技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给自己确立了“主旋律题材杂技剧”这样一个创作定位,尽管非常难,但我恪守初心,坚持着用高品格的红色艺术作品去体现、去讴歌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历史阶段坚强的理想信念、伟大的奉献牺牲的英雄历史;讴歌在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辉煌进程与荣光。于是我创作了《渡江侦察记》《大桥》等作品,这也是我作为杂技人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中呈现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杂技之美,在于它以难为美、以高为尖、以新为精;杂技之美,在于它的历史积淀和时代责任,唯美而厚重、历久而长青。杂技发展至今,绝不是单一的技巧展示,它更是在讲述故事,传承文化。我们杂技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准确理解和把握习主席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振兴而不懈奋斗。

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永昶

这两年,我带领的团队在编写《南京杂技史》。全书成稿将近30万字,这么一部沉甸甸的书稿,很快就将和大家见面。在编写《南京杂技史》之前,我们还做了一本书——《南京杂技团口述史》。我们采访了南京杂技团的14位老杂技艺术工作者,制作了10多个小时的视频文件。在我们编书的过程中,其中一位杂技演员去世了。我突然觉得,我们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非常棒的事情,那就是我们在与时间赛跑。为南京杂技人、为江苏杂技人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在我们编写两本书的同时,我也有一个非常真切的感受,那就是:杂技一直都是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但是从古至今,杂技的历史记忆却非常少,在正史中的记录非常少。这也正凸显了我们编写杂技史这项工作的意义。我们翻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全面系统勾勒出南京杂技史,努力做到见人、见事、有温度。记录我们的成长,思考我们的当下,憧憬我们的未来,这不仅是为南京杂技留下历史记忆,也是为中国杂技留下宝贵的历史记忆,更是为未来中国杂技的发展提供更多经验和思路。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董迎春

在中国杂协的指导下,2017年我申报了中国第一个杂技艺术学的国家课题。2023年我又申报了第二个关于中国杂技技术理论的国家课题。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我感到,无论是中国杂技的传承和非遗保护,还是中国当代杂技的创作创新,都离不开全国各大杂技院团的努力。比如肩上芭蕾,从一个节目,逐渐拓展到几台大型剧目,正是广大杂技人开拓创新,以杂技技巧的革新为杂技精品创作打下了扎实基础。同时,杂技精品创作有四个维度:第一是地方性,江苏杂技就具有鲜明的江南美学特征和文化审美意识,具有显著的“南派杂技”特征,比如杂技剧《小桥 流水 人家》《大桥》,是和江苏大地、江苏人文和江苏工业史密切结合的。第二是民族性。一台精品剧目,必然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像《渡江侦察记》《大桥》,正是蕴含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才能够引领一个时代的红色题材杂技剧创作现象。第三是现代性。当代杂技创作越来越多地打破传统观念,吸收了新马戏、后现代戏剧等一系列新的创作观念。所以,我们如何构建跨界的、创意的、综合性的舞台数字杂技剧场,如何打破传统镜框式的审美空间、增强交融互动、显技于艺,是非常重要的。第四是传播性。杂技剧目创作时要考虑剧目传播推广和市场营销,重视传媒技术的运用,多管齐下,让作品“叫好又叫座”。

江苏省杂协理事、建湖县政协副主席、县文联主席、县文广旅局局长 徐守忠

江苏有2个“中国杂技之乡”、1个“中国魔术之乡”、五家国有院团和几十家民营剧团,而成为国内的杂技“大户”,但大而不强一直是江苏杂技的一个困惑。但近年来,江苏杂技发展迅速,在2017年到2022年中国杂技家协会举办的第十届、第十一届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中,总计38个金菊奖中,我们江苏就得了6个,是获奖最多、门类齐全、院团全覆盖的省份,跃升为全国杂技赛场上的“领跑者”。纵览每一个获奖节目,无论是杂技本体技术、节目形式,还是艺术表现、情感表达都可圈可点,原创的技术、自创的剧情和道具运用、场景设计让人耳目一新。在技、艺、境三方面合一而为,既顺应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又推动了杂技艺术的创新性发展。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杂技演员身上的一股“拼劲”,不仅是技巧上的“拼”,更表现为对艺术追求上的拼。演员的表演更成熟、放得开,演员的眼界也比从前开阔了很多,在节目表演过程中,演员既能将完成高难度技巧与塑造人物形象拿捏准确,又能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技术与故事共生,让故事中的人物情感饱满、生动鲜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副秘书长 衡正安

19世纪60年代,中国学术界有体用之争,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首这段历史时可以发现,这一学术争端至今乃闪烁着思想、智慧和理性之光。我们这里所说的体和用,是指既要在本专业中保持各自的审美特质,区别于不同的艺术门类的专业特征,是为体;同时,又要广泛地吸收本专业以外的素养以丰富、提升自己,以便走向广大、深邃,是为用,同样,作为一门古老的杂技艺术也必须遵循这样的规律,才能得到不断地发展和提高。杂技的历史非常悠久,但作为现代艺术的杂技时间并不长。体是杂技的核心部分,是体现杂技存在的重要核心价值,是震撼人心、打动观众、赢得尊重的根本来源。然而,唯有技是远远不够的,她只是杂技艺术的核心基础和立身之本,要想让杂技朝着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并走向现代,她必须要有文化的加入,这就是作为艺的用的丰富和深入。杂技之体,是为技,杂技之用,成为艺,只有体用兼备、体用交融、体用相别,才能既保持杂技的独特价值又能与时俱进,实现杂技的现代性转化,让古老的杂技艺术换发新的生命,创作出超越前人的精品力作。

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市杂技团团长、天津市杂技家协会主席 刘军

杂技精品创作需要按照各个地区、各个院团的实际条件来开展。比如我们天津杂技团,近年来就在转变创作思路,一是将演员分成两个梯队进行培养,一个梯队重点抓技术人才培养,一个梯队重点抓艺术创作人才培养。二是做小型化、精品化剧目创作。今天,当人们走进剧场,最想看到什么样的杂技表演?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所以我们在剧目创作中,结合演员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多做一些传播性强的滑稽杂技剧、魔术剧,这些剧目在市场上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比如我们结合2022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与新华网合作,用杂技技巧还原文物造型,把中国历史文物中的杂技俑、敦煌飞天壁画等创造性地与杂技表演融合,让文物活起来。“文物+杂技”让这段视频充满文化气息,这个短视频的播放量高达1.6亿。所以,我认为杂技创作,就是要给杂技人足够的创作空间和自由度,给他们合适的环境,不要制约他们的创作激情和创作热情,真正以内容为王,让杂技更富有文化内涵,这样才更有生命力。

中国杂协滑稽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曹志龙

杂技家协会是杂技人的家,具有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我们江苏杂技一直有继承创新的优良传统,在江苏杂协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江苏杂技人团结一致、和谐共处,努力抓好创作,实现道具有创新、技术有突破、表演有新形式。那么在杂技的精品创作中,协会如何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呢?一方面,要抓好杂技创作。杂技创作是院团的优势,协会要搭建好的平台,让优秀的杂技作品有展示空间,能够将优秀作品推出来。另一方面,精品创作离不开教育。协会应该加强对杂技教育的引导,鼓励支持杂技演员提高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协调破解制约杂技事业健康发展的种种难题,为江苏杂技勇攀艺术高峰提供更深远更持久的动力。

江苏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原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一级编剧 李春燕

6年前,机缘巧合我导演了杂技剧《渡江侦察记》。在此之前,我喜欢看杂技,但从未执导过杂技剧。创作《渡江》时,我想让所有观众看到杂技的美,能够在起承转合的剧情和惊险奇绝的技巧中感受到杂技的美。也是因为这部剧,我走近了杂技,爱上了杂技。之后,我又创作了《战上海》《大桥》《天山雪》《先声》几部不同题材的杂技剧。一路走来,我边创作边学习,我的创作心得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形成杂技剧的范式。舞剧已经有成熟的范式和理论,那么杂技剧的范式是什么?技艺之中如何叙事表达?如何表达情感、表达主题?这些都是当今杂技剧创作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二是坚持守正创新。杂技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为什么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我想,靠得就是一代代杂技人的坚守与创新,杂技工作者要始终与时代同频,肩负起时代的使命,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既有思想性也有艺术性,观众必然喜欢。三是要提升演员的综合素养。我排这几部杂技剧,演员要将完成高难度技巧与塑造人物形象拿捏准确,要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技术与故事共生,让故事中的人物情感饱满、生动鲜活,这需要演员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所以,现在杂技演员也要上音乐课、舞蹈课,要有基本的音乐素养和舞蹈素养,能够配合音乐和节奏开展训练,这样在创作上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总之,在过去,江苏引领全国杂技剧红色题材创新之先河;在未来,希望江苏杂技精品创作继续敢于创新,敢于领先,敢于往前冲。

中国杂技团创意总监 孙力力

江苏是杂技大省,江苏的几个杂技院团各具特色,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南京市杂技团引领了红色题材杂技剧创作的风潮,而且节目创作也很强,国内外得了很多奖。南通市杂技团的魔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广泛影响。江苏省杂技团和射阳县杂技团人才培养工作做得非常好,培养出了许多优秀杂技演员,小小年纪就获得了国际大奖,不仅杂技技术水平高超,而且还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我是杂技演员出身,杂技技术创新是难度非常大的,但江苏杂技人做到了。江苏杂技不仅是江苏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这次在吴桥国际杂技节,《凌云——倒立技巧》获得了金狮奖第一名,很多外国评委跟我说,非常佩服中国人,佩服中国人不可思议的技术创新。还有江苏的民营杂技院团,顶着生存压力搞创作,甚至演员集资搞创作搞经营,凭的就是对杂技艺术的热爱。江苏杂技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我总结有以下几方面经验:一是上级领导支持。江苏省文联和省文旅厅都非常支持杂技创作,提供各种比赛、培训和设施为杂技赋能。二是杂技院团团长有干劲。江苏几个杂技院团不满足于现状,你追我赶搞创作,这样的良性竞争造就了众多优秀作品,造就了江苏杂技的领先地位。未来,江苏杂技的发展既要发挥以往优势,更要面向世界,积极吸收先进理念。习总书记要求,文艺创作要从高原迈向高峰。我们杂技如何实现从“高原”迈向“高峰”?人才培养是关键。今天的杂技演员绝不再是简简单单的靠“绝活”,不仅要有技术,更要有艺术感染力,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极致的审美享受,这也是中国杂技加速发展的必经之路。

江苏省杂协副主席 吴其凯

江苏,身处高质量发展前沿,肩负“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使命担当。近年来,我们欣喜的看到江苏杂技高歌猛进、一路昂扬的发展态势,持续推出了一系列在全国杂技界都有相当影响力的杂技剧目、杂技节目,无论是在专业赛场上,还是在演出市场上和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赢得了中国杂技界的高度认可,也赢得了同行们的赞许。尽管我们江苏杂技,通过大家的团结协作、不懈努力、深根细作,阶段性地取得了喜人的、傲人的成绩,但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制约江苏杂技发展的瓶颈,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克服后继乏人、高端人才欠缺、技艺传承不够、技术创新不足、市场竞争乏力、供需脱节、区域发展不平衡、数字化发展不充分、文旅融合不够全面深入等新老矛盾交织叠加的问题,当然不同的团体情况不同,遇到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这需要我们杂技人以及社会各界一同全力以赴,不断破题、解题,只有合力才能书写出新时代江苏杂技的锦绣文章。

江苏省杂协副主席、射阳县杂技团团长 张正勇

射阳县杂技团成立于1957年,已经风风雨雨走过60多个春秋,射阳杂技人恪守“精品立团、人才强团”的宗旨,勇于创新、奋力拼搏,把带有“射阳印记”的杂技艺术传递到国内外。60多年来,射阳县杂技团全体人员艰苦奋斗,奋力拼搏,杂技、魔术节目在国际、国内杂技比赛中屡获大奖。近年来,我们在政策扶持、硬件投入、人员入编、财政投入、激励措施等方面都获得了相当大的进步,这有力地支撑了我们的杂技精品创作。我们相信,在中国文联、中国杂协以及江苏省文联和杂协的推介下,在兄弟杂技团体的支持下,我们将把杂技剧《丝路之旅》带到克罗蒂亚、哈萨克斯坦等国演出,编织“一带一路”的瑰丽纽带。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杂技艺术中心的建成,用10年的时间,培养出一百名以上优秀的杂技演员,生产出3至5个精品杂技节目去争金夺银,争创全国优秀杂技人才培训基地。让杂技带着射阳的印记,走出黄海之滨,走向世界。

南通市杂技团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旺东

精品是创作的渴望和期待,是一种对艺术创作的呼唤之声,是真善美价值观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中流砥柱。何为精品,精品是一个概念,不能用固态的标准去量化和评定。只有不断的创新,艺术创作的发展源泉才能永不枯竭,才能于竞争浪潮中永立潮头,坐观天下战势。例如获得第28届世界魔术大赛的丁洋的魔术作品《月光白鸽》,历时12年,从初版借鉴传统变鸽子节目,第一次数量的突破创新,第二次变法技巧的创新,第三次道具形式、功能的创新,第四次服装紧身衣的创新,第五次姊妹艺术融合的创新,不断借鉴旧的、创造新的,才形成属于属于魔术师特定符号自己的东西,当然该作品的创新还永远在路上,同时也向精品不断迈进。

南京市杂技团副团长 安楠

我们南京市杂技团成立于1957年12月,至今已经走过整整66年的岁月。我们团在开拓市场、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始终坚守自己的艺术使命,在创作中坚持追求真、善、美,挖掘作品的审美价值、艺术品位和社会效益。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我们在创作中不断践行着这一要求,也将以此为宗旨创作出更多诚意之作。

海安杂技团团长 贾世康

我团成立于2018年初,扎根我省已将近6年的时间。先后创作了原创杂技剧《年华》《征途》等剧目,打造了《逐梦空天——男女集体爬杆》等节目,获得了全国杂技展演优秀节目奖、江苏省文华奖、江苏文艺大奖等奖项。我认为,一个杂技精品节目,首先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文艺作品应该是一个时代整体风貌的窗口,传达一个时代的精神。精神内核之外就是艺术形式的创新,我们尽可能多的在整个节目中融入更多“美”的元素,实现“技”与“艺”的统一。我们也对集体蹦床、双人空中技巧等传统节目进行了提升。今后我们希望能够在创作更多新节目的同时持续够激发传统节目的新活力,并在如何招揽和留住人才、如何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如何在传统中突破创新、如何拓展市场等等方面努力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