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杂技家协会>名家名作
刘俊鸿:一次成功的艺术创新
2020年12月14日11:32
杂技剧《渡江侦察记》改编自同名电影故事片。改编忠于原著,但不是简单模仿,依样画葫芦。改编用杂技剧的艺术思维重新结构和讲述了在渡江战役前解放军侦察小分队和江南游击队配合作战、圆满完成渡江侦察任务的故事;用杂技剧的艺术语言重塑了电影中那些已为人们熟知的正、反派人物新的艺术形象;体现了“军民融合创新”的新的时代理念。这是一次成功的艺术创新。

一次成功的艺术创新

—— 评杂技剧《渡江侦察记》

刘俊鸿

杂技剧《渡江侦察记》改编自同名电影故事片。改编忠于原著,但不是简单模仿,依样画葫芦。改编用杂技剧的艺术思维重新结构和讲述了在渡江战役前解放军侦察小分队和江南游击队配合作战、圆满完成渡江侦察任务的故事;用杂技剧的艺术语言重塑了电影中那些已为人们熟知的正、反派人物新的艺术形象;体现了“军民融合创新”的新的时代理念。这是一次成功的艺术创新。

改编有很大难度 但又是创新的机会

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杂技技艺表演翻新受到各种条件制约,也出于开拓杂技演出市场的考虑,国内许多杂技艺术团体纷纷另辟蹊径走编演杂技剧的路子。但因为杂技艺术叙事能力较弱(如没有语言表达),编演杂技剧大多选比较易于表现的题材,如童话故事(像《依依山水情》)、神话故事(像《金箍棒》)等等。要用杂技剧编演像《渡江侦察记》这样场面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故事,被认为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主创人员冷静分析,改编《渡江侦察记》虽然难度很大,但渡江侦察作战故事引人入胜,人物具传奇色彩,小分队作战易于舞台表现等方面也给杂技剧表现和创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他们小心论证、缜密构思,终于按照杂技艺术思维,把渡江侦察作战故事分成四幕,再加一个“序”、一个“尾声”,为舞台剧表演奠定了坚实的框架。

攻坚克难 用杂技艺术语言塑造人物

编演杂技剧最大的难度是塑造人物。杂技演员大多习惯于技艺表演,对塑造人物,特别是用杂技艺术语言塑造人物,都感到十分陌生。首先要让他们做的功课就是了解剧情,熟悉人物,分析人物性格,掌握人物行为特征和依据。演员在进入“角色”以后,才能把杂技表演化为符合剧中人物性格特征的行为动作。

演员达璐在剧中饰演刘四姐。总编导根据刘四姐在电影中身手不凡的艺术形象,在杂技剧刘四姐引航侦察小分队乘坐的船在江雾中突破敌人封锁线一段戏中,为刘四姐设计了动作难度较大的空中技巧《领帆》。达璐本来不是空中技巧的演员,为了完成刘四姐这一角色形象的塑造,她苦练功夫,在几米高的桅杆上,不带保险绳,辗转腾挪,完成各种规定动作。达璐经常练得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但她以革命前辈的“渡江精神”顽强苦练,终于在舞台上完美呈现了《领帆》:江雾缭绕,战船破浪前行,敌人封锁线临近,探照灯偶尔掠过,敌巡逻舰马达声时隐时现,在紧张的氛围中,从小在江边长大的刘四姐身手矫健地攀上桅杆,沉着机警地策帆而行……这就是用杂技艺术语言塑造的女游击队长刘四姐宛若飞侠女神的艺术形象。

许春瑞是进团十四年的老演员了,技艺表演有绝活,塑造人物头一回。这次他在剧中饰演解放军班长周老贵一角。开始怎么也进入不了角色。后来,在导演启示下,许春瑞给自己定了一个简单规则:在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都不是自己在演杂技,而是表现剧中人物的行为。这样他就入戏了。他饰演的周老贵,不仅在行军战斗中勇敢敏捷,在智取恶霸侯登科时,他还扮演一个杂技班主与敌周旋。在第三幕追捕侯登科一段戏中,他用高难度杂技“绸吊”,较好地塑造了周老贵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的艺术形象。

按照杂技艺术特点营造戏剧情境

在杂技剧《渡江侦察记》的编创构思中,主创人员充分发挥杂技艺术惊、险、特的优势,巧妙运用杂技原有的各类节目营造戏剧情境,表现紧张、曲折的渡江侦察故事。

第一幕在敌军前沿指挥所内,运用魔术短节目,表现敌人企图利用长江天险作最后挣扎,又为防区问题各怀鬼胎,互相推诿。

在我军侦察小分队渡江行动中,用《蹬人》《大桨舞》《三立人》等节目,表现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到达江南岸后,用《攀跃·立绳组合》节目,表现侦察小分队成功登岸。

在第二幕“奇袭白马镇”中,解放军侦察小分队截获往“侯府”的迎娶队伍,刘四姐一个《魔术变衣》扮成了新娘子。在侯登科婚宴堂会上,装扮成杂技戏班演员的战士表演《花坛》《飞叉》等节目。侦察小分队用《跳板蹬人》翻入侯宅后院。在里应外合抓住侯登科后,刘四姐又一个《魔术变衣》,扮成了侯家佣人,带领队伍撤离。这些都充满了戏剧性。

在第三幕侦察小分队与敌人的缠斗中,用《钻圈》节目,表现解放军战士的勇猛擒敌和敌人的仓皇逃窜。

在第四幕中,用《蹦床》节目,表现解放军军战士勇敢攀上崖顶,夺取最后的胜利。

杂技剧《渡江侦察记》的艺术实践,为我国杂技剧创作提供了新鲜经验,开辟了新的途径,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