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家名作
储 云:志道据德 依仁游艺
作者:邵大箴   2021年11月08日10:15
美学大家宗白华认为,“孔子这超然的、蔼然的、爱美爱自然的生活态度,我们在晋人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陶渊明的田园诗里见到遥遥嗣响的人。”在储云的创作成就和他对艺术的超然态度中,我们也欣然体会到,他也是当下一位对先贤不朽风范遥遥相呼应的杰出艺术家。

艺术家简介

储 云

1948年生于江苏宜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江苏省文史馆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鲁迅美术学院兼职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客座教授。作品曾入展第三、四、六、八届全国书展及各类全国展五十余次,并获第四届全国书展全国奖等奖项十余次。曾出版大型《储云作品集》(书法卷、绘画卷)、《中国现当代画家作品集》《荣宝斋画谱》(储云卷)等个人专集三十余种,教学范本个人专集八种,理论文章二十余篇,合集八十余种。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地举办个展六次。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文史馆等多家中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其人名被《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中国现代美术全集1949——1999》《中国书法大辞典》等五十余部辞书收录。《中华书画家》《中国书法》《中国书画》、中央电视台、中央书画频道、广东电视台等媒体专题介绍。曾为文徵明、张瑞图、董其昌、陈继儒、沈荃、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吴湖帆、康有为、孙中山、徐悲鸿、刘海粟等手卷题跋五十余卷,被名馆及个人收藏。

储云在书画艺术领域颇有造诣,其功力主要缘于勤奋,苦练笔墨,效法古人,从自然中汲取营养;其修养则缘于读书、体会与思考。书画重技,更重道。圣人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据于德”体现的是精神思想,“依于仁,游于艺”则是生活处世的态度和准绳。

纵观储云的书画艺术,可从道、德、仁、艺这四个方面去解析。储云出生在人杰地灵的宜兴,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清代就出了不少进士。储氏是宜兴的望族,有“宜兴三储配三苏”之说。现代拥有徐悲鸿、钱松岩、吴大羽、吴冠中等名家,他们绘画才艺过人,各领风骚。

储云受儒雅家庭和地域文化熏陶,早年便初露艺术才华,进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后,又受到了春风化雨的熏陶,经过不懈努力,使他具有不凡的艺术功力与修养,风格自由随性,别具一格,颇重创意。

储云立志高远,博众家所长,以书法造诣为功底,祟尚并倡导“中国画是写出来的”观点。他学前人创造精神而不仿前人面貌,山水从黄宾虹入手,写意花鸟从徐渭入门,敢于“走进去”,又勇于“走出来”,说明其重视技艺又不满足技艺,而志向在于道,在于创造精神。

储云的才艺与德行相辅相成。他在“器”中求道,在精益求精地完善技艺的过程中体会艺与人生密不可分的关系,以高度人文关怀的精神,投入创作,这是储云书画达到如今成就的主要原因。

仁有体有用,“体”是内心的修养,“用”则是爱人爱物。储云的学养全面,内心世界充满仁爱。书法侧重篆、草、行,运笔风格雄浑质朴,苍劲有力。榜书王湾诗句《风正一帆悬》、章草《佛说八大人觉经》、对联《集瘗鹤铭》是他的代表作。

从储云的山水画中,可感悟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他“搜尽奇峰打草稿”,在内心积淀中通过书写流露出他追求的“三个一”,即天人合一、书画合一、仁爱合一。作品《天山印象》,画中天高云淡,雪山壮观,彰显了伟岸的山魂。近处的丛林人家,则赋予了画面生命。笔触灵动,一挥而就,墨色点线化为意象抒情的绝唱。作品《湖边风物》,画面以线为主,水墨交融,一气呵成。上方题跋长篇书法,强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铜官山是宜兴的自然美景,储云生于此,长于此,熟知此地的民俗文化。《西氿铜官》画面采用深远的构图,有山峦、湖泊、树木、民居、小桥、行舟,这些无不寄予了他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与依恋之情。

储云游于书画的艺海,他从书法入门,进一步专攻山水画,师古人,师造化,同时还研究花鸟画,并推崇徐渭的大写意花鸟。他的写意花鸟《阶前草木欣》,笔墨语言跌宕纵横,奔放活泼,巧妙多变。

美学大家宗白华认为,“孔子这超然的、蔼然的、爱美爱自然的生活态度,我们在晋人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陶渊明的田园诗里见到遥遥嗣响的人。”在储云的创作成就和他对艺术的超然态度中,我们也欣然体会到,他也是当下一位对先贤不朽风范遥遥相呼应的杰出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