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家名作
孙晓云:书法是我的“女红”
2018年09月26日09:01
孙晓云出生和成长在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并存的家庭。她的外祖父是古文字学家、书画篆刻大家朱复戡,她的父亲是新四军老战士。从三岁开始,她便在母亲的启蒙下学写毛笔字,如今已有60年。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的书法发展,孙晓云是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实践者。家庭对孙晓云的影响很深。她说,“一个人的教育、一个人的审美,甚至一个人的一生,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外婆对我的影响最大。她把家务活做得利落精致,有好菜就端给邻居吃,从小就教导我们说,女人要自立。她的这种宽容、善良、自律,一直都是我人生中最好的学习榜样。父亲则直接影响到我世界观的养成。他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曾经在苏中‘七战七捷’战役中中弹负伤,一块弹片留在他的胸口一辈子。直到前年,父亲96岁过世时,我们才从骨灰中找到这枚伴随了他70年的弹片,最终把它捐献给了海安‘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和父亲当年的血衣放在一起。他的这种坚强、刚直、勇敢,对信仰的忠诚,深深影响了我。可以说,红色基因是溶在我血脉中的。”

1955年生于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她将“女红”作为书法艺术的境界,不懈追求,逐渐形成潇洒、自然、恬静淡雅、秀敏灵动的艺术风格,成为当今书坛的领军人物之一。著有《书法有法》《孙晓云书法绘画》等。荣获全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江苏省委省政府首届“紫金文化奖章”等。

孙晓云说,每个中国人都要写好中国字。

孙晓云作品《李白北山独酌寄韦六》

家风淳厚

孙晓云出生和成长在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并存的家庭。她的外祖父是古文字学家、书画篆刻大家朱复戡,她的父亲是新四军老战士。从三岁开始,她便在母亲的启蒙下学写毛笔字,如今已有60年。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的书法发展,孙晓云是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实践者。

家庭对孙晓云的影响很深。她说,“一个人的教育、一个人的审美,甚至一个人的一生,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外婆对我的影响最大。她把家务活做得利落精致,有好菜就端给邻居吃,从小就教导我们说,女人要自立。她的这种宽容、善良、自律,一直都是我人生中最好的学习榜样。父亲则直接影响到我世界观的养成。他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曾经在苏中‘七战七捷’战役中中弹负伤,一块弹片留在他的胸口一辈子。直到前年,父亲96岁过世时,我们才从骨灰中找到这枚伴随了他70年的弹片,最终把它捐献给了海安‘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和父亲当年的血衣放在一起。他的这种坚强、刚直、勇敢,对信仰的忠诚,深深影响了我。可以说,红色基因是溶在我血脉中的。”

从未停止过书写

学生时代,所有书本空白的地方,孙晓云都会密密麻麻地写上字、画上画,不留一点儿空隙。5岁那年她得了麻疹,连着十几天高烧昏迷,迷迷糊糊醒来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写字”。从小学开始,孙晓云就写大标语,出黑板报、墙报。17岁到南京江浦插队,后来当美术代课老师、公社通讯报道员、文化站站长,再后来当兵,写歌词作曲、写剧本、相声、快板、舞台剧,当图书管理员,一直到南京书画院、江苏省美术馆书法家协会,孙晓云工作以来的45年,一直在文化系统,从未停止过书写。

回忆过去,孙晓云说:“当时在农村和部队,我所经历的这些书法应用的锻炼,其实就是书法为社会服务的最直接体现。当时,刷标语、出海报、写通知,全是手写。记得有一次,我在农村堤坝上面写‘农业学大寨’这五个大字,每个字比房间还要大。我用稻草捆了一个大扫把,把石灰倒在大扫把上,在地面上拖,没有皮尺,就靠走路来丈量尺寸。这种锻炼和实践是非常珍贵的。我曾经最多72个小时没有睡觉,累到不行了,一头栽在地下。不是说我当时的思想境界有多高,我就是喜欢动手。我为什么把自己定位成书法实践者?就是因为实践让我特别开心。”

孙晓云作品《骋怀》

首推“女红入书”

孙晓云首推“女红入书”,把女性细心、灵敏、细腻、秀气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她说,书法就是她的“女红”。

对孙晓云而言,写书法和织毛衣都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孙晓云说,上小学的时候,冬天回家后,中午吃过饭,就在太阳底下织毛衣,感觉特别幸福。

现在,她把写字也当做她“女红”的一部分。把书法写好,就好比是把毛衣织好一样,实际上都需要认真、踏实的态度。织毛衣时,她不允许自己有一针一线的错误,如果哪一针错了,她宁愿全部拆掉重来。对书法更是不允许有一个错字,也不能涂涂改改,错了就重来。她说,最近几年写的10万字小楷,作废的少说也有几万字。

孙晓云作品《松摇千尺雪竹撼一窗秋》

孙晓云还从小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这不仅成就了她的《书法有法》,同时还诞生了一些日记体的书法精品。在她的众多书法作品中,不乏书写点滴心情的小品,所录文字多是生活随记,如孝顺父母的点滴,女儿成婚的喜悦,临池的体会,人生的感慨等内容。从她的日记内容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女性书法家的细致心思。艺术的生活化、生活的艺术化,在她身上有着生动的阐释。

孙晓云作品《唐宋词五首》

“承传”与“润物”

孙晓云说,“我的前半生主要做的就是‘承传’,对传统书法的承传;后半生则是‘润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崭新的‘时节’,文化的繁荣发展是一场‘好雨’,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粒小水滴。‘润物’是一个长期的、慢慢渗透的、‘细无声’的过程。我们每个人一起长期坚持,才能汇成文化复兴的‘好雨’,继而迎来文化强国的春天。文化滋润了我,使我茂盛成长,从而给文化的大树添枝加叶,这也是春雨和叶子的关系。”

孙晓云作品《王安石梅花》

孙晓云作品《吴昌硕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