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电影家协会>协会动态
元宇宙将如何影响未来电影业?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22年03月16日17:22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不久前基于大数据语料库发布了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元宇宙”一词赫然在列,“元宇宙”(Metaverse)一词最早起源于科幻小说《雪崩》,书中定义了平行与现实的虚拟世界。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搭建的全新生态:终端设备是通向元宇宙的接口,以VR头显和AR眼镜为代表;此外,区块链等相关概念是元宇宙整个经济体系的核心,为用户提供了身份标识,也为数字资产的交易提供了唯一性的标识和认证;创作者则是建设元宇宙生态的工程师。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不久前基于大数据语料库发布了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元宇宙”一词赫然在列,“元宇宙”(Metaverse)一词最早起源于科幻小说《雪崩》,书中定义了平行与现实的虚拟世界。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搭建的全新生态:终端设备是通向元宇宙的接口,以VR头显和AR眼镜为代表;此外,区块链等相关概念是元宇宙整个经济体系的核心,为用户提供了身份标识,也为数字资产的交易提供了唯一性的标识和认证;创作者则是建设元宇宙生态的工程师。“元宇宙”概念,已然成为国内外各种媒介话语所广泛追捧热议的话题,如何定义元宇宙?与元宇宙相关的一系列概念,诸如人工智能、虚拟引擎、区块链、5G、VR、AR以及人机融合智能等推动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人类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的融合等,对未来电影创作与产业建构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日前举办题为“‘元宇宙’:基于人机社会交互的电影及其未来发展”的第39期影视大讲堂,由中国科学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董未名、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研究员孙承健主讲,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同时,此次大讲堂首次开设了博士对话环节,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戏剧影视系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4位博士生与主讲人进行对话。本次大讲堂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主持。

元宇宙:连通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载体

元宇宙的核心在于内容,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内容创作利用的是计算艺术中的相关技术。计算艺术与计算机科学中的很多学科相关,包括计算机图形学(3D建模、真实感和非真实感渲染、物体模拟、动画和可视化等)、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生成式对抗网络、强化学习等)、多媒体计算(媒体内容合成、计算美学、多模态理解等)、计算机视觉(物体检测与跟踪、人机交互、全景视频等)和自然语言处理(文本理解、知识图谱)。

元宇宙的相关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多个行业。在社交行业, Facebook创造了VR社交平台Facebook Horizon,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创建角色,然后和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或平台中认识的新朋友一起聚会、娱乐。在工业领域,虚拟工厂、智能制造和数字孪生等都是元宇宙相关技术和思想的应用。在艺术创作领域,元宇宙的社交属性会导致人们对数字收藏品需求的增加,也会为当代生成艺术的创作者带来更多机会。虚拟人近两年已经开始出现在各个平台,商业和文化也在不断融合,包括虚拟偶像和虚拟主播等都引人关注。

董未名表示,智能影视创作近几年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如IBM使用沃森系统为电影《摩根》创作预告片,美国查普曼大学利用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GPT-3创作电影剧本等。在元宇宙环境中,未来影视观众与内容的关系将从简单的单向被动接受,向着交叉互动,甚至是实时交互发展。元宇宙可以让这种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的人物场景的交互关系更加立体、复杂,为内容创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在元宇宙的环境下,电影可以集中展示元宇宙中某个世界的某个精华内容,然后吸引用户前往虚拟世界空间游玩。数字资产包括一些未发行的电影海报和花絮可作为NFT数字藏品进行交易。影视相关内容可以作为场景交互的元素,将电影IP结合VR/AR/MR技术重新设计现实场景。另一方面,影视接入元宇宙之后,需要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同时为用户提供一些简单易用的工具包,降低科技和艺术的门槛,能够让普通用户参与创作。

展望未来,元宇宙会深远地影响人类社会,重塑数字经济体系,通过连通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成为人类数字化生存的载体,同时延展人的创造力和更多的可能性。

为何需要元宇宙?

从数据与信息的角度而言,“元宇宙”试图要建立的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也即是“在这个全球互联的信息空间中,真实与虚拟之间不再存在任何逻辑上的差异,新形式的人机交互将对几乎所有的生活问题产生巨大而普遍的影响。孙承健表示,如果从电影《星球大战》开始算起,数字视觉艺术在电影中的运用,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此过程中,以胶片为载体的光学成像技术的主导地位,正在被数字视觉技术所取代;运动捕捉技术成功的将运动数据赋予数字角色;卷积神经网络、GAN生成式对抗网络等深度学习算法,能够模拟人脑神经元的工作方式,有效地驱动数字角色的行为、表情甚至是微表情的变化;虚拟摄影机可以超越各种物理限制,在虚拟空间中自由地穿梭、运动;现场监视器内得以实时地呈现最终合成的影像画面。

数字技术时代的影像建构模式主要依赖于数据,无论是运动捕捉,还是三维生成;无论是物数据化,还是数据物化,运动影像的成像方式,实际上是以艺术想象为参照,并通过数字构成的数据流所建构。这也意味着,数字视觉技术的图像创造和生产,实际上是由这些数字构成的数据流所操控。某种意义而言,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未来元宇宙世界的建构提供了某种可能性。

正是基于此,基于人机社会交互所产生的大量数据,以及人工智能与各种算法,一方面,构成元宇宙这个虚拟世界的最核心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构成人机智能融合的新型网络社会能够得以有效运作的结构性要素。就文化构成而言,元宇宙的实现过程实际上是数字技术与视觉媒介将现实世界符号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之中,由数字技术与媒介合力作用所建构的元宇宙,试图提供给人们的实际上是一个基于“第二人生”的“象征世界”。

缘何现实世界的人们,需要在一个虚拟的象征世界之中去寻找自己的“位置”?孙承健认为,毕加索对立体主义的阐释,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有意义的启示。毕加索认为,“立体主义是为了拥有灵活性,让画布上的人物呈现出某种能转变到其他状态上的发展状态。”而元宇宙恰恰是可以提供这样一种既能够超现实,又能够与现实产生某种交互性的“发展状态”的路径与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