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镜头与运河相遇,当瞬间被时光定格,一部跨越半世纪的运河视觉史诗缓缓铺展。《中国大运河—汤德胜摄影作品展》昨日正式启幕,120余幅精选作品以光影为笔,以岁月为墨,立体呈现了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变迁与人文温度,为观众搭建起触摸运河灵魂的艺术桥梁。
本次展览的创作者汤德胜,被誉为“中国大运河摄影第一人”,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自上世纪60年代起,这位生于运河边、长于运河边的摄影师,便怀揣海鸥牌相机,以自行车、船只为交通工具,步行千余公里踏遍运河全线。六十余载光阴里,他累计创作两万余幅运河作品,从疏浚工地的汗流浃背到船民家中的灯火可亲,从昔日的小木船、茅草屋到如今的大吨位船队、沿岸高楼,完整记录了运河的时代嬗变。
展览作品以“文献性+艺术性”的双重特质打动人心。这些作品没有刻意雕琢,却因“身入生活”的真实记录拥有了直击人心的力量——正如汤德胜所言:“我的相机镜头不是光学镜头,而是人的心头,照片要真实、有生活、有生命”。
作为流淌千年的文化动脉,大运河承载着南北融合的历史记忆。此次展览既是对运河遗产的生动致敬,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鲜活实践。从助力大运河申遗到巡展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汤德胜的作品早已超越影像本身,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出席展览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杨越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爱老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李云忠,《中国摄影》杂志社社长柴选,《中国摄影报》总编辑李波,中国摄影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于健,原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雍和,常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蒋志文,复旦大学教授、著名摄影评论家顾铮,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吴宗其,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许益民,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肖勇,杭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友国,《人民中国》杂志社原主任记者、大运河著名摄影家刘世昭等。
本次展览由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南京图书馆、常州市摄影家协会承办,将持续至11月2日,展出于南京图书馆负一楼展厅。
部分展览作品
1969 民兵苦练水上打靶(镇江军分区)
1969 运河上的赤脚医生(苏北)
1969男女平等,挑灯夜战(常州九里)
1970收工途中歌声扬(常州)
1970水上理发师(淮阴船队)
1971 水上高速公路(江南古运河)
1972 赤脚医生为民工做阑尾手术(常州嘉泽)
1972 河床抬高难行舟(常州小河)
1973 渔民的后代(常州孟河)
1975 市民采购“三大件”之一的缝纫机(常州)
1975 驻孟河海航部队学雷锋(常州)
1975-1976 百万农民疏浚大运河(丹阳-常州)
1978 袁隆平等专家在武进良种场研究杂交水稻的生长情况(常州)
1980 堵好决口再加固(常州武进)
1983 木排进运河,合力作业忙(镇江)
1983 千年古运河穿城而过(常州)
1983 新农大队的露天电影(北京通州)
1991 洪水肆虐,救助村民(兴化)
1995全民彩票热—2元抽辆桑塔纳(常州)
主办单位: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南京图书馆、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支持单位: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展览时间:2025年10月21日——11月2日
展览地点:南京图书馆
来源:常州文艺界